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又一所医学院正式成立!郑仲煊任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深圳梦 2021-10-08
 

继深圳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深圳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之后,深圳又一所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有协和、北医(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有交大(医学院)、复旦(医学院),广州有中山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南方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有港中深医”,备受医学界、大湾区、深圳人期待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终于来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 

郑仲煊教授任创院院长

 今年9月迎首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新生 


8月17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医学院成立暨创院院长任命仪式,这标志着经过两年多的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深圳市副市长陶永欣,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徐庆峰,深圳市教育局、卫健局、龙岗区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主席段崇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等大学主管人员、医学院师生代表,国内外医学界嘉宾,一起在线上与线下见证了医学院的成立仪式。


主要嘉宾合影


陶永欣副市长对于医学院的成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深港医学教育与医疗合作迈上了崭新台阶。深圳市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着力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推动深港两地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合作,大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建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开展临床教学和医学科研工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一定能够成为深港医学教育合作和深港医疗融合发展的标杆,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深圳市副市长陶永欣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医学院的建立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展过程中一座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也标志着深圳市、大湾区建设中国医学教育、医疗服务新高地的决心。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将立足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总体部署,致力于成为集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大学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深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的新机制,在培养国际化高端医学人才的同时,努力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医疗健康服务、医学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挑战。今天,我们不仅是见证一所医学院的建立,我们是在见证一个宏大事业的启程。这个宏大事业就是大湾区健康卫生和高等教育融合与国际化的大战略。我相信,依靠我们的精诚团结、坚强的领导力和来自世界各方的支持,这个宏大事业必将扬帆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致辞


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通过视频见证了医学院成立及创院院长任命,林蕙青指出,港中大(深圳)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合作办学大学。批准这所医学院成立,也是教育部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探索实践。为此,她向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要牢牢把握机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二要强化顶层设计,走好独特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之路;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医学院。


龙岗区区长王策飞致辞表示,经过了两年多的紧张筹备,今天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这张闪亮的名片上,正式加入了医学院的新名称,这既是学校健全学科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龙岗区民生事业发展的一件大喜事,让龙岗市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看好病”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接下来,龙岗区将进一步完善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对接机制,加快推动协议约定事项的落实,全力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吉华医院)等合作项目建设,继续为学校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属地保障。


龙岗区区长王策飞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理事长段崇智教授在致辞中讲道,建设医学院是一项艰巨但意义非凡的任务,港中大医学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医学院排名中跻身第40名,其40年来的成就获得世界的肯定和嘉许。他表示,非常乐意把建设和营运医学院的宝贵经验与深圳分享。结合深圳市和港中大(深圳)急速发展的步伐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港中大医学院成熟的教育经验和临床科研成就,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各项筹建工作已初见成效。他深信,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除了将成为深圳、大湾区以及国家优质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之外,也将为内地及香港医疗教育、临床服务、科研合作、以至改善人民健康福祉等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期盼郑院长为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注入新的动力,带领医学院在国际化发展的跑道上全速前进。


在成立仪式上,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为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颁发聘书,正式聘请他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创院院长。郑教授是具有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他具有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经验,服务于众多国际专业委员会、组织和期刊,曾担任WHO认证的全球围手术期手术与麻醉护理联合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与医学主任。


徐扬生校长(左)为郑仲煊院长(右)颁发聘书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他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在国际上所学、所行、所思带回中国,在中国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医学院。医学院的办学特点是:国际化的办学模式;面向未来的新医科建设;植根本土的医教研体系和产学研体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一脉相承,既有相同的学术体制和学术标准,还将融汇国际一流医学院的办学优势。


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就职演讲


今年9月,医学院将迎来首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他们将成为21世纪的新一代医学人才,兼具专家、学者、健康倡导者、领导者、合作者和沟通者等多种属性。郑院长还表示,他非常期待与各方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港中大(深圳)在深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医疗卫生体系的愿景和使命。


此外,来自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Victor Dzau,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主席Richard. K.Reznick,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前任校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前任院长David Naylor,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校长Alan Shepard,美国西奈山医院院长兼首席运营官David L. Reich,加拿大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Carol P. Herbert,加拿大执业医师协会前任主席Gillian.Kernaghan,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教务长兼医学院院长Trevor Young,加拿大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Tirone David,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合会主席Adrian. W. Gelb,世界麻醉医师协会联合会前任主席Jannicke Mellin-Olsen,美国国际医学中心联盟 (AAHCI) 主席兼首席执行官Steven Kanter,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家亮,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院长梁卓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胡翊群通过视频为本次仪式与郑仲煊院长就任送上贺词和祝福。


国内外嘉宾在线上送上贺词


2019 年 1 月,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背景下,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国际一流的办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医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深港融合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医学院还将分阶段开设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学等专业。


接下来,医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与大数据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转化医学发展,致力于通过创新学习、发现、关怀和领导力的构建,最终成为促进终身健康的全球领导者,以培育新一代医学人才,推进创新研究,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己任。依托学院医学健康学科群及龙岗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建设全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未来,医学院还将通过不断探索深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新体制、新机制,实践医学教育、医院管理新理念、新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健康与医疗需求保驾护航。

 

郑仲煊院长简介:



郑仲煊教授1977年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并于1987年成为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会士。


自1987年开始,他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麻醉学系和多伦多西部医院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美国爱荷华大学医院的研究员。2001年到2020年,郑仲煊教授先后担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系主任、加拿大伦敦教学医院麻醉科主任、加拿大伦敦卫生科学中心心脏外科重症监护首任医学主任、围手术期护理和外科系主任、舒立克医学与牙科学院副院长、执行院长。


郑仲煊教授是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方面的世界权威。他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目前,他的科研工作已获得超过1510万加元科研经费资助,发表SCI论文160多篇,参编论著60余本(被引数1.26万多次,h-index为58,i10-index为138)。他具有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经验,服务于众多国际专业委员会、组织和期刊。曾担任WHO认证的全球围手术期手术与麻醉护理联合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与医学主任、加拿大大学麻醉协会(ACUDA)主席、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理事会主席与加拿大心脏麻醉医师协会(ACA)主席等。


郑仲煊教授曾获多项殊荣,包括德国麻醉及重症监护医学学会(DGAI)最高荣誉会员,加拿大麻醉医师协会金奖、加拿大执业医师协会杰出医学领袖奖等。2007年,成为麻醉领域首位当选的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FCAHS);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为感谢郑仲煊教授在麻醉学的杰出贡献,中国麻醉学会和加拿大麻醉医师学会分别授予其杰出贡献奖。2014年被推举为2014-2018年度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会成员。2018年,当选为西安大略大学威廉·哈维医学联席会百年纪念主席。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选址公布


3月27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公示,公布了关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深圳市国际大学园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工程(区体育中心还建项目)的选址,标志着医学院等多个重大民生项目的筹办工作正加快推进。


项目占用深圳市基本生态线控制线示意图。


据公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深圳市国际大学园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工程(区体育中心还建项目,为近期亟需建设的民生项目,也是建设深圳特色学院的重要项目,有助于完善国际大学园高等教育及配套设施功能。医学院及配套体育设施用地范围,均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大运新城国际大学园,盐龙大道西侧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西侧。其中,医学院总用地面积约204019平方米(含管理范围线),体育配套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约77493平方米。


根据《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深圳市人民政府第145号令),上述项目均属于教育用地(高等教育),属允许进入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进行建设的项目范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于2021年4月25日之前向社会征求意见。


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日前透露的最新消息,备受瞩目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筹办工作推进顺利。医学院院长人选已确定。今年该校拟新增化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药学4个本科专业,待教育部审核批准后,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首批新生将于2021年9月入学。


吉华医院效果图。


港中大(深圳)的直属附属吉华医院、医学院启动大楼等重大项目也依序推进中。吉华医院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吉华路南侧,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床位总数3000床,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也是深圳最大体量一次完成的医院。项目设计以“基于大型共享医技平台的专病中心组合的医疗模式”为核心,设计涵盖超大型医院的医疗规划、超大型医院的复杂交通规划、复杂用地条件的利用、打造绿色“医院综合体”等特点。医院项目已于2019年12月28日开工。


据悉,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院长人选已确定!

>>官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选址公布


延伸阅读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校本部)来了!


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的筹建始于2015年,
正式立项成立于2018年。
打造“新医科”教育高地

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校本部)建设

又有新进展传来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校本部)规划设计图。


▲项目区位图


日前,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及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校本部)项目方案设计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招标落幕。经过资格预审及方案评审,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GerberArchitektenGmbH盖博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体)中标。


从设计来看,上述项目以“山水动脉”为理念,旨在探索人、自然和空间之间的联系。建筑上结合了山水自然元素,形成有机整体,相互缠绕,犹如人体的动脉结构般,体现出开放、共享又相对自由的空间关系。


建设医学院和附属医院

推动学校综合发展

是未来深圳市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

打造“新医科”教育高地的重要举措 


那么,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医学院?


据悉,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是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医学院。学院瞄准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借鉴国际一流医学教育模式,打造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领军人才为使命。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建设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将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特点,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实现临床创新、提供高水平医疗,建设新型研究型医院。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项目选址:南山区西丽大学城片区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内东南部,附属医院东北侧,南临滨河路,东侧为凌菊路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约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4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拟建2000名学生规模的教学、科研、生活建筑群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

>>深圳南山又一家医院要来了!最新规划曝光,未来可安排床位800张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成立!




2020年11月21日,“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揭牌成立。2020年4月,南方科技大学就合作共建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事宜,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简称“二附院”)签署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南科大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由南科大和二附院、市疾控中心共同合作建设,其目标以高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国际一流的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培养更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拔尖医疗卫生人才。

>>同一天,南科大和万科都干了一件大事:两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成立了!



中山大学医学院

整体搬迁至深圳


2021年7月15日,中山大学医学院正式由广州搬迁至深圳。当天上午,中山大学医学院2018级、2019级本科的434名学生乘坐大巴,集体搬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据悉,中山大学医学院2018级、2019级的第二批本科生将于7月16日搬迁到深圳校区,两批次搬迁学生共计741人。
                                    
▲医学院本科生参加欢迎仪式(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据悉,2016年8月,中山大学成立基础医学院(深圳)和临床医学院(深圳)。2017年5月,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学院合并成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医学院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布局建设的主体学科领域。

中山大学医学院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传承“三基三严三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础与临床融合的整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医学院目前招生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大约400人,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医学院已成立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20余个基础和临床教研室,并组织开展相应课程的讲授工作。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位于深圳市光明区,是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区之一,于去年8月24日正式启用,占地面积约为3.143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首批交付使用建筑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

该校区以医科和工科为主,构建起覆盖文、理、医、工、农等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此前已建成10个学院,包括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来源:中山大学 双一流高校)


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

 

中山大学为国家批准的首批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园之一,是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共同建设的全新校园。深圳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中山大学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文化基础和世界影响力,两者深度合作,共同建设高水平的医科类院校和附属医院,为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中山大学和深圳未来发展有时代性和转折性的意义。

 

校园整体鸟瞰图


主校门


药学院(深圳)是深圳校区首批建设的学院之一,作为中山大学优势医科布局深圳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和主旨是创新药物研究。药学院(深圳)将为深圳市重点产业(生物医药)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科技支持,促进深圳市相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吸引、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才的平台,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重点着眼于现代药学学科的建立,聚焦于创新药物研究,利用快速发展的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为药学发展提供崭新的机遇。随着生物药的广泛应用及其相对化学药具有药效显著、安全性高、起效迅速等优势,药学院(深圳)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驱使的创新药学为发展方向。学院更多地聚焦在转化研究,推动具有原创性、突破性、领先世界的重大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

 

医学组团大楼

 

学科建设:药学学科是中山大学11个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学院将重点布局和建设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药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物学、化学生物学、社会与管理药学等学科方向。未来五年内,我院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师资队伍、国际知名学者和高端人才组成的创新型现代药学院,使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列。
 
科学研究:纵向项目取得优异成绩。至今,纵向项目立项数98项,总经费约6300万,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约100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广东省干细胞与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广东省科技厅认定;2019年度我院梅林教授获国家优青,谢智勇教授获批国自然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以中山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学术论文72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IF>10)20篇。
 
人才培养:药学院(深圳)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学院已经招收4届本硕博学生,在校生579人,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提升科研素养、提高升学率。
 
平台建设:我们的主体平台是创新药物,包括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特别是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RNA药、生物类似物、疫苗、分子诊断试剂、临床测试试剂、基因药物、多肽药物、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现代中药、海洋生物医药的创新技术与产品等)。在深圳校区建设正式完成之前,学院已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建设临时实验室约3000平方米,购置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建立公共科研平台5个:公共平台(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细胞平台(干细胞实验仪器设备)、基因平台(基因编辑筛选平台仪器设备)、药效平台(药效评价的实验仪器设备)、药代平台(药物代谢的测试实验仪器设备)。
 
总体目标:药学院(深圳)将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三大”(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山大学药学一级学科的整体水平。学院将紧紧抓住三个把握(把握国际创新药物研发的新进展、把握社会需求推动研发模式转变的新动向、把握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研发的新趋势),以生物医药药物信息学为主导,以国际前沿的致病机理研究、高水平核心技术创新与集成为核心,致力于构筑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实体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平台,提高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为深圳市重点产业(生物医药)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科技支持,促进深圳市相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吸引、培养和造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人才的平台,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基础上,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正式成立。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起源于1982年设立于原中山医科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拥有完整的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和资质。学院建有广东省传感技术与生物医疗仪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便携式普及型先进实用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医理论基础、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复合型高素质“新工科”人才。(来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官网)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科和新型工科为重点。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作为首批建设学院,将传承和弘扬中山大学“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与位于广州校区的公共卫生学院“错位发展”,面向我国和全球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疾病防控和全民健康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聚焦交叉学科与前沿学术研究,以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检测技术、疫苗及药物等防控技术为重点,建设成为以传染病防控为特色,专业齐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秉承“以一流的科研支撑一流的教学,以一流的教学促进一流的科研”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传染病关键理论和防控技术平台、流行病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以及食品安全关键理论和防控技术平台三大平台;同时,平行建设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以及卫生毒理学等研究平台。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我国乃至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培养新时代公共卫生精英人才。



深圳市本土第一家医学院校

深圳大学医学部


深圳大学于200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同年成立深圳大学医学院,是深圳市本土第一家医学院校。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为医学院名誉院长。


2013年4月,为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推动深圳大学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学校组建了深圳大学医学部。学部下设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国医学院(筹)、全科医学系、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医学人文中心等部门。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基金委重大及重点项目负责人,多项国家863、973计划负责人朱卫国教授担任医学部主任。柴金龙同志担任医学部党委书记。



医学部的办学定位与总体目标是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面向国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为建设国际一流医学院校而努力奋斗。到2025年,争取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医、教、研、产业化一体化发展的医学院校,为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健康中国”深圳样板提供强有力支撑。


医学部现有学生2724人(本科生1767人,研究生957人,留学生26人)。现有本科专业六个: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和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一个: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三个: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和药学专业硕士,国际化专业两个:分子医学硕士和博士。与德国耶拿大学联合培养生物医学博士点:10名/年,通过耶拿大学博士论文答辩可以获颁耶拿大学博士学位。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参加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并列第15名(B类)。2019年初,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深圳市唯一一家医院、广东省两家医院之一的名义进入ESI临床医学学科全球机构1%名单,标志着第一附属医院在临床医学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等方面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中,医学部基础医学学科排在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9%,从2018年的第38名跃升7个名次到第31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排在在全国同类学科的前25%,从2018年的第29名跃升8个名次到第21名。软科6月29日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本次排名的对象为全球4000余所大学,共有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余所高校最终出现在各个学科的榜单上。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首次进入排名,位列世界201-300名。(来源:深圳大学医学部官网)



深圳还要建一所

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3月25日的深圳市政府公报显示,市政府办公厅已正式印发——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深圳市医学科学院选址于坪山区,而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深圳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也是位于这个区。



地块位于坪山的西南门户,马峦山郊野公园以北,碧湖文化健康城范围内,初期用地41万平方米,预留20万平方米作为未来拓展用地。



地块南侧为南坪快速,40分钟内可达市中心,西靠深圳市康宁医院坪山院区,东临正在建设的坪山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附近还有香港名医诊疗中心,医科院建成后可与周边医疗机构形成集聚效应。



医科院计划2025年建成,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全球著名医学研究机构。


今年内,将面向全球招聘院长。


目前,全国仅有一家国家级的中国医学科学院,不足十家省级的医学科学院(如四川省医科院),深圳作为一座城市要建一家医科院,极为少见,而且起点很高,对标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及资助机构。


它之所以被中央寄予厚望,关键就在于“全新机制”。


>>官方回应!中央“点名”的医学科学院来了,原来大有来头!



深圳未来还要建

香港大学深圳医学院

>>粤港签下5个协议!香港大学医学院要落户深圳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