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再次领跑!“全国百强区”榜单出炉,南山第一,福田龙岗宝安进入前十

深圳梦 2022-06-24

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赛迪百强区》。


在百强区榜单中,深圳市南山区、广州市天河区、深圳市福田区、青岛市黄岛区、深圳市龙岗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黄埔区、深圳市宝安区、广州市越秀区、苏州市吴江区排名前十位。据悉,这也是深圳市南山区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一





2021年赛迪百强区






去年

南山经济总量超6500亿元



白皮书指出,从百强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来看,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和深圳福田区作为第一集团大幅领先其他城区。


此外,“两千亿区”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其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元的城区达到了27个。从“两千亿区”内部看,形成3个阶梯:

第一阶梯

2020年,南山区、天河区、福田区和龙岗区GDP均超过4700亿元,其中南山区超6500亿元;

第二阶梯

宝安区、黄岛区等在内的9个区GDP在2900亿-3900亿元之间;

第三阶梯

武进区、雁塔区等其他14个城区GDP在2000亿-2700亿元之间。



记者了解到,2020年,南山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经济发展彰显韧性活力。


经济方面,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02.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50.2%;第二产业增加值2000.6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500.43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0:30.8:69.2。


科技创新方面,2020年末全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101家,占全市总量的22.1%。全年专利申请量达72917件,增长5.6%,其中发明专利37518件,实用新型专利23830件,外观专利11569件。全年专利授权量46269件。


居民收入支出方面,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21.98元,增长4.1%;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193.18元,下降8.6%;恩格尔系数为28.8%。


生态环境方面,到2020年末,全区公园162个,公园面积3586.83公顷,辖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9%。


今年上半年

南山区实现GDP3650.61亿元


今年来,南山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继续保持了“广东经济第一区”的地位,达成“十四五”开门红。今年上半年,南山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650.61亿元,同比增长11.1%。


知多D



据介绍,赛迪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23个二级指标的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对全国(除直辖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906个地级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形成了2021年赛迪百强区榜单。


研究系统回溯中国城区“十三五”期间发展成绩,展示2020年各领先城区发展成就,解码新时代城区经济发展趋势特征,分享城区高质量发展先进经验。


2021年百强区呈现的新特征: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三千亿”城区达12个,“两千亿”城区增至27个,GDP超两千亿成为新趋势,深圳南山区已突破6500亿元关口;2021年百强区仅用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7.6%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在城市主城区集聚态势更加明显。


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百强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水平,百强区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且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百强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851元,比全国的43834元高出15017元。


引领作用更加强劲,2021年百强区在城市中的平均经济首位度及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5.7%和16.7%,充分表明百强区对所在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拉动带动作用,已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内容来源:综合自 蛇口消息报、赛迪顾问





南山区以“黄金宝地”赢得高质量发展未来



8月12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内,作为深圳市最大规模体量之一的百旺信工业区产业类历史遗留违法建筑处理确权工作全面完成。


充足的土地和产业空间,是承载深圳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基石。近年来,南山区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多方联动、攻坚克难,不断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土空间供给新模式,拉开区域产业空间优化升级的大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城市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2020年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发出了“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的宣告。


南山区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不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改、建、租、售”打出优化拓展产业空间“组合拳”,以“黄金宝地”赢得高质量发展未来。



盘活存量破解老旧工业园区转型升级难题


坐落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重点规划石壁龙片区内的百旺信工业区,东靠阳台山,西侧紧邻鹏城实验室,园区内入驻大疆、乐普、雷曼等多家重点高科技企业,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对产业空间及配套设施的需求不断提升,园区亟待优化升级。


这是南山区众多老旧产业园区的一个缩影。通过加大对存量产业用地的挖掘力度,南山采取“一园一策”方式,从不同园区升级改造的需求和实际出发,找准破题关键点,对症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旧改探索集体土地空间盘活利用新路径。


强力推进老旧工业园区确权。针对有历史遗留土地确权问题的老旧工业园区,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加强部门联动,由区属国资强势介入,对原有经济关系实行“一揽子”批量清理,肃清确权阻力和障碍。


在百旺信工业园,区属国企大沙河建投公司在实际控制和全面管理园区基础上,通过联动集体权益主体积极推进土地整备、第三方评估货币补偿以及政府扶持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等方式,一举攻克长达15年之久的多元诉求和利益平衡难题,为园区实施“工业上楼”“产业生态型园区”升级改造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


整园收购清理“二房东”。针对产权需要完善且使用权属复杂的单一业主园区,通过国资整园收购,推动土地确权和园区改造升级。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艺晶工业园区,业态有待转型升级,土地未确权,二房东现象突出。区属国企深汇通公司以整园收购方式,与业主进行沟通谈判,拟在收购后重新调整业态规划,以国企身份推动土地确权和园区改造升级,未来将提供60万平方米的高端制造业厂房,为南山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空间供给。


收购开发权益确保“工改M1”。针对权属清晰的原老旧工业园区项目用地,通过国资收购使用权益,保住既有工业用地空间。位于留仙大道的众冠红花岭南区项目用地(原众冠红花岭工业园南区),原是一块16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2017年列入城市更新计划,拟作M0新型产业用房更新。区属国企深汇通公司以收购开发权益的方式,与业主公司磋商,将“工改M0”城市更新成功还原为“工改M1”,守住了近28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目前,南山区已初步构建起“以南山智园园区、南山智谷园区、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等为核心,以百旺信工业园、艺晶工业园等高端制造业生产基地为支撑”的10公里产业带,保障“制造业的菁华”高质量发展。



总部联建满足大块头企业“恒产”用地需求


7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共五方面47条。


“深圳经验47条”中,“联合建楼”让企业降成本共成长,名列其中。这也意味着这一由南山最早创新推出的举措,得到广泛认可。


“联合建楼”让企业降成本共成长,具体内容为:政府集中供地,企业联合拿地,允许企业通过签订竞买协议,组成建楼“联合体”,统一招标代建方进行建设,实现一栋楼内产业链关联企业聚集,“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解决企业发展“恒产恒心”问题,近年来,南山区创新推出“联建总部大楼”模式。2019年8月23日,南山区科技联合大厦举行奠基仪式,这是深圳首个联建总部大楼。该项目以一块11188.3平方米的产业用地,一举解决辖区15家企业的空间需求,大幅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并提高用地效率,社会反响良好。


由于联合建设总部大楼是深圳市首次组织大规模的联建工作,没有可参照的案例,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南山区边试边改、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截至目前,已推动3个“联建总部大楼”项目。


南山区是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据调研统计,南山180多家上市公司中约三分之一无自有物业。这让一些企业陷入两难:一方面,单独拿地“资金不够”,又面临不少外地优厚政策的“诱惑”;另一方面,南山区的营商环境越来越优,高科技产业生态链越来越完善,“不是实在没办法,不想走”。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企业竞拍土地自建物业常常“单打独斗”,耗资巨大且建成后的“独栋”产业空间往往超出企业实际需求,存在空置浪费甚至是变相发展房地产现象。


南山区创新“联建”项目设计建设机制,最大限度满足企业不同空间需求,以确保公平解决所有企业诉求:在确定楼层分配上,采取高低搭配、抽签划分,商业分配模式为15家按份持有;在楼宇建设上,采取统一招标代建方承建,减少各方协调沟通成本;建筑设计上,征求大多数企业同意即确定方案;在公共空间的“可塑性”上,设置多层架空层及立体连廊,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入驻后进行灵活设计调整……


体现着“共享经济”理念的“联合建楼”模式,探索产业用地新机制,受到了南山区“大块头”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还有73家企业及多个行业协会提交了下一批“联建”意向申请书。



暖心惠企用“一片真心”和“真金白银”服务企业


7月22日,南山区2021年创新型产业用房政策推介会上,一则消息刷屏了南山创业圈:南山推出惠企“大礼包”,产业空间租金最低只要市场参考价格的三折。


围绕“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高端制造”的产业定位,南山努力为技术先进、高端优质、前景广阔的优质企业解决发展空间需求,为企业降成本,重磅推出惠企“大礼包”。


经认定的上市企业、上年度在南山区贡献产值(营业收入)10亿元(批发类50亿元)以上企业、经领导小组认定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经领导小组审议对于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企业、服务机构、创新载体等租金价格可享受参考价格的30%。


南山是改革开放的热土和创新创业的沃土。一直以来,南山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城区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全力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了智园等一批“智”字号产业空间,以及南山金融大厦等“金”字号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超100万平方米,解决了数百家创新性企业的空间需求。


目前,在约1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南山区2020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6502.22亿元,全区企业总数近43万家,相当于每4名常住人口就拥有1家企业。同时,南山区拥有上市公司186家,经济发展“蓄水池”水位越来越高,“亩产效益”突出,是全国知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高产田”,堪称“寸土寸金”。


南山区政府负责人表示:“企业好,南山才好,43万家企业的茁壮成长,成就了南山这片生机勃勃的森林,南山将始终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近年来,南山区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抓手,靶向施策,大力实施产业空间保障行动,拿出宝贵的空间建设创新型产业用房,重磅推出惠企“大礼包”。“寸土寸金”的南山,用“一片真心”服务企业,以“真金白银”帮助降低企业营商成本,解决空间需求,让“高产田”的土壤持续保持肥沃。可以预见的是,一系列专业化、集群化、高品质的产业空间,将为南山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来源:南方日报(文 | 张光岩 编辑 | 李蔓铃 杨渝嘉 责编 | 王婷婷)





先行示范区建设两周年,

福田做了这些“大文章”!


《儿童之家建设规范》填补了深圳市儿童友好空间服务领域的标准空白;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规范》填补了深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领域的标准空白;

《婚前孕前医学检查服务工作规范》则为深圳市婚前孕前医学检查服务的标准化提供了实践范本……


8月3日,深圳市福田区举行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成果发布会。会上指出,自创建国家级试点一年多里,福田坚持高标准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责,高质量构建标准体系,新研制了81项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领域标准。


作为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

福田区在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上

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纵观福田区30年来的大发展,先行、引领、示范早已成为这座城区发展不变的主旋律。两年前,当深圳正式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也同样担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


全国首个5G体验街区在华强北开街,全国首个“反转通行”交通组织在深南—香梅路口实施,开建全国首个“500米半径公园全覆盖的中心城区”,率先成为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率先提出“全域治理”理念、探索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新路子”……


两年来

福田不仅持续做好首善之区大文章

也为深圳超大型城市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全新城区定位

创新之路焕发新生


今年7月28日,由福田区政府和深圳地铁集团联手打造的深圳市首个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正式揭牌,为各类创投机构筑巢引凤,构建金融服务科技全链条体系,推动投融资对接,促进创新产业在福田落地生根。


以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福田区经济领域的优势,但占比高达九成以上的服务业也让福田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面向未来,如何让福田获得充沛的经济发展动力,将现代服务业优势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福田区提出了“中央创新区”的目标。利用金融资本高度集聚、商业功能完善、生活配套成熟、地理位置优越的大都市中心城区的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科技园区的发展道路,打造都市型、分布式、智能化的科创区,让科技创新融入城市肌理。



“许多过去在香港难以完成的科研项目在这里可以轻松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内,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发创新平台下刘云辉教授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已于去年12月入驻园区。“珠三角云集了大量零部件制造加工企业与相关供应商,入驻合作区后,这些产自深圳、东莞等地的零部件能马上获取。”


作为引领福田科创发展的核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合作平台,将深圳的产业优势与香港的人才、教育、科技优势相互融合,让城市中心区的科创产业发展在福田率先“破题”。


创新让福田永远保持年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将作为福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瞄准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三大定位”,打造“金融+科创+时尚”三大产业,在未来30年内再造一个“新福田”。


优良营商环境

强健中心城区经济“体格”


近年来,深圳始终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福田也一直奔跑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营商环境建设道路之中。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福田区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区县级防疫惠企政策“福企”十一条,密集出台“福企”新十条、“1+9+N”产业资金政策,并与福田产业空间政策、人才发展政策、创投基金政策等协同发力,进一步完善形成系统化标准化可预期易操作的政策体系。


在探索基层企业服务机制上,福田不断创新。2020年4月起在10个街道均创设了企业服务部,企业服务专职队伍人数扩充至300余人,分片包干服务辖区企业,企业诉求、办理情况、反馈情况以及服务历史均建档立卡闭环管理,与城管执法、消防检查等人员、资源统筹配置,实现“一次上门,多重服务”,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有效拉近政企距离。同时,福田企服中心坚持用脚步丈量责任,全年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1994家、重点楼宇400栋(次),解决企业问题3570个。


去年5月,在政协海口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委员袁慧鹰点名表扬福田区的营商环境,让距离600多公里外的福田区“火了”,起因便是该委员在福田区切身体会了福田对企业的周到服务,而来自“外人”的真情实感的点评,也更加证明了福田区在营商环境打造上的付出。



在探索中,福田区聚焦“一次打破”“一次融合”“一次给予”“一次信任”四项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全市“数字政府”改革提了鲜活的“福田样本”。其中,“一次打破”,用数据实现精准服务。以往办理租赁个人业务,需要业主和租户双方填写至少6份材料。去年,福田区率先推出“租赁备案业务”以来,不管业主和租户在天南还是地北,只需打开手机登录“i深圳”App或“福务通”App(智慧福田)进行申请;“一次信任”,用改革推动信用服务。福田区政数局着力构建政务服务信用体系,率先在全市试点开展政务服务信用审批改革。深圳首个信用审批示范大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就于今年2月正式启用。


如今,“智慧政务”在福田东风正好,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21年7月,福田区级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322项“容缺办理”、828项“零跑腿”、250项“秒批”。


高标准公共服务建设

推动民生供给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福田率先示范,不仅“对症下药”解决上学、就医、养老等问题,更通过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寻找财政支出与民生幸福的最佳平衡点。


为了“把孩子们的事办好”,福田以4%的面积提供了10%的学位,上天入地、挖潜扩容,在全市率先推行“代建制”,大大缩短学校建设周期;打破传统建筑工艺和以往建设审批的局限,创新推出“双十工程”,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学位需求。成立的“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让18所被称为“福田教育底部”的城中村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一举跃升为“新品牌学校”。


在医疗方面,福田区全力推进韧性健康城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改革,出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工作方案,健全“五大体系”,构建“五大”格局,全面提升福田区应对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社康中心建设为主阵地、主抓手,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机构。


日前,福田区编制发布了《福田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与规划指引(2021—2035)》(下称“福田标准”)。“福田标准”把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九类,即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设施、文体设施、小型环卫设施、小型消防设施、小型通信设施、社区快递设施。



去年,福田区入选国家首批、深圳唯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经过一年的探索,今年8月,福田区举行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成果发布会。该发布会的召开,也意味着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工作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福田明确了一张“服务清单”——发布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梳理了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涵盖“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优军服务保障、文化体育保障”等九大领域。同时,建立了一个“标准体系”,针对145项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福田区从国家、行业、地方、基层服务机构4个层面,构建了一套以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单元,涵盖服务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等领域,涉及基本公共服务全流程、全链条的综合试点标准体系架构,绘制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发展蓝图。


这些标准与清单,都将为福田推动民生供给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支撑,也将为其他城区提供了一份民生发展的精彩样本。


前瞻思考全域路径

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福田区面对的是人口流动频繁、土地集约化程度高、重点地区人口集中等防疫基础“先天不足”的客观条件和复杂防疫形势。


在迎战疫情的关键时刻,福田区委、区政府未雨绸缪,启动韧性健康城区课题研究并展开全球招标,为大城市中心城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及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应对率先做出探索。这也是全民应激式疫情防控转向建设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球领先的韧性健康城区的发展路径,其根本,也回应了治理现代化这个命题。



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福田样本”,福田区提出了“全域治理”的总目标,实现“全领域治理、全周期管理、全要素参与”,以此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


4月25日,香蜜湖街道率先推出“全域治理物业韧性健康指数”,对辖区所有住宅小区的市容环境、公共安全、文明创建等方面情况进行测评,并公布了第一期指数测评结果及排名,让“物业城市”改革有了一把“度量尺”。所谓“物业城市”,即是把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引进高水平的物业公司进行统筹,对整个城市进行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管理。


在福田,年满70岁老人会提前收到短信提醒,并有工作人员协助办理高龄津贴的申请。通过福田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这个“城区大脑”,市民在生命周期的不同节点和服务要求,都可以获得系统主动提醒和派单工作人员及时提供相应服务。该中心集应急指挥中心、运行监测中心、分拨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于一体,具有事件分拨、应急联动、风险监测、数据共享分析、数据质量核查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治理方式,让城区运行更“聪明”。


为留守儿童提供“六心守护小候鸟”志愿服务,发动快递小哥退休群众穿上“红马甲”,打造深圳首个街道级非遗文化馆,开发线上平台“幸福莲线”精准服务居民需求……近年来,福田辖区10个街道都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公益行动服务辖区居民,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之光照耀着人心。福田将文明城市创建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探索文明创建服务基层治理的新方法、新路径。


升级磨炼“绣花”功夫

精雕细琢生态宜居城区


日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6月全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成绩,在各区环卫指数排名榜上,福田区以90.89分稳居榜首,而这已是福田区连续7个月蝉联全市环卫指数“月考”第一。在街道排名榜上,福田区的福保街道、香蜜湖街道、华强北街道排名前三,全市前10名中有7个街道来自福田,福田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福田如何做到“霸榜”?“绣花”功夫见真章。近年来,福田区率先在深圳实施新型环卫PPP改革(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入行业知名的重型环卫设备制造商,与传统环卫模式“一把扫把扫天下”相比,新型的环卫机械化设备作业效率提升60%、人工成本降低42%,整体上工作效率更高、保洁更全面。


为提升“清垃圾”作业效率,福田区还打造了全市首个区级“环境精细化监管系统”,优化“区局监管+街道主管+企业执行”协调推进机制,将管理末梢延伸到一线,通过清单式、动态化、全时段监管,实现环卫企业由“不见人、不见车”到人员、车辆、心思三到位的转变。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治水同样是重要一环。“十三五”期间,福田区通过实施正本清源等“十个全覆盖”,在完成1410个小区正本清源、全区2114个排水小区排水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攻坚15个城中村、70个自然村雨污分流,约82万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现全区雨污分流全覆盖。


为做到治理即治本,福田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在全区开展清洁护河行动,推动治水由工程治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河长工作由“见河长”向“见行动”“见实效”转变。广泛动员民间力量,在全市率先打造了包括政府部门、人大政协、媒体记者、志愿力量在内的“党政+民间”河长共治共管平台,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再上新台阶。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福田区从细微处入手,精雕细琢生态宜居城区,让美好未来看得见。


观察 ▏“首善之区”的先行示范之为


从古至今,“首善”一词都用来形容“第一个、最好的”,也就是起到表率作用、最优秀的、最好的事物。在《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福田区在深圳所有区中继续保持唯一的“首善之区”定位,也即意味着福田区要做深圳先行示范区中的先行示范。


“首善之区”四个字,既展示了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的责任与担当,更诠释了福田与生俱来“勇当尖兵、敢创典范”的特区精神。


首善之区必有首善之为,无论是“中央创新区”的突破升级,还是“三大新引擎”的产业空间再造,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韧性健康城区建设,都体现了福田区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率先做到先行、示范。


面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依据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五大战略定位”,福田区提出了“六个先行示范”的目标,率先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建设、城市文明建设、民生幸福保障、可持续发展、党建引领六方面做到先行示范,打造六大方面的典范城区。


福田将担起“先行”“示范”“突破”“全局”之责,全力打造功能更核心、经济更发达、民生更幸福、文化更繁荣、治理更成功、环境更优美、机制更完善、干部更过硬、党建更扎实的深圳中心城区,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并打造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先锋区。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徐峰、陈雄海)





龙岗区:抢新机 优环境,

打造高水平东部中心


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赛迪百强区》,龙岗区位居全国百强区第五。  


类似这样具有“国字号”“领跑性”的荣誉,近两年来在龙岗并不鲜见。自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以来,龙岗区以“走在最前列”的标准,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排头兵,打造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高水平东部中心。 


抢抓“双碳”机遇  

建设绿色低碳先行示范城区  


国际低碳城坪地北产业片区攻坚、国际低碳城坪地年丰产业片区攻坚、办好第九届国际低碳论坛……8月6日,龙岗区举行“攻坚堡垒、实干先锋”重点攻坚任务誓师大会,龙岗区委书记张礼卫现场发出任务书。其中,有不少涉及低碳绿色发展和“双碳”建设的内容。  


这仅是龙岗区低碳绿色崛起的一个缩影。龙岗区六届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战略,将深圳国际低碳城“升维”为“两核”中的东核——低碳智造核。  


事实上,龙岗在低碳绿色发展上,早已“初试啼声”。  


作为深圳唯一一个以低碳命名的重点区域,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低碳城,被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了新的、更具引领性的使命,明确要深入谋划好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擦亮低碳国际品牌,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率先垂范。  


然而,龙岗区的目标并不仅仅是“领跑”深圳,未来将有更多的“全国引领”“全国标杆”“全国首创”落地龙岗。  



今年3月,龙岗区委、区政府在北京召开深圳国际低碳城绿色发展专家咨询会,聘请11位顶尖专家为龙岗区首批低碳智库团队,为谋划低碳城发展建言献策。目前,龙岗区正抓紧编制《深圳国际低碳城综合发展规划》和《龙岗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行动方案》等规划文件,以期为龙岗区的“双碳”工作落地实施描绘时间表和路线图。  


同时,龙岗区选定国际低碳城启动区的“未来大厦”作为近零碳建筑示范项目;选定坪地街道高桥社区作为深圳市首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近零碳和可持续发展示范社区;携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院士团队,在国际低碳城研究创建全国首个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示范区。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龙岗正以深圳国际低碳城为主要战场和核心引擎,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主动作为,大胆先行,努力将龙岗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引领性的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贡献龙岗智慧。  


▍争取领先优势  

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龙岗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当年,龙岗不仅给了我们1万平方米的产业用地,还提供了生物创新、人才安居以及招商引资落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令我们这类生物医药企业如鱼得水,实现全面发展。”日前,亚辉龙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永波谈及在龙岗发展的感受时,直言“受重视,有温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深圳始终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龙岗也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着力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2020年,疫情突袭。龙岗在全市率先出台“惠企12条”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超27亿元、减免租金超4.6亿元,减免缓征企业医保9.38亿元,帮助7.8万名员工返企就业。  


在服务企业方面,龙岗把企业开办流程整体时间压缩至1天内,“一件事一次办”实现街道全覆盖。同时在全市率先完成万座5G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荣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  


去年12月,龙岗区在首次发布的“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中总排名第二,“科技创新”子榜单排名第一,综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今年龙岗区提出,要全力打造创新龙岗、东部中心、产业高地、幸福家园。“只有加大力度打造最好最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为龙岗争取新的领先优势。”龙岗观察人士指出。  



就在上个月,龙岗正式发布《深圳市龙岗区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市场主体更好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空间供给、政务体系、企业服务、要素保障、法治环境5大类推出29条“硬核”措施,加快打造“全国最优”“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细数这29条具体措施,其中不乏走在全国、全市前列的实践探索,为深圳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提供龙岗经验。  


例如,产业空间紧缺是龙岗也是整个深圳面临的难题。如何破解企业的产业空间困境?龙岗区推出5条措施,在全市首创随用随供“产业用地标准库”和高标准定制化产业用房,产业新出让用地实现“龙岗90”,将项目洽谈到供地时间从1—3年压缩到90个工作日内,速度为全市最快。  


对于深圳企业普遍关注的住房问题,龙岗29条也开出了“药方”: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住房专项分配计划,为企业职工提供高品质住房,2021年供应房源不少于500套,到2025年面向先进制造业企业累计供应房源不少于5000套。  


▍补齐民生短板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  


“家门口有优质幼儿园,孩子上学就几步远;附近的初中、高中,也是名牌学校,大可放心;等以后孩子能考到家门口的大学,就更好了。”每每说起上学这件事,龙岗居民张浩就开始盘算他的“幸福账”。  


对于龙岗区教育的发展,龙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马锐雄也深有感触:“现在龙岗教育链条越来越完备,现在不仅有大学,研究院也有了。”  


马锐雄口中的大学,最早是指2012年在龙岗大运落户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上半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学院(筹))、医学院相继揭牌成立,都将于9月开学。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近年来龙岗正在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朝着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家园的目标不断努力。  


打开龙岗的“幸福账本”,一系列大手笔的惠民工程目不暇接,教育、医疗、交通等获得长足发展。2020年,龙岗区九大类民生支出31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以上。  


其中,教育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支出由45.21亿元增至126.21亿元,年均增长35.8%,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6.39万个,增量连续5年全市第一;5年累计新增床位4671张、社康中心41家,病床绝对数量位居全市各区之首;城中村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成功打造52个优秀城中村;生活垃圾分类顺利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能力全市第一;坂田南坑成为全市唯一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社区。  


今年,环境品质提升也成为了龙岗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7月7日,龙岗区启动“美丽龙岗精彩蝶变”攻坚行动,部署出台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公园城区、活力城村、厕所革命等12个专项行动,分类分步推进“美丽龙岗”建设,实现全区城市环境品质“一年见成效,两年大跨越,三年精彩蝶变”的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龙岗创新探索“城市美学”的营城理念,建立统筹市政设施功能与美观兼备的工作机制,聘任城市“美学”专家,建立龙岗区市政设施“美学”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市政设施建设提供“美学”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改变传统市政设施仅注重功能不注重美观的做法。  


站在新起点,提升城市形态的硬环境,正不断为曾经的传统工业区跃升为一座现代化的品质新城披上华丽的外衣。按照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要求,龙岗正以世界一流的眼光,谋划城区品质的新一轮蝶变,实现“升维”开跑。  


今年6月,龙岗区传来大运文化艺术公园“深圳露台”正式动工的消息,将建设8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占地2000平方米的户外剧场及相关商业配套,计划于2023年投入使用。  



近日,龙岗区“十四五”规划出炉,其中围绕“一芯两核多支点”战略的主体功能布局,将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除引人注目的“深圳露台”以外,儿童公园、龙岗国际艺术中心、平湖枢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医院等涉及文化体育、生态文明、医疗教育、轨道交通诸多领域的重大项目将陆续落户深圳龙岗。  


内容来源:南方日报(黄诗妤 陶清清 金永胜 )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周年,
宝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潮起宝安湾,慷慨歌未央。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踏上“二次创业”的新征程。两年来,宝安执卷新蓝图,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先锋样板城区为目标,展开一幅宏阔厚重的时代画卷。

锚定“最擅长跑道”
跑出高质量路径


时间的齿轮,转动出这座城市日夜兼程的脚步。
引进中科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出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全市首个区级国企物业招租招商管理办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布全国区县级第一部工业互联网白皮书,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赋智;数字技术领域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同步发力,为宝安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这片以创新为驱动的高质量发展热土上,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活力和创造的气息。在深圳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宝安区共有企业4792家,在全市占比28.2%。其中13个集群企业数量为全市第一,9个集群增加值在全市比重中位列第一。
看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宝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7亿元,同比增长20.7%,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07亿元,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9亿元,增长27.8%。好消息是,今年宝安地区生产总值有望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产业路径越走越清晰,如今,宝安正积极推动培育产业集群、涵养产业生态、构筑产业优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营商环境“引力场”
梧桐叶茂凤来栖


“我们公司根据合规计划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后,目前业务进展越来越顺利,已经连续拿下多笔订单了……”这句话来自宝安一家企业的合规自查整改承诺书以及感谢信。在信中,企业负责人感谢宝安区检察院通过督促企业加强合规建设,由此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宝安区主动抢抓“双区”建设机遇,把企业合规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法治先行示范城区的突破口,以“率先探索成立区委区政府统筹的合规委、率先探索构建全域合规建设模式、率先探索打造多元赋能保障体系”三个率先,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企业合规建设的“宝安路径”。
引力足不足,以下数据是最好的答案。上半年,宝安区新登记商事主体63922户。全区新增9家上市企业,居全市第一。全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居全市第一。事实证明,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营商环境是我们的生命线,企业永远是发展的主力军。宝安区提出,要把宝安的营商环境打造得更好,把宝安的企业服务得更好,为“双区”建设特别是深圳法治城市建设作出宝安贡献、体现宝安担当。
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每一次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的探索和努力,都将构筑起宝安经济更加持久而强大的“引力场”。

穿花纳锦绣文明
同心掬得满庭芳


登上128米的摩天轮“湾区之光”,看晚霞拥抱下的宝安湾剪影,正在加紧建设的滨海廊桥穿城而过,“湾区之声”演艺中心即将揭开面纱……一系列已经落成和正在建设的文体设施,描绘出宝安城市文明形象的新轮廓。



宝安的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未来科技城、融创冰雪文旅城、湾区书城(民俗馆)、中央绿轴和新老三馆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快,我们不仅迎来更多世界级文旅项目,还有高品质湾区新生活以及更多期待。
聚焦人民期待,宝安区高标准编制全区文体设施专项规划,积极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文化“百千万”工程、“四季之声”音乐会、“粤韵四季”戏曲会、民俗文化节等系列品牌活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两年间,深圳市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目标。在这其中,宝安书写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
这只是新的起点。宝安将坚持高标准、高品质、国际化的精细要求,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力争让宝安成为深圳的新名片,承载深圳的新希望。

看得见的变化
触得到的温暖


穿行于干净有序的城中村,漫步在宽阔精致新老城区,驻足聆听那铿锵的脚步,我们听到的是宝安民生幸福拔节生长的动人声音。
“44+20”所学校均衡布局,“9+3+1+N”所医疗机构合理分布,民生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就在这个月,宝安集中启动23个新开工项目,其中包括了9个社会民生类项目,7个基础设施及城市建设项目,还有3个城市更新和住房项目。
看,一个个民生项目正在滚动推进。今年,宝安区实施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计划,推进“16+11”所学校新改扩建,计划新增公办学位 3.5万个,筹集人才房和保障性住房1.1万套、供应3000套,新建10 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更新改造144个居民小区供水设施,完成城中村235个管道燃气入户项目改造。“善育、优教、厚得、良医、颐养、宜居、众扶”更进一步、水平更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好日子,一起过才更有滋味。宝安对口帮扶龙川、都安、大化三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72个贫困村、5.8万户24.8万人口全部脱贫“摘帽”,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宝安对口帮扶的都安澳寒羊养殖场
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我们奔走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的道路上,一个可拥抱的民生幸福标杆城区正呼之欲出。

水清岸绿白鹭飞
蓝天白云舒画卷


徜徉燕罗茅洲河畔,看碧道两旁花朵摇曳,鱼翔浅底白鹭翻飞,耳边传来口号声和划桨声,只见几艘皮划艇正破浪而来。今年,因为没有合适的水体作为固定训练场地而在外“流浪”26年的深圳市船艇队回宝安安家了。
游走石岩环湖碧道,看大片草海绿意盎然,青草蜓上登临送目,游人如在画中游,琉璃镜里一帆行。在30.8公里长环湖绿道上,一群少年骑行而过,一家老小漫步闲游。
与绿道碧波相约,蓝天白云如画卷。两年的时间里,宝安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出工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宝安样板。全区PM2.5年均浓度22.5微克/立方米,全区66条河流全面消黑,水质持续改善,实现从“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华丽蝶变。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呵护来之不易的“美丽家园”。人人都是河长,条条皆为清流。
打造碧海蓝天样板间,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宝安人开启绿色自然的生活美学,更加坚定了“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信心与决心。
路未央,花已遍芳。曾经渔歌唱晚的海湾,已是万家灯火闪耀。秉承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先锋样板城区的使命,宝安正在聚集起更加磅礴的力量,奔向星辰大海般的新征程。向前看,新时代的宝安故事将更加精彩!
内容来源:宝安日报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