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观察:深圳挺进创新“深水区”;深圳再出组合式举措,真金白银“一揽子”纾困!前海“助企22条”也来了! |深圳特事
【深圳特事】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事需要特别办的事。也同时发布深圳最新政策、人事、法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数据等。
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被寄予率先突围原始创新难关、抢占全球科技高点的殷殷期望。
科创企业持续攀登原始创新“高地”,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过万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今日深圳正昂然挺进创新“深水区”。
自力更生:直面创新“阵痛”
经历供应限制的严峻考验,华为逆势前行。3月下旬,华为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华为实现收入636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尖利,发出的光就越璀璨。”华为监事会主席郭平说。
2018年以来,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接连受到制裁,凸显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硬件软件“卡脖子”困境。
直面创新“阵痛”,必须依靠自力更生。
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光明科学城正在成为高端科研资源聚集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等项目已在光明科学城投入使用,脑模拟与脑解析、材料基因组、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过渡校区等设施平台正在加紧建设。
更多基础研究之“树”,正在不断成长。
位于深圳的新型科研机构鹏城实验室,致力于建设关键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II”,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性研究平台,算力和数据吞吐能力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量的研发投入正在持续显现“规模效应”。
2021年华为投入1427亿元进行研发,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2.4%,处于近10年的最高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突破5%,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串珠成链:形成创新合力
今年2月,在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几辆自动驾驶轻卡“上岗”,一天单辆车可运输500多箱物资,抗疫物资超万件。
自动驾驶创业企业元戎启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动驾驶轻卡融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组合导航等传感器,疫情期间负责深圳福田区沙头街道划定管控区内的防疫物资配送,服务12个防疫工作站点。
在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源源不断贡献创新能量。
与此同时,“串珠成链”的创新平台也在凝聚“合力”。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一种医用活性材料,能够像胶水一样促进伤口快速愈合,这是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钟超的科研成果。
位于光明科学城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从机制上探索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有机融合,建立起“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企业培育模式。
更完善的创新孵化土壤,也在不断孕育。
近年来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规定,深圳市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应当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将科技人员的激励由“先转化后奖励”调整为“先赋权后转化”。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晓东表示,通过赋权科技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收益和奖励前置到转化前,有利于激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更有前景的科技成果,更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协同创新:迸发湾区能量
从求学香港,到来深圳加入腾讯,再选择创业,“人工智能+”的大发展点燃了贾佳亚心中的激情。思谋科技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贾佳亚说,利用人工智能让工厂“更智慧”,前景广阔。
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科研的“火花”在持续碰撞。
利用自主研发的多维同步飞扫荧光显微成像仪器,研究人员可以对动物的脑切片实现快速扫描,从而获得脑神经完整图谱,为脑健康和类脑智能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这是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的科研成果。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同建设,成立不到3年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研究院还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围绕脑认知与脑疾病的前沿领域,培养新一代脑科学人才。
曾经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协同创新的藩篱逐渐被打破。
近年来,广东制定了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省级科技计划的相关规定,推动广东财政科技资金从政府部门直接过境港澳。
“越来越多的体制机制创新,让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更加顺畅地流动,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强劲动能。”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说。
深圳:组合式税费惠企利民
真金白银“一揽子”纾困
4月2日,深圳市举行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闻发布会,以“双统筹”奋力争取“双胜利”。我市各区各部门目前正全力支持和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惠企措施“打包”出台,“叠加”增效,为我市社会经济“加速跑”提供引力和轨道。
4月2日上午的发布会上,介绍了税务部门“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举措和成效,解读2022年新实施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具体措施,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的税费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吴德,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党委委员、总经济师项清介绍此次组合式税费的详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吴筠主持发布会。
组合式税费惠企全面覆盖多点发力
红利叠加将惠及中小微企132万户次
此次发布会,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以“税收优惠促发展 惠企利民向未来”为主题,重点聚焦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和深圳市“惠企30条”涉税举措,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回应公众关心关切。
吴德介绍,本次新出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特点。既有阶段性措施,又有制度性安排;既有减免政策,又有缓缴退税措施;既有普遍适用的减负政策,又有特定领域专项帮扶政策;既有延续性安排,又有新增部署;既有中央的规定动作,又有我市的自主动作,规模大、覆盖广、导向清。
据悉,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聚焦中小微企业,出台增值税留抵退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地方“六税两费”减免、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等一系列政策,预计将惠及我市中小微企业132万户次,帮助中小微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稳定发展。
退减税规模将创历史新高
“输血活血”助力企业纾困
发布会透露,据初步测算,今年我市退税减税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对缓解企业当前资金困难及促进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轮的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精准结转的方式,靶向聚焦于正处在扩张期、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起到帮一把、渡难关、扶一程的作用,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有效为市场主体“输血活血”和纾困解难,进而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同时,税务部门还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以此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创新动能、更好促进高质量发展。此外,个税方面,还进一步出台了三孩生育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以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全面落实深圳5项涉税纾困政策
退税减税“清单式”直达市场主体
深圳市政府日前出台的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30条措施中,涉及税务部门政策有5项,包括扩大“六税两费”减征范围,对确有困难的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按国家政策规定在我市权限范围内予以减免“房土二税”,缓缴和减免社会保险费,降低制造业税费负担等。深圳税务部门将认真落实落地。
4月1日是新的留抵退税政策实施首日,深圳税务部门在机构机制方面运转有序,信息系统运行顺畅,实现了退税减税政策落实工作的良好开局。
目前,深圳税务部门已在市区两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明确退税减税降费责任书、时间表、路线图,制定了“政策清单”“任务清单”“企业清单”,持续优化税费征管服务,更好回应纳税人缴费人关切,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税务部门还将升级精准辅导,简化办税流程,健全核算体系,强化风险管理,不折不扣将税收红利送达纳税人缴费人。
纳税信用“变现”破解中小微融资难题
“税宣月”全力加持“稳增长”“惠民生”
项清介绍,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深圳税务部门将进一步搭建“银税互动”平台,通过深化税收数据共享,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增强银行放款信心,拓宽中小微企业贷款渠道、简化申贷流程、提速贷款发放,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同时,聚焦诉求响应更及时、智慧办理更便捷、分类服务更精细、执法监管更公正、税收共治更聚力五个方面,深圳税务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了三批共计121条的服务举措,将支持抗击疫情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与提升纳税服务水平相结合,将回应社会关切与服务国家大局相结合,以一系列实招硬招增进便利、服务发展。
项清还介绍,深圳去年成为我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深圳税务部门已累计出台300多项税收营商环境改革措施,28项举措全国首创,形成了一批具有深圳特色的创新改革成果。
发布会上,深圳也正式拉开全国第31个税收宣传月序幕。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宣传要加力、服务要尽力、系统要给力、监督要得力”和市委市政府“精准防、稳增长、惠民生”要求,深圳税务部门将以“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和“税收宣传月”为重要抓手,围绕税收征管改革、智慧税务建设、推动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落实、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等方面,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辅导、网络推送等方式,开辟“云端”宣传阵地,唱响税收时代强音,助力深圳企业和深圳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前海“助企22条”精准帮扶稳增长
3月29日,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出台含22条措施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助企22条”),以“精准扶”促“稳增长”,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助企22条”涉及“减免租金、稳岗稳就业、支持科技抗疫、金融纾困、减税降成本、援港抗疫、高效服务”七方面,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直“补”痛点,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二是“保”障重点,为港企小微企排忧解难;
三是“强”化优点,快办快审加速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纾困措施:真金白银为企减负
疫情之下,租金、用工等是摆在大多企业眼前的直接困难。前海“助企22条”开门见山,超过六成措施都是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且既有免租减租、稳岗就业方面的普惠措施,也有对深港合作、金融纾困、科技防疫等专项措施。
以租金减免为例,划分“局属物业”和“非国有物业”两种类型进行。
其中,租用前海管理局及局属全资、绝对控股国企物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免除2—4月共3个月租金、再减半收取5—7月3个月租金。如果是港资小微企业,则免租期长达5个月,再减半收取此后3个月租金。
对非国有物业,则鼓励其免租减租。如果2—4月期间,写字楼、商场、商业综合体、专业园区等非国有物业业主减免上述市场主体租金的,按实际减免部分15%予以支持,每家企业不超过100万元。
对“零售业餐饮业”和“综保区仓库承租企业”则采取租金补贴。前者租用非前海管理局物业和局属国企物业的,给予2—4月期间实际支付租金总额20%的补贴,每家企业最高20万元;后者则按其实缴的2022年3月仓库租金给予10%的补贴,每家企业最高10万元。
在稳岗就业方面——
对前海小微企业有序复工,坚持“稳就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的(2022年2—4月平均缴交失业保险人数不低于1月的95%),按4月参保人数,一次性给予每人500元支持,每家企业最高15万元。
对桂湾、前湾和妈湾片区已纳入市区住建、交通、水务监督管理的在建项目,在依法采取停工等紧急措施期间,拟对工地工人按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到其个人账户。
在金融纾困方面——
对3-6月期间,前海小微企业获得深圳辖内银行新增(展期视同新增)半年期(含)以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按最高3个月的实际贷款利息给予贷款企业扶持,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10万元。
此外,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办理相关证照及行政审批事项的企业,可延迟申请办理,相关延迟行为不纳入信用记录,已纳入的可申请信用修复。目前,前海还在“i深圳”前海专区等平台收集企业诉求,协调解决企业问题,拟对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快办快审。
专项政策:细分产业为企护航
而“助企22条”只是前海助力市场主体发展的系列措施之一。就在其发布的前5天,《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促进餐饮业发展管理暂行办法》也正式印发,鼓励更多餐饮机构进驻,满足在地经营企业和就业、居住人员快速增加需求。
具体扶持对象包括:
熟食中心经营机构、餐饮经营机构、品牌餐饮经营机构、餐饮文化活动举办单位和相关港澳机构等;扶持种类为:开业扶持、经营扶持、落地奖励、餐饮文化活动经费扶持。
其中,对于熟食中心和餐饮经营机构,分别按300元/平方米、200元/平方米申请一次性开业扶持;采取租赁场地经营的,可按40元/平方米/月申请经营扶持,连续扶持六个月。对举办美食节或港澳特色餐饮美食节的,可分别按活动实际支出的50%、60%申请活动经费扶持。
对于新开业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米其林指南》《黑珍珠餐厅指南》、中国餐饮企业百强、香港餐饮品牌和广东餐饮百强榜内的机构,分别给予10万至40万元的一次性落地奖励。
除“品牌餐饮经营机构”扶持对象外,申报机构为港资机构的,扶持标准可提高至1.2倍。
而已实施的金融业发展专项政策,现已核准发放专项资金8400万元。一季度前海国际金融城新增签约入驻金融机构17家,累计达173家,其中港资和外资占比30%。疫情期间,前海还鼓励区内金融企业服务小微企业,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利率较年初下降26个基点,向29万户小微企业减息让利6亿元。
“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按2021年口径测算,3个月可为企业和人才减负6.6亿元,其中减免企业所得税约5.9亿元,补贴个人所得税约7000万元。
接下来,前海还将尽快出台总部企业扶持、科技创新、专业服务业、人才发展、商贸物流业发展等各类专项产业政策。
目前,前海正在建立健全涉企政策发布和专项资金统一申报审批机制,对所有申报快速受理、快速办结;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不断扩大“免申即享”实施范围,让各类惠企政策快速兑现到位,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援港抗疫:优先保障为企搭台
除了各类纾困、惠企政策,实际对于企业的帮扶,前海始终如一贯穿其中。
受此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港跨境陆路运输运力大幅下降。前海综合保税区恰是深港货物贸易的重要平台,内有三星、近铁、越海、东方嘉盛等上百家物流企业。
为解企业燃眉之急,前海管理局立即会同蛇口海关、招商港口华南运营中心,于2月17日在深圳率先启动“水运接驳分流”模式,打通水路直达香港屯门的作业流程。
“‘陆转水’最大问题就是装货海运柜不够,特别是选择这一模式的企业越来越多,海运柜更加紧张。前海管理局多方协调,又先后引进500余个空柜供物流企业运输使用。”深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海波说。
此后,深创建在前海管理局、蛇口海关的指导与支持下,结合企业实际中出现的痛点难点,开发出直接打通供需双方的信息化公共平台——“粤港跨境通”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升70%流程效率。
截至3月31日,前海“水运接驳分流”模式已专线运行283个航次,相当于3.7万辆卡车运量,保障了供港物资和供应链畅通;有关航空公司也开通深港两地货运包机航线,每周六个班次,为前海实现一季度外资、外贸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前海还发挥“联港优势”,积极组织区内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捐款捐物,支持香港社会各界同心抗疫、共克时艰。
就在3月29日,前海助力香港抗击疫情捐赠的第三批物资,合计143万元捐款和700余箱包括新冠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便捷式血氧仪等物资,顺利从前海发出。加上此前二次捐赠,前海支援香港抗击疫情累计捐款达到750万元,物资1000余箱,总价值已超过千万元。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最紧密区域,一直对香港抗疫进行捐赠,一批比一批物资多,号召动员能力非常强。”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表示,疫情消散后,他将呼吁更多香港人来前海生活、创业,“认识在最困难时候帮助过我们的‘最可爱的人’”。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