2018年深圳十件大事出炉!你最关心的都在这!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南海之滨,东风浩荡。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视察就选择了深圳;6年后,总书记再一次来到深圳视察,并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2018年深圳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继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新高度。
这一年,深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这一年,深圳成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这一年,深圳启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惠民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这一年,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推进深圳经济特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更好发挥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以初心不变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主动求变的勇气,抓改革、求创新、惠民生、促发展,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回眸刚刚过去的一年,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联合评选2018年深圳十件大事,这些大事凝聚着深圳全市上下的努力探索和心血智慧,涵盖了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城市治理、民生保障、文化建设、区域发展等诸多领域,开辟了深化改革开放新境界,树立了创新发展新典范,搭建了利民惠民新平台,展现了区域发展新作为。
今天
深圳推出
2018年深圳十件大事盘点
敬请关注
让我们一起在回望中见证深圳新发展
开启深圳美好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肯定“前海模式”,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 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圳考察。这是习近平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视察,先后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了解广东改革开放40年峥嵘岁月,实地察看前海开发情况,了解社区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等情况,充分肯定广东、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肯定“前海模式”,对广东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四个方面重要工作要求。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时隔6年再次视察深圳,也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后,在不同时期、关键时段的重要视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广东、深圳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将激励深圳全市上下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再次强调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要求深圳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
全文如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深圳市委、市政府要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扩大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希望深圳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这是继2015年1月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对深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殷重托,对深圳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爱。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使命任务和责任担当,进一步明确了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宣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为新时代深圳发展明确了战略定位、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圳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全市上下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深圳正将总书记重要批示转化为一项一项具体任务抓好落实,将抓好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作为对党忠诚的基本要求,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奋力推动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要求和“1+1+9”的工作部署,制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1+1+6”系列文件。
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广东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要求和“1+1+9”的工作部署,2018年先后召开了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明确了新时代深圳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努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1月14日,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召开。会议明确了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目标任务,提出到2020年,深圳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代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经济特区,成为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
7月17日至18日,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召开。会议强调,深圳要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当好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要在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形成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市;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要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努力打造向世界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纯洁性“精彩样板”。
去年,市委还研究出台实施了“1+1+6”系列文件。系列文件对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作了谋划安排,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10月,总书记在视察广东重要讲话中明确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充分说明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思路和举措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的要求,深圳正朝着总书记赋予的新使命和更高目标定位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在深召开,推动与会外国政党政要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得到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 签到处气氛热烈。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摄
2018年5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在深圳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的500多名政党领导人出席会议。
本次专题会议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题研讨会、第四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和第二届中拉政党论坛。
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主题,向访华的外国政党代表介绍广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推动与会外国政党政要进一步认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宣介会上,来自改革开放一线的亲历者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广东故事”,从“完成伟大事业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举改革大旗,不断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奋勇争先的风貌。活动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实践”专题宣介会既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联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地方党委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的升级版,系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
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民营经济5条”,深化“放管服”改革,商事登记实现“三十证合一”、“深圳90”改革措施正式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秒批”,深圳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 深圳在商事登记改革中推出“30证合一”信息共享模式,市民办事更加便利。图为市行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热情为市民服务。深圳特区报记者何龙摄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7月1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提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深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8年初,深圳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出台,被称为“营商环境改革20条”。“营商环境改革20条”提出要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税费负担,努力率先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18年以来,深圳连续推出多项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7月12日,我市商事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网上注册业务范围扩大,确保大多数业务能够足不出户网上办结,商事登记实行“三十证合一”。改革后,企业实现“一表申请、一次登记、一码通行”。8月1日,“深圳90”改革措施正式实施,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将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将原来的审批时限压缩了三分之二。11月21日,率先推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服务,通过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秒批出证,实现了从人工审批到自动智能审批转变,从事项申报到业务自动比对备案证自动生成,全过程在网上实现,全程无人工干预。
2018年12月4日,深圳正式出台被称为“民营经济5条”的《关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建立长效平稳发展机制、支持企业做优做强、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五条措施助力深圳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重点内容可概括为“四四三二”,即四个千亿、四个计划、三个机制、二个平台。其中最体现深圳支持力度的政策被概括为“4个千亿”,分别是:确保2018年企业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实现民营企业新增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深圳市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
深圳推出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2018年7月2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标志着深圳开展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
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保障的覆盖面。深圳坚持以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多层次、差异化、全覆盖,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和专业人才等各类群体,将住房分为市场商品住房、政策性支持住房(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三大类共四种住房,其中政策性支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占六成。
深圳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作用,优化调整增量住房结构,盘活规范存量住房市场。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调整,合理规划布局了住房空间,进一步加大住房土地供应力度,计划新增盘活35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设各类住房。在统筹考虑未来新增人口对各类住房的需求基础上,计划到2035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全市筹集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总量不少于100万套。深圳新一轮房改为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探路”。
通过建立健全系统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在现有调控政策的基础上,增加市场经济手段,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合理调控好房价。减少高房价对吸引人才和发展产业的影响,不断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创新力,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努力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也为国家新一轮住房制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
深圳启动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和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代表城市形象文化新地标,形成更加完备的文体设施网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2018深圳歌剧舞剧院国庆汇报演出气势恢弘。深圳商报记者 韩墨 摄
以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为总抓手,深圳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12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提出深圳将重点规划建设“新十大文化设施”,包括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
其中,深圳歌剧院将打造成城市文化新地标。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与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将引进不同主题的高水平展览。深圳创意设计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科学技术馆等则彰显了深圳“设计之都”以及科技创新的特点。
此次新建的文体设施在建设运营上将由政府主导,对标一流,坚持高标准原则。在布局上将相对集中,逐步在前海新城市中心(含宝安中心区、大铲湾片区)、后海深圳湾片区(含东角头片区、后海片区、超级总部基地)、福田中心区(含香蜜湖片区)、国际会展城海洋新城片区、深圳北站片区、大运中心区等区域规划打造一批新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文化核心区。
此外我市将以街区所在区政府为主体,按照错位发展、体现特色原则,推动大鹏所城、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基地、甘坑客家小镇、大浪时尚创意小镇、大万世居、蛇口海上世界、华侨城创意文化街区、华强北科技时尚文化街区等10个特色较为明显、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街区进行提升改造,成为代表深圳文化形象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形成新的城市文化景点。
同时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体设施——包括规划建设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演艺场馆、体育场馆、高等院校及其他文化场馆等7大类31项市级重大文体设施建设,以及51个区级大型文体设施,形成更加完备的区级文体设施网络。
除了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文体设施外,深圳将加大本土文化艺术体育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文化体育教育载体和人才孵化基地,培育城市文体基础力量。
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深圳经济特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更好发挥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8年9月19日,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2016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龙华、坪山区之后,深圳又一个获批的行政区,也是深圳第九个行政区。
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是光明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是推进特区高质量一体化建设的新起点,也是深圳更好发挥对外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起点。
2010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特区一体化建设拉开帷幕。8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政策、资源等向原特区外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快提升原特区外地区城市建设软硬件水平,促进全市发展更加公平更具可持续性,特区一体化发展目标逐一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去年1月,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这给特区一体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此,我市进一步向原特区外地区倾斜更多的资源、财力,争取到2020年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的目标。
2018年12月13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从此成为深圳的第“10+1”区,肩负着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使命。
回首过去10年,在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汕尾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2008年成立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到2011年扩容升格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到2017年调整由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再到今天的正式揭牌,深汕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闯出了一条升级赶超的发展之路。
2018年深汕特别区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亿元。可以说,深汕特别区从原来汕尾最为偏远、最为落后的区域之一,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初具规模、城市配套持续提升、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的日新月异的全新产业新城和滨海新区。“深汕飞地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深圳成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肩负起探索符合国际潮流,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内外同类地区发展作出示范的重任。
▲ “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启动仪式
2018年,国务院印发《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加强方案》,正式批复同意深圳、太原、桂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意义重大。深圳肩负起探索符合国际潮流,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内外同类地区发展作出示范的重任。
深圳将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等问题,集成应用污水处理、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修复、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健康深圳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工程,为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2018年深圳在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创新突破。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和省环保督察迎检,一级水源保护区1069栋违建全部拆除处置;实现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146个黑臭水体得到治理,完成正本清源小区改造5520个,新增污水管网2855公里,“十三五”规划的污水管网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完成:开展“深圳蓝”行动,出租车基本实现电动化,PM2.5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2018年,深圳还获批”国家森林城市”。
新时期,深圳将继续肩负重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按照《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的批复要求,不断探索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持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
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沉着应对历史罕见强台风“山竹”,经受住了大灾大险考验,无重大灾情、无人员死亡、无负面舆情,得到各界充分肯定。
2018年9月16日登陆广东的今年第22号强台风“山竹”,破坏力极强,是继1983年“爱伦”台风之后、35年来影响深圳最为严重的台风。“山竹”登陆台山当天,其中心距离深圳仅125公里,给深圳带来了严重的风雨影响。
面对历史罕见的强台风袭击,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预测准、防备严、动员广、行动快、落实到位,紧张、有序、有力、高效地开展了各项防风救灾和灾后复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17日,全市即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修理倒伏树木等救灾复产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无重大灾情、无人员死亡、无负面舆情,深圳经受住了大灾大险考验,防台风“山竹”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台风无情,深圳有爱。这座城市,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8周年之际,为这座城市蓬勃的发展实力,书写了一个特别的注脚。
来源:深圳发布、深圳新闻网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