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港澳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官宣!大湾区打造要硬联通+还要软联通+东方硅谷+“华尔街”+“差异”化发展

深圳梦 2019-10-07

什么是大湾区?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种经济现象。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珠三角9个城市组成,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00万。从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再到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大湾区建设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如何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在3月25日的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有一场深度对话。

要硬联通,还要软联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底气在哪里?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础坚实、潜力巨大,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打造成为富有活力的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马兴瑞说 。

马兴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区域之一。一是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6万亿美元,超过旧金山湾区,接近纽约湾区的水平;二是拥有活跃的创新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内集聚了4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个国家级大科学装置、4所世界100强的大学。R&D投入、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稳居中国的首位;三是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建成了通达全球的海陆空交通网络,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空港群。去年,大湾区各机场的客运量累计超过2亿人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超过7000万标准箱,均居世界四大湾区首位; 四是拥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香港、澳门是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和自由贸易港。珠三角9市是中国内地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2018年,外贸进出口额达到了1.04万亿美元,占全国的22.5%。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

光有硬联通不够,更要有软联通。马兴瑞表示,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广东将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设施的硬联通和机制的软联通,共同打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为主轴的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努力促进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认真落实国家《外商投资法》,加强与港澳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马兴瑞说,我们将扎实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把广东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产业体系优势与港澳高端科研力量强强联合、科研合作国际化水平高的优势结合起来,布局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珠三角先进制造业与港澳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马兴瑞表示,我们将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优化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的作用。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性、功能性、专业性总部。加大力度引进一批投资额超百亿美元的优质外资项目。联合港澳赴海外开展大湾区品牌推介和招商活动。我们将积极增进三地民生的福祉,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围绕便利港澳居民在广东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加快完善配套政策,扎实抓好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合作办学、合作办医,强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为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三地的居民共享高水平的民生服务。

大湾区=东方硅谷+“华尔街”

林郑月娥表示,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以“一国两制”为原则,享有高度自治,大湾区对香港是前所未有的机遇,让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借此为我们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大湾区对香港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原因何在?林郑月娥解释说,尽管香港过去取得多项成就,如连续25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和在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最新报告中被评为世界第二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香港不能固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支柱产业无可避免地面对严峻的竞争,例如我们的货柜码头在货物吞吐量方面已由21世纪初的全球第一下降至2018年的第七位,但新产业还没有出现。此外,香港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亦面对土地和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大湾区约有七千万人口,面积达56000平方公里,经济规模已超过韩国,达1.6万亿美元,为香港提供了重大的新机遇。大湾区城市群对优质的服务有庞大需求,涵盖高等教育、法律、会计、医疗,以至包括集资、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先进金融服务,香港作为世界排名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以服务为主的经济体,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

林郑月娥表示,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在纽约和伦敦之后排名第三。香港拥有世界第五大证券市场,通过IPO集资金额包括去年在内过去十年有六年排名全球第一,去年金额达365亿美元。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有70家在香港经营业务,而且香港在2017年管理的资产总额达3.1万亿美元。受惠于与内地资本市场日益紧密的联系,香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的保险和债券市场也在不断壮大,以满足本地、内地和海外公司的需求。

林郑月娥说,《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在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虽然创新科技在2017年只占香港经济生产总值约百分之0.7,总研发开支亦只占经济生产总值百分之0.8,但我认为香港大有潜力为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并从中受惠。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在于我们本地的大学,其中三所位列世界前50名以内;我们两大旗舰机构香港科学园及数码港的科技转化能力;我们的法治;完善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我们的国际联系。

“香港具深度和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可提供私募基金直接融资或通过上市筹集资本的渠道,有助推动科技成果作商业应用。我认为大湾区不仅具备潜力成为东方硅谷,更可以成为同时具备硅谷和华尔街的城市群。”林郑月娥说。

解决好“差异”这个核心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和中心,就是推动粤港澳合作的深化和升级,推动“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保障长期繁荣稳定,并进一步发挥粤港澳在改革中的作用。”

崔世安说。

澳门在大湾区建设中要做什么、如何做?崔世安表示,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均在国家发展层面上对澳门特别行政区予以明确定位,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规划纲要》又赋予澳门新的使命:第一,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第二,作为大湾区发展建设的四个“中心城市”之一,发挥“引擎”作用;第三,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作为一个支撑点。“这些是国家对澳门的高度信任和期待,更是澳门宝贵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积极主动、全力以赴地参与大湾区发展建设,要在国家新一轮发展中、改革中、新时代国家发展进步中的伟大事业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而且还要务实地在此过程中实现国家对澳门的定位,实现经济适度多元,保持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崔世安说。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粤港澳三地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也对三地的深化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崔世安表示,从总体环境来说,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三地在合作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以及操作性的问题也十分复杂。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坚持“一国”的前提下,协调平衡“两制”和“三个法域、三种税制”的差异。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会对各要素自由流动造成影响,推进大湾区建设,就是要化挑战为机遇,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澳门着重在规则衔接、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共同探讨,以先行先试的创新合作,寻求实质性的突破。

从澳门内部来说,澳门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较为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澳门经济社会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近些年来,我们在中央支持下,通过都市更新、新城填海、谋划利用海域资源等综合措施,致力为澳门提供空间发展。在此同时,我们积极走出去、深化区域合作

崔世安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是时代的命题,我们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浪潮中,担起中国经济综合创新的重任。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廉丹 见习编辑:覃皓珺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