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时此刻,中央支持深圳建先行示范区!香港怎么看?

深圳梦 2019-10-07


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磅文件出台后,海内外反响强烈,港澳台各媒体和西方部分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从各个角度、各自立场分析评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消息的发布,时值香港处于止暴制乱的关键时刻,自然引起格外关注和多方揣测。林郑月娥回应: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对香港有积极正面作用!也有不少香港有舆论哀叹:香港被「抛弃了」……现转发香港三家媒体近日刊载的文章(部分文字略有改动),以飨读者。



01


深圳的突破能起辐射作用


香港《明报》 2019年8月22日 

作者:张志刚(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全国政协委员)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日前发表《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文件,这份文件是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具名发表,可以显示出其高度的权威。
此份文件发布的时刻,正值香港多事之秋,有一些意见指今次文件发布是冲着香港社会出现动乱而来,这未免以事论事,是过分解读。

深圳积极争取 中央大力支持

据悉,今次文件的缘起,是去年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港珠澳大桥启用之后视察广东、深圳,深圳市领导向习主席提出,经中央在原则和方向都同意之后,深圳市密集工作近半年,充实了内容,中央在审慎研究之后才拍板。

深圳设「先行示范区」的计划,其实一直都是在构想计划中,亦是有迹可寻。过去本栏在分析大湾区的文章中都提到,中央目前是以城市群的概念来做区域经济的规划。上海和深圳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上海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已经是重要商业和金融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后,浦东被重新规划发展,令到上海的经济规模可以扩充升值。

至于深圳,建立经济特区不足40 年,是从无到有的经济奇迹。经过浦东和深圳两个发展规划,中央政府累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深圳,更是从零开始,经过不同的阶段,逐步演变,最近一次,就是用了大约10 年时间,从轻工业城市转型成为先进科技为主导的创新科技城市。而在大湾区规划为基础,深圳在现阶段的发展之下,可以再往前突破。这个突破,既是把深圳往上推到另一个台阶,也是可以在大湾区引发带动的作用。所以在深圳再往前发展以及带动大湾区双重目标引领之下,深圳才可以成功向中央争取到「先行示范区」的定位。

在国内的体制下,必须先取得中央决策文件,然后按文件的精神、目标和内容规定下,制订相关的政策。有了这份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先行示范区」的文件,深圳市政府就可以去大做文章,取得各中央部委的同意,去制订各项具体政策。当然,在具体政策制订的过程中,还会有各方面的拉扯角力,但有中央文件在手,深圳就可以顺势而为,全力推动。

近日国内专家解读这份文件,提炼出30 个重点,大致上可以分为六大项:一、科技创新;二、金融开放;三、人才进入;四、教育文化;五、社会民生;六、绿色环保。

深圳用了10 年时间,在创新科技上取得骄人成就,所以中央今次对深圳给予先行示范的定位时,也在科技创新方面着墨最多最重。中央支持深圳成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单此一条,深圳在和其他城市争取最重要的科学设施落户时就有了「中央支持」的优势,尤其是在医疗科学方面,文件都一再提及,例如提到探索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并放宽境外医师到内地执业限制,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早前香港大学在深圳设立深圳港大医院,正是洞悉先机,深圳一旦取得「先行示范区」的地位,在医疗科学方面的突破,深圳港大医院就可以扮演更积极主动的角色。而在大数据中心建立、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圳都可以成为制度上的先行者。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和金融开放的齐头并进带动之下,深圳未来10 年的经济发展,可以再变出一个新面貌来。

「先行示范区」的文件不长,而专家提炼那30个突破要点也可以随便在网上找到。由头到尾读一遍,也不需要一个小时。以深圳在过去10 多年创新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能力,有了中央给予的定位这把“尚方宝剑”,深圳肯定可以在这定位之下,取得重点上的突破。
港人暗惊属心虚胆怯

今次深圳争取到的「先行示范区」的地位,和香港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要用来警示香港动乱,也是想到过了头。但在深圳取得全方位、多层次突破的客观条件下,又不能说跟香港全无关系。而事实上,深圳的最新定位,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大格局下取得的。深圳的突破,在大湾区内可以产生辐射和牵引的作用。所谓「先行示范区」,就是先锋和先行者的角色,对区内其他内地城市,深圳的突破就是它们未来的范例。但香港作为国家内最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深圳的突破,就代表其竞争力将会增强。在全世界,就是存在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的持续竞争。香港亦无例外,许多人看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文件,有点「怆然暗惊」的感觉,认为是冲着香港近月的动乱而来,那不过是心虚胆怯、对号入座的反应吧。

02


深圳大发展 港人有机遇


香港《大公报》 2019年8月20日 

作者:关昭


中共中央、国务院前天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了由二○二五年到本世纪中叶三个发展阶段的宏伟目标,包括到二○三五年要建成具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典范。


有关《意见》的发表,足以令所有中国人感到振奋和自豪,原因是文件不仅有宏观的方向目标,更有大量具体的政策措施去保障落实施行,可行性一目了然,可信性无可置疑。而更重要的是,深圳近年在创新、高科技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发展,已经足以令人刮目相看和大感信服。


作为一河之隔的香港特区,对深圳未来这一领跑全国的发展更应该感到由衷的高兴,深圳由昔日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今日的领先全国,港人就是最贴身、也最权威的见证。而深圳人间奇迹般的发展经验同时也说明了一个最简单、最根本的硬道理,就是稳定压倒一切,乱了就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对眼前正被一个「乱」字深深困扰的港人来说,感受当更为深刻。《意见》还提到,建设深圳示范区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也是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这一提出,值得关注。


事实是,深圳未来要建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典范城市,是一项面向全国和整个新时代的战略部署安排,绝非一时一事的权宜之策,也与当前香港乱局无关。但不可不注意的是,未来深圳示范区的建设将会成为实施大湾区战略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这就为香港特区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港人社会必须立即停止一切暴乱,抓紧机遇,与深圳等内地九市一起投入前景无限的大湾区建设,才能确保自身优势和发展。


如果香港任由乱港派破坏捣乱下去,再好再多的机遇也难以抓住,不进则退,港人终将自食其果。


香港大公报社评:深圳奋发进取 香港自甘沉沦

香港持续发生暴力示威之际,一河之隔的深圳却传来好消息。中央昨日公布重要文件,表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此同时出台多项重要纲领性政策,全力推进深圳朝“全球标杆城市”发展。此情此景,香港应当反思的是什么?


长期以来,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窗口”,是沟通与连接世界的平台,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不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被赋予了重要角色,被视作“地位不可取代”。甚至在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仍旧将香港视作区域“龙头”,给予了百般的政策倾斜与支持。但是,再好的环境、再多的关顾、再大的支持,也敌不过自我沉沦。

过去两个多月来持续的暴力示威,正在摧毁香港过去多年发展所积赚下来的基业。文明与理性,被抛弃一边;法治与秩序,惨遭践踏。暴力肆虐,泯灭人性,甚至出现试图挑战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极端事件。对于反对派及其支持者而言,或许以为香港拥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殊不知,当今世界竞争无比激烈,要立于不败之地,要靠自身的实力。当机会错过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之后,最终没有人可以救得了你。

深圳拥有优越的条件,完全具备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潜力。事实上,去年的GDP就已经超越了香港,更重要的是,深圳拥有香港所没有的高科技产业、雄厚的制造业、全面的服务业,发展后劲十足。昨公布的文件,公布了诸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甚至还包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先行先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大湾区数据中心”等等。更重要的是,用了许多罕见的“定位”,诸如“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着的全球标杆城市”。什么是“标杆城市”?就是最耀眼的“区域龙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家发展已全面升格,香港绝非不可取代。香港的最大优势在于“法治”、在于“开放”、在于国家的支持。但如今暴力肆虐、社会动荡,优势正在消失,“开放”已成世界笑话,对国家与民族的承担更是无从谈起。面对这种局势,香港一些人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在自毁的道路上狂奔,对香港而言是灾难性的,但对国家而言,影响不大,全国各地早已全面对外开放,而且日趋成熟,更不用说还有一个一河之隔的深圳。深圳这个后发而至的“先锋”,同样也是中国继续扩大改革开放的龙头城市之一。

摆在香港七百四十万人面前的,是一个严峻的现实。继续在暴力示威、内斗内耗中沉沦,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和国际声誉,更是下一代的未来。在乱局仍未完全摧毁香港之前,现在立即猛醒,尚有生机。

聚焦经济,改善民生,抓住“一带一路”和大湾区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才是香港要走的正路!

03



深圳再上层楼 香港止暴自救


香港《文汇报》 2019年8月21日 

作者:黄炽华(香港政治经济文化学会副会长)


8 月18 日这一天,对深圳人而言,是自豪、鼓舞、自信的一天,因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给深圳的评价是「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型的城市」。所以,深圳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前进,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使更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的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定位崇高、寄望殷切、战略重要,深圳经过40年涅槃的凤凰起飞,成为全国省市的典范和新希望了。


然而「818」香港这一天呢?反对派吹嘘为「170万人」在风雨中穿黑衣游行,挥舞黑旗、呼唤「港独」、阻塞交通、商店闭门、一片惶恐,还有一批暴徒要游行到西环,再次冲击中联办,挑衅中央政府,破坏「一国两制」,摧毁香港繁荣稳定,甘当美国围堵中国的马前卒。香港与深圳比,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令人扼腕、着急!


中央给深圳的战略新定位是:高质发展高地,在供给侧改革、创新战略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体制,都走在全国前列。给深圳树立一个「民生幸福标杆」,优质均衡公共的服务体系和覆盖的社会保障,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中央给深圳规划「三步走」发展为示范城市:第一步,2025年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第二步,2035年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设成全球有影响力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典范。第三步,2050年以更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着的全球标杆城市。为了实现此目的,中央对深圳有「三决策」:一、推进改革,促进开放;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丰富「一国两制」内涵;三、深圳要为强国之路当排头兵,民族复兴的排头兵。如是,香港有舆论哀叹:香港被「抛弃了」……


不,香港不会被抛弃,香港的优势仍在。国家将港、澳与珠三角九市列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这是因为香港本身已是国际金融、贸易、物流、航运中心,她具备了金融、贸易国际经验和人脉;她有与国际接轨的完善法律体制;她有经验丰富、视野广阔的金融、经贸人才;更有中、英文通用的与世界融合、接轨的语文。总之,香港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既可当「超级联系人」作用,更可乘势冲破发展樽颈。


香港不是不思奋发,但反对派总是阻挠:1998年董建华特首就决定研究发展创科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但反对派总是阻挠,「创科园」和「创科局」的设立,被拉布寸步难行;2009年港珠澳大桥开工,公民党唆摆目不识丁的朱婆婆提「司法覆核」,使大桥拖延近十年才落成,成本增耗68亿元;国家提「十三五规划」,为港澳乘搭国家发展快车专立一章,公民党又捏造香港「被计划」谬论进行阻挠;「西九高铁」从提出到施工和落成,被反对派阻挠近15 年。今天,反对派在美国支持、唆摆下借「反修例」发动两个多月暴乱,香港的沉沦、落后,全由反对派政客和「港独」暴徒打、砸、烧造成。香港要自救,必须马上止暴制乱。国家在招手,中央在支持,深圳是榜样,我们怎可妄自菲薄!


深圳先行示范区,示范给谁看呢?

(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都会示范给谁看呢?在19日晚的“主播说联播”中,央视主播李梓萌如此问道。




来源:香港梦(微信ID:HongKongeverything)综合自香港《明报》、香港《文汇报》 、香港《大公报》、深圳卫视深圳新闻、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