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逻辑实证主义到底是什么?历程、分派与信条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7

文/高行云

首发时间/2020年9月26日


荐读文献


Thomas Uebel, 2017, “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Empiricism,” in McIntyre, Lee C., and Alexander Rosenberg, eds.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London: Routledge .


文献封面与作者简介 






荐读正文


 1 概览

 

逻辑实证主义是1920年代发端于维也纳(以石里克为先锋)、柏林(以赖欣巴哈为先锋)的科学哲学思潮。一般所说的“维也纳学派”(Vienna Circle)只指了前一支,其实还有后一支,也称为“the Berlin Group”。后来影响社会科学界甚多的Carl G. Hempel其实是来自于后一支。 




有时,逻辑实证主义也被称为“逻辑经验主义”。本文作者Thomas Uebel另有一文讨论这两个名称混用的缘由。这一思潮深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冲击,因而重新反思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哲学,尝试超越传统的超验观念论和传统的经验主义,因而有时也会被称这个学派为“新实证主义”。

 

对比艾耶尔(Ayer)将逻辑实证主义传播到英国、影响有限的情况,这一学派在在美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而著名学者多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到了美国,如卡尔纳普、亨佩尔、赖欣巴哈(Rudolf Carnap, Herbert Feigl, C. G. Hempel, and Reichenbach ),又因纳格尔、蒯因等人的传承或批判。他们早年也到过维也纳,也是较早能读该学圈的德文本的美国学者。 

 

逻辑实证主义的信条,简单地讲是一句话:知识在于证实。

Logical empiricism is best known for the claim that much of what passed for knowledge in ordinary lif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was in fact meaningless because it had no tangible consequences by which to assess whether it was true.

 

这样的可检验性要求,也直接和康德的对话:“知识的客观性如何可能?”在康德看来,由于有了“先天综合”,像欧氏几何学,既是先天分析的(无需依靠经验)、又是后天综合的(需要经验知识)。显然,逻辑实证主义反对有“先天综合”。 



这本书作者是当代另一位逻辑实证主义研究大佬


这一信条,也与同在德语圈的、20世纪初的学术氛围有关。一方面当时还留有超验唯心论的遗产(如黑格尔的遗产),另一方面也由于马克斯韦伯等人参与推动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关系讨论。因而,对社会科学来说,逻辑实证主义者会反对所谓的“两种文化”,主张社会科学要像自然科学一样。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this meant the denial of their principled separation from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demanded by idealist social thinking long dominant in Germany, but not the denial of any methodological differences.

 

 2 分派

 

有人会把1929年卡尔纳普等人的《世界的科学观念:维也纳学派的观点》(The Scientifc Conception of the World: The Vienna Circle)作为他们的开山宣言,但其实这只是一部“事后的”作品,因而会产生误解,好像逻辑实证主义有统一一致的观点。




相较于艾耶尔把逻辑实证主义解读成“语言的基础主义”,学派内部的反对声音也不乏。同样的,即使大佬卡尔纳普的观点,也在1950年代被亨佩尔多加批评。

 

相较于传统的解读,Thomas Uebel致力于复兴维也纳学派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位社会学家Otto Neurath(纽拉特),因而提出以下三分法:

 

* 形式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者,以卡尔纳普和亨佩尔为代表,注意以逻辑—语言的框架,理性地重构科学理论,并发展知识的证实理论。

* 实用主义取向的逻辑实证主义者,以纽拉特和弗兰克(Philipp Frank)为代表,强调物理主义与经验主义。

* 相较于前者的维也纳学派(除了亨佩尔),柏林学派的Reichenbach and Feigl都强调的是科学实在论。

 

 

 3 阶段

 

1st 前成形阶段:第1次世界大战前后

* 维也纳的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及其对爱因斯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讨论

* 维也纳和柏林的联系:石里克开始和赖欣巴哈的辩论

 

2nd 前公共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半叶

* 围绕石里克,开始形成维也纳学派,并接触到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1922)

* 在柏林,赖欣巴哈开始进入柏林经验哲学学会并担任领导职务

 

3rd 公共的中欧阶段:20世纪20年代下半叶

* 马赫在1929年布拉格召开了首届精确科学认识论会议

* 卡尔纳普等人在该会议上发布了著名的《世界的科学观念:维也纳学派的观点》

* 著名的科学哲学期刊Erkenntnis 创办,由柏林和维也纳双方编辑【这本期刊现在还在】



 

4th 国际化阶段:20世纪30年代

* 筹备和召开著名的“科学统一大会”,召集了来自英美的杜威等人共同参与。

* 但是,德国的政权变更,也让该学派也不得不开始流亡

 

5th 北美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围绕《统一科学国际百科全书》(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Unified Science ),从卡尔纳普到蒯因,从亨佩尔到纳格尔集合在一起,推动了大量的逻辑实证主义研究。

 

6th 衰落阶段:20世纪60年代

*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 费耶阿本德在1960年代的一系列论文

* 蒯因的《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1951)

——终结了这一学派 





 4 其它的一些基础观点

 

除了上述的“知识的证实”,因为受到后来的“证伪学说”(波普尔)而更为了解。逻辑实证主义还有一些基础观点,包括:

 

* 两种语言划分: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如“原子”、“质量”),始于石里克

* 两种脉络划分:发现的脉络和辩护的脉络,始于莱欣巴哈

* 科学的统一:以物理学为基石的、逐级可向下化约的金字塔

* 推导—演绎解释:科学解释必须是个基于普遍陈述(而非个别陈述)的演绎论证,始于亨佩尔

 

快戳我!快戳我!快戳我!㊋㊋㊋


【美国社会学】的“实证范”真的是天生吗?福特主义的“共谋”

民族志也能【做出】机制式因果解释?实用主义回答

福柯之后的1980年代末,在法国读哲学博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