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同住?家庭社会学家指出父母也会收房租、子女还想占便宜

高行云 社会学理论大缸 2022-06-17

文/高行云

首发时间:2021年11月26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等提出一系列政策意见,引发社会关注。

 

大学或研究生毕业

找到工作

有了自己家庭后

你愿意和父母同住吗?

 


别想得美了!

难道问题不也在于:想在家里蹭吃蹭住,爸妈到底会不会收你房租?

在英国,真的会!下面的研究就会谈到

 

关于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同住问题,也是个社会学专门领域,被称为:跨代同住(Intergenerational Coresidence)。这个问题一般在什么时候会谈到的呢?

 

一种情况是文件涉及的“老龄化”。比如,前两年就一份关于中国的研究,老年人和成年子女同住,会不会降低抑郁症情况。

 

但是,另一种情况是涉及到“成年子女”一端——研究的是当一个人都变成了成年人,还要和父母一起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因此,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学,一方面是成年化社会学。我们来分享后一端。这里最麻烦的是在于:“成年”(adulthood)是哪一年?20岁?25岁?还是呢

 


到底,和父母住在一起的,究竟是个成年人,还是个父母的孩子呢?这里面就构成了张力。

 

我们对于“成年”的定义非常复杂、也一直在变化。比如,在中国文化下,可能你要成家了,父母才拿你不再当成年人。但可能在欧美文化下,你大学毕业就是成年人了。

 

 

伦敦政经学院社会政策系教授Anne West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在2017年发表在Journal of Family Issues上的文章,专门研究了这个有张力的跨代同住经验,想了解到底父母怎么看待都成年人的你、还要住在一起。因为父母如果拿你当成年人了,那理应收你房租或者贡献家庭支出吧?

 

另一位社会学家,来自康奈尔大学的SharonSassler则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在2008年发表在Sociological Forum的论文,专门研究到底子女成年了、住在父母屋檐下,有多纠结——父母会一直还拿你当孩子待。 


伦敦政经学院的West教授访谈了27位父母和27位子女,他/她们是住在一起的。如我们人之常情所想,成年子女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不管是哪一方都不会把到底要不要付房租、贡献多少家庭开支,直接摆在台面上讨价还价或者谈判。

 

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没有谈判,伦敦政经学院的West教授发现会有四种可能:


第一种:象征性付房租

父母真的会收房租!有4位成年子女都被父母收了租!但是,当然不到市场价格,一般在1/3左右。一位父亲就说:每周收女儿30美元,这只是象征性的,让她养成付钱生活的习惯。

 

第二种:房租变储蓄

父母也会收房租,但是并不是为了自己的钱包。父母会担心子女,所以认为既然住在家里,交房租是为了孩子好,会单独开个户头,给子女存起来,为了今后买房或租房。父母会觉得:你都混到来家里住的,今后还是要出去的,出去的时候总要有个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子女就同意。有一个个案就是父亲觉得房租变储蓄方式可行,但女儿就不想交房租,觉得自己在家里住,还交什么。

 


第三种:不用交租,文化所致

作者虽然访谈英国的父母,但有遇到南亚裔,和中国文化一样,认为子女住在家里挺好,不用付钱,直到结婚再另说。但是,有一对父母是南亚的父亲和英国的母亲,矛盾就出来了。成年子女回家住之后,父亲觉得没什么,但母亲坚持要孩子付房租或贴补家用。

 

第四种:不用交租,子女没钱

子女为什么回来?很可能是真的没钱、失业、工作不好。在访谈中,主要是做一些零工或收不高,所以父母也没法收房租、子女也觉得有免费住的地方,也不想交租,所以形成了默契。但问题又来了:既然子女都没钱赚了,父母要不要再给些补贴呢?这一点父母也有纠结,有的选择延续大学的模式,给零花钱,但有的父母觉得要鼓励你找到好工作和努力,不会再延续未成年子女的养育模式。

 

康奈尔大学的Sharon Sassler教授从子女的角度,做的30个访谈研究,也很有意思,也同样是研究英国的成年子女住在父母家里。

 

(Sassler教授)


Sassler发现,最值得考验的不是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而是家庭关系上。

 

什么是成年人?独立决策!

什么是成年人?和父母一样,都是成年人,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了

但是当你住在家里,这两点很难做到,尤其是女儿,哪怕已经20多岁。

 

父母仍试图对有关工作、如何花钱、清洁标准和社交生活的决定施加权威。比如,当你住在家里,家务劳动尤其有助于重建孩子般的状态。受访者会说到,自己打扫卫生,觉得已经很干净了,但父母觉得还不够,然后对你提出意见。等你做好了,再给予鼓励和表扬。这个表扬,就仿佛在生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一样。

 

尤其对于女性,当住在家里,父母会涉及管理社交生活。一位受访女性就说:我又不喝酒不抽烟不鬼混,但父母还是对我有宵禁令,还是随时打电话给我。

 

最后,Sassler教授引用了一段话,来自一位成年子女,挺实在~~

 

I think as soon as I can I would like to move out,but I know it’s probably more important if I stay home and save up money. … So,you know, I might not move out for another year, year and a half. I’ve been saving up money, which I think is probably more important than just getting out.

 


文献来源:

West, Anne, Jane Lewis, Jonathan Roberts, and Philip Noden. 2017. “Young Adult Graduates Living in the Parental Home: Expectations, Negotiations, and Parental Financial Support.”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8(17):2449–73.

 

Sassler, Sharon, Desiree Ciambrone, and Gaelan Benway. 2008. “Are They Really Mama’s Boys/Daddy’s Girls? The Negotiation of Adulthood upon Returning to the Parental Home.” Sociological Forum 23(4):670–98. 

 

 

  * 这是Sociological理论大缸的第611期推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