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清单】面向社会学实践的社会科学哲学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社會學會社 Author 孙宇凡

编者按
在了解社会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何异同?社会科学的理论工具如何选择?社会研究会涉及价值判断或权力影响吗?这些往往属于社会科学哲学的范畴,为了帮助读者朋友们了解社会科学哲学,会社编辑部邀请了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Sociological理论大缸”创办人孙宇凡选编“社会科学哲学”专题,他阐述了自己对社会科学哲学的思考,列出了一份丰富的文献阅读清单。由于会社人手有限,只能在后续的专题推送中为读者朋友们呈现本专题中的中文文献,敬请感兴趣的朋友们自行检索英文部分。希望这份文献清单能帮助读者朋友们对社会科学哲学有所了解。


首先要说明:什么是社会科学哲学?

建议这样想象一下:当我们上《社会学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时候,谈及抽样、参与观察等方法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问:“是什么让我们觉得用这些方法做社会研究是可能的?”“为什么我们认为用这些方法就能得到知识?”

放宽来讲,当社会学家用这些方法(不管是定量还是定性,甚至只是理论抽象)的时候,仿佛是“社会绘图师”,问社会行动者一些问题,然后得出的答案是关于这个社会的图象是怎样的?——全球化的还是去全球化的?流动的还是破碎的?但是,当我们再问这些“社会绘画师”(而不再是研究对象)——“是什么让你们的绘画成为可能?”我们就会转入社会科学哲学问题了。在这些问题中,最基础的往往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何异同?

例如,当我回答我得用访谈法的时候,我是先承认了社会世界是充满意义的、是开放的、甚至因情境而异的,而且研究对象也会吸纳和反馈我们社会学家的研究结论,所以不能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研究逻辑,如实验。

当我们越比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越问自己为得到知识而用访谈或问卷法、理论抽样而非其它抽样的原因的时候,我们越会陷入几个普遍的社会科学哲学问题:

如何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或理论?

什么样研究工具/理论才算是好的研究工具/理论?

今天的社会研究会比昨天的更加进步了吗?

社会研究会涉及到价值判断或权力影响吗?

这些问题往往是社会科学哲学问题。

这个课程大纲,是限定在“面向社会学实践”,有三个原因:

第一,不同学科考虑的社会科学哲学议题不同。比如心理学哲学会特别关注心理计量学的测量问题,经济学哲学会特别关注模型问题。这里只限定社会学。

第二,大多社会科学哲学是从自然科学哲学里延伸或反思出来,而科学哲学在20世纪初的讨论是非常哲学化(如逻辑实证论),“规范地”想象科学有哪些实践和程序,但自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以来,更加从科学实践、科学史出发理解科学哲学。因此,(社会)科学哲学有两条线索:规范程序还是实践总结。我更希望结合后一种线索。

第三,由于第二点,导致要阅读社会科学哲学必须先阅读自然科学哲学作品,也就是哲学家的作品了,难度就更大了。所以在这里,我尽量降低难度,读社会学家写的社会科学哲学。

最后三点说明:

第一,我也尽量少列一些,更有可执行性、可以读得完,每一节只列一篇。列书单的人,经常会列得多到自己都读不完。

第二,会社好友和说我,尽量有中译本,我尽力。有的话会标出来。

第三,我的框架是很自然科学哲学、很老式的。当前更多样的思考,比如女权主义、后殖民,我都不了解了,也没列进来。


第1部分:实证主义(Positivism)

1.1 基础

Halfpenny, Peter. 1982. Positivismand Sociology: Explaining Social Life. Routledge.
* 介绍了12种实证主义,打破“想当然”的迷思,比如孔德和亨佩尔的实证主义当然不是一回事,也不是所有实证主义都会说自己致力于发现牛顿定律。


1.2 实践

Wallace, Walter L., 1971/1978. The Logic of Science in Sociology.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
* 如果你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教材开篇就介绍所谓的“科学环”,那这本书就是那个概念的来源。这本书算是1960/70年代那批书里最教材化、最畅销的一本,也以涂尔干的《自杀论》为范本有一些实践上的解读。另外,Wallace是米歇尔·奥巴马的导师。

(摘自Wallace的书)


1.3 延伸

谢宇,2006,《社会学方法与定量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建议多看看量化学者自己怎么看他们被扣上的“实证主义”的帽子。尤其建议了解谢宇老师引用的几位老师,从邓肯晚年的《论社会测量》(Notes on Social Measurement,1984)一书到John H. Goldthorpe以及Ernst Mayr的生物学哲学思想。
 
第2部分 观念论(Idealism)

这部分只讲韦伯。不是因为这一派只有韦伯,而是因为确实“祖上阔过”。但越有这样想法,也越是很好的机会去反思到底是真阔过还是假阔过、到底放到现在那个阔还值不值得再提了。
 
2.1 基础

韦伯,2013,张旺山译,《社会科学的与社会政策的知识之“客观性”》,见《韦伯方法论文集》,联经。
Weber, Max. 1904/2012b. “The ‘Objectivity’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 In Collected Methodological Writings H.H. Bruun (trans.) and H.H. Bruun and S. Whimster (ed.). Pp. 100-138. London: Routledge.
* 张旺山老师的翻译质量过硬,但同时建议参考Bruun的英译本。韦伯这个文献有三个英译本,此本最佳。

2.2 实践

Biernacki, R. 2012. Reinventing Evidence in Social Inquiry: Decoding Facts and Variables. Palgrave Macmillan.
* Biernacki以文化社会学中实证主义代表作为例,分析和批评它们的编码过程,进而延伸出自己对韦伯的方法论的倡议与理解。至于多大程度上合乎韦伯想法,就要看读者自己判断了。


2.3 延伸

Ringer, Fritz. 2000. Max Weber's Methodolog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Cul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林格的《韦伯思想评传》已有中译本。他另有一本是专论方法论,部分重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曾组过专栏讨论这本书。
 


第3部分 批判实在论(Critical Realism)
 
实在论传统的(社会)科学哲学,不乏这一支,甚至在社会学的实在论讨论里,也不止这一支。请勿以当前新兴/红火,就以为是全部或主流——但这不否认它比“标准版本的实在论”有自己的贡献。
 
3.1 基础

Sayer, Andrew. 1984/2010. Method in Social Science. Revised 2n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Andrew Sayer,2016,许甘霖、万毓泽、杨友仁译,《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批判实在论取径》,巨流。
* 自1980年代出版以来,这本书的引用颇高,但看完后,你可能还是不知道怎么做研究。一点没错,这本书主要还是想和科学哲学的一些学派(在1980年代时候)对话,比如波普的证伪论、实证主义、建构论等。但对于理解批判实在论的基础想法,仍不失为有力选择(尤其是少有的中译本)。

3.2 实践

Little, Daniel. 1989. Understanding Peasant China: Case 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李丹,2008,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译,《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
* Daniel Little是这一流派里更加“开眼看世界”的一位(看其它流派研究什么、看社会科学实践是怎么做的,而不只是“摆摊卖Roy Bhaskar”),但他现在也放弃了这本书的一些观点。由于批判实在论的经验代表作极少,又都基本没翻译过来,更不用提结合中国语境了,所以还是推荐这本书。不过这本书翻译质量一般。

3.3 延伸

Wan, Poe Yu-ze. 2011. 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 Aldershot: Ashgate.
* 这本书是私货了。万毓泽老师是我的硕士导师,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把批判实在论放在更广泛的科学哲学、当代社会学理论的脉络来了解,可以看这篇,他会提供如何批判卢曼、政治哲学意涵、与分析社会学的结合、与系统理论的结合等角度的分析。重点还是该书的几千篇参考文献,方便作为延伸书单。
 


第4部分 实用主义
 
这是更加新兴的(尽管根源也很老的)、在社会学里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哲学。有些方面在实践上还不够完善,但也正是让我们和欧美同仁一起思考的机会吧。
 
4.1 基础

Baert, Patrick. 2005.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Towards Pragmatism. Cambridge: Polity.
派翠克·贝尔特,2011,何昭群译,《社会科学哲学:迈向实用主义》,群学出版社。
* 贝尔特是能把复杂事情讲得简单的一位学者,这本书也就适合作为基础文献。不过他主要受到新实用主义(尤其是罗蒂)影响,而非古典实用主义(尤其是杜威、皮尔士),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4.2 实践

贝克尔·霍华德,2017,陈振铎译,《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重庆大学出版社。
* 读过这本书,没有不爱的。贝克尔以自己不寻常的学术生涯中的点滴经历和同行观察,讲出实用主义风格的研究技巧。和前一本书对照,就会发现贝尔特讲的大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研究实践中。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贝克尔说的“图象”和贝尔特说的“自我理解”的结合:我们做研究是为了什么?为了“客观”反映研究对象的世界?那求知对我们自己意味着什么?贝克尔指出,做研究最大的阻碍,不是我们不知道外面社会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以为我们早已知道了研究对象的社会世界逻辑是什么。所以,就像那句名言——“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但这句话首先是研究者自己对自己的固执与偏见说的,而不是对研究对象、或者抽象的社会大众说,仿佛自己真的是在“启蒙”似的。


4.3 延伸
Unger, Roberto Mangabeira. 2007. The Self Awakened: Pragmatism Unboun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罗伯托•曼加贝拉•昂格尔,2012,谌洪果,《觉醒的自我:解放的实用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这本书不完全是社会科学哲学了,但却非常有力。可以把它想象成:葛兰西化实用主义。昂格尔也是奥巴马的老师。
 
第5部分 欲拒绝自然科学化,先睁眼看自然科学
 
传统上,在谈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的时候,会有反感——社会科学承认意义、人的能动性,这哪是自然科学能比的。不过,我的建议的是:先想清楚你假定的、被比较的“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大多被想象的“自然科学”是:物理学、被逻辑实证论总结出来的物理学哲学。
 
多一份借鉴的资源,会看到不一样的研究可能性。下面提供两种可能:
 
1. 如果不以物理学为自然科学的模板?从生物学及其它科学会学到什么?

Currie, Adrian. 2018. Rock, Bone, and Ruin: An Optimist's Guide to the Historical Sciences. The MIT Press.
* 想想为什么谢宇老师的书,要特别引用生物学哲学的书。借鉴(演化)生物学的科学哲学思考,并非陌生,不管是William Sewell的“事件性时间性”还是唐世平老师发展的社会演化论,都有这样的背后思考。
* 推荐的这本书, 研究的是“历史科学”——地质学、古生物学、考古学。它们都没法像牛顿力学那样,更不可能满足逻辑实证论的要求。像古生物学,很靠“叙事”。像考古学,也需要理解“文化”。如果我们自认为社会学在历史、在文化、在叙事上不同于(自然)科学,那就不妨看看同样讲求同样标准的(自然)科学。

 
2. 如果不以想象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化自然科学作为模板?
从科学实践的历史能学到什么?

Chang, Hasok. 2012. Is Water H2O? Evidence, Realism and Pluralism.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 这是我最近很喜欢的一位科学史/哲学家,真是贯彻了库恩说的“通过历史做哲学”的想法。他这本书重述化学革命史,但聚焦在太习以为常的真理——“水是不是氢2氧1”,打破我们以为自然科学不能是“多元主义”的观念——而这种多元主义,不也正是我们自认为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独特逻辑吗?

**封面图为The Logic of Science in Sociology (1971)封面及“科学环”示意图。在这本书中,华莱士提出并详细阐述了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他概括的这一过程被称为“科学环”。[图源:goodreads.com/researchgate.net]

〇编辑:阿葵  〇排版:弥章
〇审核:O泡 / Y.H.
【图片和字体颜色变更,是转载时加的】
【鸣谢】
专题策划人: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Sociological理论大缸”创办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