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带娃累到吐血,抢救方法居然是做!家!务!

晴天妈妈Dora 晴天妈妈小学堂 2020-09-05



晴天妈妈有话说


今天的姥姥专栏,比较有趣。花了一周时间,和姥姥努力把密密麻麻14页word原文稿修改成为这篇。
对于姥姥而言,学着适应年轻人的表达方式确实是挑战,是成长也是突破。一次次修改后也愈发有光彩,很多人都被她的文字圈粉。
我也很感谢姥姥的启发,总能用认真、好学、钻研来给我力量和惊喜。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先和大家说一声新年快乐! 各位估计都和我一样,被“圈”在家里很多天,尤其是带娃的爸爸妈妈,估计都要被逼疯了。怎么陪玩都不够,心力交瘁。






看到晴天妈妈的这条朋友圈,千万亿这仨娃,洗碗,擦地,烤蛋糕,做家务...好不热闹。

“难怪能一拖三”这句话也飘过了我的脑海。当然,孩子多有孩子多的优势,但做家务这项能力,还真需要从小培养。

01
做家务始于出生


6个月的宝宝会扔尿片(提前训练),会自己抱着奶瓶或水壶喂自己。



孩子刚会走路,甚至刚能挪步,看到大人擦桌子,TA就会模仿,也拿个抹布东擦擦西抹抹。看到大人拖地,TA也会煞有介事的在那边拖来拖去,这时大人的介入工作就可以开始了。




02
为啥要让孩子做家务?



哈佛格兰特的研究

格兰特研究揭示:专业的成功,取决于小时候做的杂活,越早越好。



斯坦福大学Julie叙述

斯坦福大学前教务长Julie在TED课程《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这样畅述:


做家务是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最有效的途径,自我效能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行为能产生成果而建立起来的。他们必须建立自我效能,更多的为他们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规划、决定、行动、期待、应对、实验、犯错、梦想以及体验。



晴天妈妈的分享

当一个孩子愿意做家务,愿意为家庭做出贡献的时候,他才能在学习和社交中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才愿意付出更多。


其次,孩子做家务的过程本身就是跟爸妈互动的过程


最后,做家务也是培养孩子多元思维以及解决冲突和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03
做家务的好处多多



A

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建立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做家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地变成一种品德,一种自我效能。并融进TA的思维和品格之中。




B

手、脑、眼的高度协调


对于幼儿,做家务同样有助于其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于中小学生学业的帮助将会更加意义重大。我们小地方出了一个清华学霸,就在高考的中午回家的午餐,一家三口人吃的“擦尖儿”面,都是这个孩子自己擦下的。这个学霸被称为:最会做家务的超级学霸。



C

分担意识、奉献意识的形成


幸福家庭,人人有责。从做家务开始,才会让孩子的分担、奉献意识扎根于心。来自于做家务长大的孩子,有TA的群体,充满了快乐和温馨。TA就是那个闪闪发亮的光源。



D

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人


能够把自己收拾的整整洁洁,才会衣冠楚楚、精神焕发。随时能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好的孩子,内心自洽,并洋溢着和谐之美。能够学会爱自己,就能爱好家人,也能去施爱与朋友和同学(同事)。




E

极强的创造力


无中生有,就是创造。而创造力才是未来时代的核心能力,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创新和创造。TA的右脑突触高度发达于不做家务的孩子。



F

生存的最大保障


有一个亿万富翁李洪福曾经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亿万资产,但是你拿不走我拥有亿万资产的能力,把我仍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孤岛,给我15年的时间,我依然会拥有亿万资产!


一片孤岛上,一个绝地生存的设想,可以诠释更多的生存奥义,而奥义的根本开始于做家务。


04
爸妈如何引导孩子做家务


孩子出生开始,爸妈就可以在孩子的每个年龄段跟TA合作做一些家务。


✔由易到难


  按孩子的月龄和发育阶段来确定具体家务内容:


  • 3-5个月:

    扔尿片

  • 5-6个月:

    自己喂自己喝水,喝奶(用奶瓶)

  • 6-8个月:

    收拾玩具,自己给自己系安全带

  • 8-10个月:

    自己喂自己吃饭,自己给自己嘴巴塞奶嘴儿

  • 10-12个月:

    收拾书柜、鞋柜、脏衣服扔进垃圾桶。帮大人找东西(玩具、绘本等),自己解开安全带(小餐椅或小推车)

  • 1-3岁:

    擦桌子、拖地、扫地、洗碗、喂狗、遛狗。4-6岁:擦玻璃、洗菜、煮汤、炒菜、擀饺子皮儿,包饺子、洗小件衣服等。


✔循序渐进

对于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像学习走路一样漫长的渐进过程。

✔大人陪伴并示范


当孩子开始第一次擦桌子时:“宝宝,你擦得桌子真干净,妈妈给你分享一种更有趣的方法,擦得更干净”。当孩子看到边边角角、楞缝之间原来都要擦到会变得更干净时,TA才真的能够完全会擦桌子了,但是这个过程前后历时1-3年。



✔固定下来--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行为一旦开始或形成,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固定下来,最初的7天、21天至关重要。你不断的提示和赞美,乃至于刷朋友圈,让孩子会看,都能强化孩子做家务的行为。21天后孩子这一做家务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05
养成孩子做家务习惯的建议


1提前准备--未雨而绸缪


提前给孩子准备小凳子、小围裙、小抹布、小笤帚、小拖把、小整理箱等用具、用品。告诉孩子做家务很有趣,和孩子一起购置或下订单,孩子会很期待做家务。


2设立规则--“大道”而至简


摆对“姿势”,更容易“入戏”。洗碗要用“清洁剂”、小海绵。要洗的碗,要从里到外,细细的清洗。



3切忌打压--最差的礼物


TA不可能像大人一样,一次性就做的很好。千万不要:“看看你洗的碗,这什么呀!泡沫还在,浪费这么多洗洁剂和水,躲开!(一边去)。这样被你打压一次,TA从此以后,再都不会去洗碗了


4不厌其烦--无数次重复


每次吃完饭时,“宝宝,接下来,我们该干嘛了呢?”孩子会说“该洗碗了”。日复一日,贵在坚持,无数次的重复,孩子的潜意识就会建立本能反应。这样才会真正形成习惯。


5共同合作--玩伴的心态


当孩子拿着用过的餐具走进厨房,你立马跟进厨房,依次进行洗碗工作。厨房里只有欢快的笑声,是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



6由内而外--真诚而喜悦


看到孩子愿意尝试、哪怕有一丁点的进步,都要“大肆渲染”,像第一次看到孩子出生时一样惊喜,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心,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欣赏、赞美永远就像敲击在TA心坎儿里的进军号角,让TA“越战越勇”、斗志昂扬。

 


孩子的高情商、孩子高智慧,可以说是TA在做家务中慢慢的被“打造、熏陶”出来的。好雨知时节,好父母惜时机。乘着在家窝着躲病毒,立即践行做家务。带娃太累,抓心挠肝?来,一起做家务吧!

 

作者:晴天姥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往期姥姥专栏回顾:


【姥姥专栏】你们家,是不是也有一个爱"玩话筒"的孩子?

【姥姥专栏】只上半天课的孩子,都怎么样了?

爱“玩”才会学,兴趣才是孩子真正的“天赋”



抽奖时间

新年晴天妈妈为大家准备了
2万元的锦鲤抽奖
戳“阅读原文” 领取


戳“阅读原文”,做幸运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