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田凯华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研究

作者简介

田凯华(1991-),女(汉),山东枣庄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摘要:组织严密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主要经历了“鼎新革故——曲折发展——遭受重创——修复转型——深入拓展——优化升华”六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在严密其组织体系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基本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途径是必要条件;保证全党的思想统一是核心要求;组织路线的与时俱进是关键环节;营造健康的党内文化是重要保障。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必须着力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组织严密”这一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并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为保障,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立和巩固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党的组织体系得以高度严密和高效运转的重要时期。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理论认识,推进新时代组织体系建设的实践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历史演进


严格来说,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并非新鲜话题。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就认为无产阶级应“联合成一个紧密团结的、准备战斗的和有组织的阶级”。列宁立足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情况,更加明确地提出:“应当建设一个集中统一、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党,通过组织的统一来保证党的坚强团结和步调一致”。中国共产党在二大通过的党的第一个章程——《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就对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系统做出了明确规定。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愈加深刻地认识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能否很好地贯彻、革命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组织严密是根本保证。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时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在中国共产党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刘少奇指出:“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而是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表明,经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对于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进入新时代以来,针对党的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习近平强调:“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党探索如何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历史由来已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反复强调的“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其内涵相较于马克思时期“建立一个紧密团结的阶级”有了很大变化,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提出的建立一个“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相比,也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正如齐卫平所言,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这一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认识,即:“第一,指党的组织机构设置构成的体系,这是狭义上组织体系概念的涵义。第二,指党的组织机制运行构成的体系,这是广义上组织体系概念的涵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为拥有9059.4万名党员,461万个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党,“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可以说,单从党的组织机构设置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然实现了其自身建设的目标。因此,新时代党在组织体系建设上的重点不仅是要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更重要的是使新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同原有的组织机构对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有效能的工作体系。这就落脚到我们所说的对严密组织体系概念的广义理解——其组织机制运行是否有序、高效。鉴于此,本文将侧重于从党的自身组织的有效性角度,探究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如何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严密、有力、高效的组织体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7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严密党组织体系的演进依据其不同时段的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鼎新革故——曲折发展——遭受重创——修复转型——深入拓展——优化创新”六个阶段。


1.鼎新革故:探求党的组织体系发展标准(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转变为全国范围内执政。为了适应党面临的政治任务,尽快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党重新部署了自己的组织力量,派遣大批党的干部去接管城市、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和开展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亟需扩大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据统计,截止195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时,在新中国成立不足两年的时间里,新发展党员的数量已占党员总数近二分之一,参加工作的新干部约70万左右。新党员中不可避免地包含许多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分子,甚至存在着一些投机分子;新提拔的干部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受到传统封建专制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严重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些现象大大损害党的先进性,给严密组织体系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对待党员发展和干部提拔中存在的问题?合格党员的条件是什么?提拔干部的标准有哪些?这是刚刚取得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以尽快遏制党的组织发展中出现的有害现象;另一方面抓紧研究符合执政党发展要求的党员和干部标准,积极出台相应的规章条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1952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纪律检查工作的指示》;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等等。这些举措的落实使得“政治质量”和“知识水平”成为积极分子入党的先决条件,也使党员检查自身思想和工作情况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同时,打破了原有的保守主义、本位主义、资格论、重才轻德、任人唯亲的用人偏向,将政治品质和业务能力作为挑选和提拔干部的主要依据。要发挥组织体系的力量,必须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党组织,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老区农村支部的建设和管理,调整机构和人事,废止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另一方面加快在各大中小城市的工厂、企业、学校、街道和机关中建立起党的组织,大胆尝试、树立典型,探索实施党的组织设置的有效方式,如在国营厂矿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消除了基层党组织无人领导的自流状态,明晰了党支部工作的基本任务,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支部工作试行条例》等制度规定;进一步深化了对集体领导原则、请示报告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2.曲折发展:思想混乱影响组织体系严密(1957-1966)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这是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变化后做出的科学决策。但是对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而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的混乱,表现为:部分党员、干部的“阶级斗争”观念根深蒂固,无法快速适应这一转变;一些基层党组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出现了“重生产,抓经济,轻党建”的现象。思想层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党的组织体系发展,在组织生活中,党的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党委工作中的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党的传统的优良作风,一度遭到削弱和破坏;在具体工作中,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的偏向,党内斗争中的机械过火的偏向,一度有所发展。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普遍有所放松,对提拔干部、吸收干部和接收新党员的工作,也存在缺乏严格管理的现象。党中央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及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更加注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党员和干部展开大规模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质量,帮助他们树立“必须永远注意加强党的建设”的观念,防止党组织出现蜕化变质的危险。1957年4月,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改进党的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党员和干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倾向,大大增强了党的组织体系的严密性。遗憾的是,随着“左”倾错误思想的滋长,党的建设逐渐发生偏斜,影响到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3.遭受重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经历挫折(1966-1978)


196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发动阶段,这一时期党的组织体系发展经历了建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奉行“狠抓两条路线斗争”“搞好吐故纳新”“加强领导班子革命化”,使党的组织权威被打破,组织机构基本瘫痪,组织原则遭到破坏,组织纪律形同虚设,组织关系很不正常。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历时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工作逐渐恢复运作。1977年8月,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强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9月中共中央将中央一级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小组或党的核心小组改称党组,在党中央各部委建立党委;1978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党的干部政策问题,为恢复和理顺党的组织体系作了准备。


4.修复转型:在拨乱反正中修复组织体系(1978-1989)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改革开放决策推动党的建设走上新的发展轨道,在拨乱反正过程中,党中央对进行组织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以及如何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全面、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组织体系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党中央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力修复“文化大革命”对党的组织体系造成的破坏,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积极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上走出了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党的组织体系的修复工作始于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仅一周,中共中央便批转了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抓紧复查纠正冤、假、错案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请示报告》,要求平反工作要做到严明法纪,有错必纠。同时,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扭转思想,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邓小平提出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要求尽快培养一批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各级领导人员。在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除注重“政治品格”和“知识水平”外,还要重点考察其是否具有艰苦创业精神,要求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并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对冤假错案的彻底平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坚持,以及对新时期组织路线的落实,使党员和干部在政治上分清了是非,在思想上解开了疙瘩,使党中央权威得以重塑,各项组织机制运行逐渐恢复正常。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惨痛教训还使党中央认识到,解决组织问题、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应十分注重方式方法。邓小平指出:“组织工作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在全党用搞政治运动的办法来解决。今后再也不用这种方法了。”由此,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工作开始由“运动式”转向“制度化”。1979年11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980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党员教育 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1980年3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县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1988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以上党内法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填补了党的组织制度上的空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始使用制度手段保证组织体系的严密性。


5.深入拓展:在从严治党中严密组织体系(1989-2012)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国内外政治形势的严峻考验,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得更加严密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政局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党中央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从深度上看,这一时期的严密组织体系工作以党的政治路线为中心,对党员和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化了党的组织体系单项领域改革,更加突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从广度上看,这一时期的严密组织体系工作进一步拓展了党的组织发展新领域,更加注重高校、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建设。1994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中央在原有干部制度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一系列干部录用、考核、奖惩、培训、工资、交流、退休等配套制度,废止了原有的“伯乐相马”式干部选拔方式。在党员培养方面,党员发展工作更趋审慎,严格遵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从严管党的要求,逐步完善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不断健全。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这一时期顺利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功能的结构性转变,“以组织或动员革命与生产为轴心的功能结构,转变为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轴心的功能结构”;扩大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高校、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建设蓬勃开展;拓展了“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用更加灵活、务实的做法建立起以区域性、网格化管理为支撑的新型组织格局,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6.优化升华:在质量强党中优化组织体系(2012-)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组织体系在机构设置、制度建设、纪律规定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日益完备,然而,从更深层次上审视党的组织体系的实际效能,可以发现“组织程序空转、组织制度虚置、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组织权威架空”等矛盾依然突出,切实增强组织体系的严密性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项艰巨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为全党补足精神之“钙”中,在密切联系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在践行“两个维护”的斗争中,迈出了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新步伐。


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理想信念缺失是党组织走向衰落的开始。面对国内外、党内外形势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及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全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地将组织宗旨与个人价值相结合,积极配合组织行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了全党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为促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奠定了思想根基。检验党的组织体系是否严密,不仅要看其能否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而且还要通过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以验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制度化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巡视制度改革。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活动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实效,使党的组织程序、组织制度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真正运作起来。党的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在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把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了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高压反腐态势。反腐倡廉建设的开展在党内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促进了党内团结,增强了组织力量。践行“两个维护”是克服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现象,防止党内出现分散主义的有力举措。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使党的组织权威得以彰显、组织纪律更加严明、组织归属更加强烈。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组织体系的严密度放在提高执政党的建设质量的高度,在执政党建设的实践发展中创新严密组织体系的方式方法,提升严密组织体系的实际效果,实现了严密组织体系的优化与升华。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严密组织体系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面梳理和认真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1.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严密组织体系的基本前提


毛泽东指出:“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总路线、总方针和总任务,为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群众路线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主张,是党一切行动的基本原则。对于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而言,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积极推动党的政治路线落实,确保党的政治任务顺利完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严密组织体系的历史经验表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严密组织体系的基本前提。20世纪50年代,由于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政治路线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左”倾错误指导使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遭受破坏。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经过拨乱反正使党的政治路线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保证了党的组织体系不断严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依据,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引下,党的组织体系得以更加严密。因此,严密党的组织体系首先要保证党在政治上保持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


2.运用科学的方法途径是严密组织体系的必要条件


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严密组织体系的工作对象,既包括党的领导干部,也包括每位普通党员;既可以是根本组织原则,也可以是具体行动策略。依据党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选择科学、恰当、行之有效的途径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尤为重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整风运动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激活了党的创造性,从而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因为继续沿袭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用大规模政治运动的方式进行整党整风,“左”倾错误导致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遭遇破坏。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意识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严密党的组织体系首先应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从而找到一条科学的严密组织体系的方法和途径。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严密组织体系的经验表明,运用科学的方法途径是严密组织体系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党内建立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党对严密组织体系工作的主动权。


3.保证全党的思想统一是严密组织体系的核心要求


政党是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纲领组织起来的,具有统一的思想和认识是对政党组织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不仅是统一行动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也是严密组织体系的核心要求,能否达到思想认识上的高度一致,直接影响着组织体系的严密程度。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十分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为如何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提供了最基本的规范。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中央领导全党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丰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加大了思想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粉碎了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将党的组织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极大地促进了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要求,以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为原则,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实现了全党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极大地缓解了党内存在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等各种现象,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也在这一进程中得以优化和升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严密组织体系的经验告诉我们:保证全党思想统一,组织体系建设就会取得较大成绩;党内思想混乱,组织体系建设就会犯原则性错误。


4.组织路线的与时俱进是严密组织体系的关键环节


党的组织路线是党进行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指南,组织路线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正确的组织路线能够使党的组织和干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党的团结统一;错误的组织路线将导致党的组织和干部滞后于时代发展需要,从而分散党的力量。党的组织路线最重要的是党的干部路线,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干部路线为促进党的组织体系严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们党锻造出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才能的干部,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政权机构的基本力量。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以这条干部路线为标准大量扩充了党的干部队伍,锻炼了干部素质和能力,增强了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从而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随后陈云又提出了干部“四化”的标准,由此开启了党的干部制度改革历程,最终形成了一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组织路线。正确的组织路线为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持,使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得以深入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依据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调整党的组织机构,改革党的各种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实效。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严密组织体系的经验表明,实现组织路线的与时俱进是严密组织体系的关键环节,在党内建立一整套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执政党建设需要的组织体系,才能够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


5.营造健康的党内文化是严密组织体系的重要保障


党内文化是指一个政党在其生存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己独有的生存状态,政党活动在其中,受其约束和规范,同时又从中获得活力。党内文化是严密组织体系的旗帜与灵魂,它是提升党的组织体系严密程度的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积极健康的党内文化能够凝聚组织意志、增大组织体量、提高组织质量,引导党内成员自觉遵守组织纪律、有效利用组织机制,从而形成严密组织体系的整体合力;消极有害的党内文化将损害党的权威,消磨党员的组织意志,使党的组织制度、组织纪律形同虚设,从而破坏组织体系的严密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教育党员和干部抵制糖衣炮弹的攻击,消除了党内存在的“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作风,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凝聚起党内各方面力量,领导中国人民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党内文化逐渐恢复和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等,在党内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健康的党内文化熏陶下,严密组织体系实现了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党内倡导“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在积极健康向上的党内文化氛围中,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呈现出旺盛活力和蓬勃生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严密组织体系的经验表明,营造健康的党内文化是严密组织体系的重要保障,在党内培育和营造起先进、健康、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党内文化才能够为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严密组织体系的时代要求


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历史进程,总结基本经验,是为了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一般规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重视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这是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的时代要求。


在新时代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首先要认识到严密组织体系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它通过理顺党内成员关系为党的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健康的运行环境;它通过规范组织运作过程丰富了党的建设制度和原则;它通过圆满完成党的全部工作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尽管如此,面对实践中发生的种种情况,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全党对于严密组织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够。在一些党组织中仍存在着“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倾向,个别党员和干部损害群众利益、毁坏党的形象的现象仍未消除,影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如何进一步提升对严密组织体系的重视度,增强组织体系的严密性、有效性,保证中央令不虚发,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对严密组织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保证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二是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教育全体党员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和纠正自行其是、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行为。三是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发挥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合力。


在新时代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还要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有权威,党的组织体系才有力量。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只有团结一致,统一行动,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才能不断地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组织体系的历史实践可以发现,党中央权威的强弱与党的组织体系的严密程度始终紧密相关。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党内积极发扬民主、严厉打击腐败,赢得了全党上下对党中央的拥护与支持,党的组织体系运行也随之得以恢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拓展,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日益凸显,江泽民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高度一致,体现在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上。”将党中央权威与贯彻路线方针政策并举,进一步凸显了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作为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全党上下以“四个意识”为导向,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有效促进了党的团结统一,大大增强了组织体系的严密性。


总之,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相结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只有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才能增强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的组织体系各个层级得到坚决落实;只有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才能构建一种能凝聚、引导党员思想的价值理念,在全党实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增强党的组织体系的整体合力;只有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才能在党的组织之间形成一种规范性的制度关系,建立起保证组织体系良性运作的合理程序和规则,保证党的组织体系的有效性。这是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历史发展进程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本文刊发于《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6期,如需引用,请上中国知网下载原文。

《理论与改革》投稿网址:

llgg.cbpt.cnki.net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