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权威专家演讲:深圳又一模式,将为全国、国际上树立一个示范样板!

刘世锦 深圳梦 2019-10-07


这是一篇深度好文,值得每一个深圳人好好读一读。长期关注深圳发展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刘世锦发表了对深圳“三达”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看法。他在发言中指出:认真总结“三达”模式是深圳示范作用的重要内容,如实现,这个示范作用不仅是对全国,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很有意义的



【深圳梦讯】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之后第二天,深圳第一个量化指标也正式对外公布。


据《意见》第十六条称深圳要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原文中指出: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  


具体到量化指标: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标这三个目标能否同时实现?2019年8月20日,一场关于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项目结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研究报告提出,深圳实践表明,在城市单元及更大的空间范围上,实行连续的、一以贯之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在十年的时间内可以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双达”目标,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同源性,均来自化石能源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排放与有害气体排放。作为一项开创性探索,在大量实证数据分析基础上,对深圳过去十年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两个方向上采取的百余项措施进行了标准化的梳理与比较后初步证明,控制碳排放总量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和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具有显著的协同效果,措施效果的重合度接近80%。与此同时,推进碳排放控制和强化环境污染的政策推动的产业升级,产业高端化又成为降低碳排放增长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由此形成了“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发展的深圳模式。


研究报告对深圳市未来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以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部门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比预期提前两年;能源碳排放居国内先进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异。深圳市2020年可实现PM2.5年均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20年深圳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达到25微克以下的国家空气质量目标,既要依赖于“天帮忙”,更依赖于深圳市及周边城市的“人努力”,需强化自身污染控制,同时积极促进区域污染协同防治。


报告预测,深圳碳排放于2020 年达到峰值,之后呈现比较平稳的下降趋势。之所以在碳排放达峰后不会出现快速下降,而是处于“平台”期,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控制交通碳排放的增长是未来深圳面临突出的问题,建筑物等刚需的电力需求和由此导致的电力间接排放仍旧持续增长,如果外调电力间接排放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难以出现达峰后的快速下降。未来针对电力、制造业、交通和建筑等四大行业同时进行协调减排和大气治理措施,能够带来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会上,作为国家权威智囊专家,长期关注深圳发展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刘世锦发表了对深圳“三达”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看法。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院长刘世锦的精彩发言——


认真总结“三达”模式

是深圳示范作用的重要内容

 

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在战略定位中明确要求深圳做可持续发展先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在美丽湾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刘世锦 

高质量发展不是抽象的:

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效率结构


我是经管学院院长,作为专家发表评论意见有点不大合适。课题进行中我听取过汇报,感觉意义重大,支持课题组做下去、做深入、做好。结题报告发给我后,又认真读了两遍。前面有专家建议,课题应当从“三达”改为 “两达一高”,即碳排放达峰,环境治理达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值得考虑。在研究过程中,有关研究题目重新提炼与修改,往往体现了研究者认识的深化与提高。“三达”的表述比较直观地表达了三件重要工作目标同时达到,“两达一高”的表达则把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直接挂钩,体现了战略眼光和对问题内在逻辑的把握。


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在深圳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人口超千万的现代化工业化大都市,四十年间人均GDP从两百美元到了近三万美元,产业创新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制造业占比仍远高于世界著名大都市时,人均碳排放只有7.5吨,空气质量指数从十多年前将近一百,下降到了去年的26微克以下,说明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可以同时达到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双重目标,与此同时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是中央对深圳建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过程中,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为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所要求的具体内容。


对这项研究来说,简捷而不失准确性的表达应当是, “两达一高”的 “两达”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的产业结构为基础,而高水平的产业结构自然包括了高水平的能源结构。如果我们继续问,什么是高水平的能源?从产业结构看,高能耗产业占比逐渐下降,低能耗的产业占比上升;这样的过程也可以发生在行业的内部,即随着产业水平的上升,一个产业消耗同样的化石能源,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经常説的能源弹性系数。结构升级后,经济增长比能耗增长快,直到产出增长而能耗不增长,对应的化石能源消耗也停止增长,这就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能源结构也可以从供给角度来分析,如果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增加,清洁能源中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清洁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占比越高,经济增长就干净,反之就会是“肮脏的增长”,污染的增长,高碳排放的增长。


从深圳的案例看,对应于将近三万美元的人均GDP,深圳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质量明显高于全国。我们也可以这样想问题,假如深圳目前还存在大量燃煤小锅炉,还在大量使用高能耗的机器设备,假如深圳没有率先推广新能源汽车,“两达一高”是不可能做到的,从这点看深圳案例具有明显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意义。


中央讲高质量发展,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抽象的,落实中央要求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同时要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这就涉及到一个相关问题,达到这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你付出的成本是多少?这个账也得算。从经济投入产出角度来讲,要以相对有竞争力的成本来实现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十九大报告提出 “三大变革“,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最终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达”和在此基础上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应该是低成本、高效率实现的,这样才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中国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是创新

很大一部分是和能源环境相关的创新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两达”,报告提出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一些可以推广的技术。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实现“两达”要有相应的技术,我们现在讲的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是创新,创新中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和能源环境相关的创新。其他创新,能源、环境指标也要过关,过不了关,你这种创新就出不来,出来后大家也会反对,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其中既有技术问题,也有大量的体制机制政策问题。报告中这方面内容比较多,如果把其中的“内核部分”加以扩展,可以提炼出很有价值的理论含义,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会产生影响。

 

有人对碳排放、地球升温持不同意见

但中国污染的问题非常现实

 

报告中通过大量数据论证碳排放和大气污染是同源同步同介质,这就涉及到一个有争议的重要问题。


关于碳排放,基本共识是会使全球变热,但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地球处于一个冷暖交替的周期,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大。国内外都有这种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有一点包容性。退很多步讲,即使在碳排放问题上存疑,但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现实而严峻的挑战,是回避不了的


报告中用大量数据说明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同源性,相关性相当高,给出了一个弹性系数,或者说,这两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仅仅从治理污染的角度说,减少排放也是应该的、有价值的。你可以不减少碳排放,但不能不治理污染。这样,我们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合理性基础就进一步夯实了。


 

深圳减少碳排放的好处现在很难量化

但污染治理和深圳有非常强的相关性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两达”与深圳的相关性。


减少碳排放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目标是到2050年的时候,地球温度升高不要超过2度,最好控制到1.5度以下,这样的话就会使多少海洋平面没有上升,多少土地没有被淹没,这就是它的收益。我们深圳市这么多年减排,减排以后对应的收益是什么呢?很难量化。如果一定要量化,可能是由于多少海平面没有上升,把几公里土地保住了。但这土地在哪里,是否与深圳市有关系,不确定性太大,与深圳市不一定有关系。


但污染治理就很不相同,与深圳是有很强的相关性。工业革命那个时候排放的碳,有的还在空中飘着,一百多年了还飘着,大气环流是大尺度的问题,但污染是个小尺度问题,深圳人民马上会有切身感受。污染严重以后,对深圳市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是可以算出来的。用经济学语言讲,治理污染的成本和收益,是更容易内部化的。


 

深圳将来要为全国树立一个样板

蓝天让它更蓝,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我们是搞经济学的,面临的一个大的挑战,就是上面讲过的,如何把原来环境污染带来的成本内部化,另一方面,把环境治理带来的好处或收益也内部化,简单地说,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本和收益搞清楚,能够算账,能进行投入产出、成本收益的比较。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治理污染、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不仅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可能更多地成为企业和个人日常从事的经济行为。我们最近正在开展一项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的研究,就是借用国际上最近一些年兴起的太阳能值方法,对生态资本服务价值进行初始状态的核算,并表示为一定量的生态元,然后考虑人类活动对环境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生态元进行减值和增值,并通过市场交易的办法对生态元的现实货币价值进行定价。通过这套办法,实现对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实时在线核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有效管用的工具。


为什么要强调算账呢?报告中提到,今后一些年,深圳实现“两达”目标,要采用大量技术,投资要超过7000亿。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钱从哪里来?仅靠政府,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也不合理,更多地要靠企业和市场。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问一些问题,比如这些投资带来的好处或收益具体是什么,投资的效益如何。


深圳将来要为全国树立一个样板,不仅要让蓝天更蓝,而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算是有钱的,但不是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不需要更加节约地花钱了。深圳应该把省出来的钱做更多的事,比如建更多的学校、提供更多医疗服务、建设更多的文化娱乐设施等。做好这些事情,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解决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算账问题。

 

下一步支撑深圳GDP增长7%的产业到底是什么?

应该是清洁的,“双达”的

 

报告中提出,深圳从2020年到2030年经济增长速度预期达到7%。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从全国来讲,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可以达到6%以上,这样就可以如期实现两个翻番目标。此后增速还会有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回落。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由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转换,中速增长平台上的增速大概在5%-6%之间,或者是5%左右。


深圳目前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两万七千美元。这样一个水平上,近些年仍能保持7%的以上的增长速度,从全球范围看都属少见。深圳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产业结构,IT产业在全国占比最高,过去一些年,IT产业的增速是相当快的。但是要注意,近期这个产业增速有所减缓。下一步支撑深圳增长的产业是什么,还会不会起来一些有增长潜能的新产业,还需要观察和研究。有一点是明确的,些产业应该是清洁的,符合我们提出的“两达”目标的。

 

深圳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不仅对全国,也将有国际意义

 

近期中央发文,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报告中提出的“三达”或“两达一高”目标通过努力实现了,就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这个示范作用不仅是对全国,在国际范围内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远没有解决好。深圳的很多做法和经验,是具有普适性的,可推广的,这也是下一步课题研究应该关注的一个方向。

 

作者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19年8月20日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达标”的“三达”项目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本文为修改版。经作者本人授权“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发布。


刘世锦

刘世锦,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5年1月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2年2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院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