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2期内容简介


目录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2期

目录



特稿

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兼论新文科视野下的外语教育实践

杨 枫 1


01

 理论研究


语篇层级性对经济隐喻阅读加工的影响 

———来自眼动追踪的证据                柳超健 卓佳妮 6


名称指称难题的消解:实验语言哲学进路

李金彩 19


认知文体学的回顾和展望:历史沿革、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张松松 陈美华 胡晋阳 30


二语学习者跨体裁写作语言复杂性与准确性互动关系研究 

王海华 杨 扬 杨 仔 39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变化研究 

李 昆 俞理明 49


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范式、方法与启示

刘希瑞 61


“理”、“通”、“哲”之融贯

———许国璋语言学思想探索

谭慧颖 69


批评话语研究的新进展 

———《劳特利奇批评话语研究手册》评介

袁红梅 汪少华 78


02

 实践研究


中美贸易战社交媒体话语的情感倾向及主题焦点研究

徐玉苏 钱毓芳 85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唐 玮 林正军 94


基于SIOP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迎新 李正栓 102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融合创新探索与实践

———以英美文学教学为例

郭海霞 112


03

 翻译研究


翻译批评操作性的译者行为批评解析

周领顺 121


翻译概念史研究的价值与面向

蓝红军 彭 莹 130


试论贝尔曼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建构

胡陈尧 141


似非而是的“误译”背后

———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策略考论为中心

钱屏匀 148


04

 会讯


2022 国际英语教育中国大会通知

161



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

——兼论新文科视野下的外语教育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 杨 枫


摘 要:国家意识是新文科外语教育的逻辑起点,国家意识与外语课程思政具有本质属性上的同构性。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国家意识就是通过跨语言、跨文化的比较教育而形成的课程思政叙事;是将国家意识作为社会信念通过外语课程思政内化或习得的教育实践。新文科外语教育的跨文化特征决定了国家意识课程思政理念的施动性、思辨性、符号性和对话性。


关键词:新文科;国家意识;外语课程思政



语篇层级性对经济隐喻阅读加工的影响

——来自眼动追踪的证据

浙江传媒学院 柳超健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卓佳妮


摘 要:本研究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从行为表征维度对大众类(PPC)和专业类(RAC)经济语篇中隐喻阅读加工的行为真实性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组内考察早期和晚期阶段隐喻性和直陈性词汇加工时的语义通达情况,组间探究两类词汇加工时的认知负荷程度。研究发现,词汇加工的早期阶段可激活不同语义类型,晚 期阶段唯有直陈义可优先通达。隐喻义的激活过程在晚期阶段占主导地位,且这种效应只出现在晚期阶段。与PPC相比,被试加工RAC隐喻性词汇需要投入更大的认知负荷。PPC和RAC的语篇类型具有家族相似 性,但其隐喻加工的行为表征依然可呈现显著差异。


关键词:语篇层级性;经济隐喻;阅读加工;眼动追踪



名称指称难题的消解:

实验语言哲学进路

华东师范大学 李金彩


摘 要:名称的指称机制是什么、如何为名称指称理论进行辩护,一直是围绕名称指称的两大未解难题。本文在概述传统语言哲学家针对这两个问题给出的解答方案基础上着重系统评介解决名称指称难题的实验语言哲学进路。一方面,对近十五年来兴起的实验语言哲学进行述评,指出当前实验语言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提出实验语言哲学2.0方略,希冀未来的研究通过拓展研究疆域、革新研究方法,为名称指称难题的消解做出贡献。


关键词:名称;指称;直觉;实验语言哲学;实验语言哲学 2.0



认知文体学的回顾和展望:

历史沿革、 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金陵科技学院 张松松

东南大学 陈美华:

上海海事大学 胡晋阳


摘 要:文学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认知转向。认知语言学家将文学语言纳入研究范畴,认知文体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综述和分析过往研究,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文体学研究的历史沿革、研究方法 和发展趋势。据此认为,认知文体学研究者们从认知的角度构建了一种系统的文学理论,将认知文体学研究 纳入研究身体体验的神经学科范畴,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人物的认知方式,更为系统地阐释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认知文体学;认知诗学;认知语言学



二语学习者跨体裁写作语言复杂性与准确性互动关系研究

大连海事大学 王海华 杨 扬 杨 仔


摘 要:本研究对 119 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三种体裁写作语言复杂性和准确性特征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议论文句法复杂性最高;记叙文词汇复杂性最高;描写文语言准确性最高。三种体裁的语言复杂性与准确性之间都呈现显著负相关,存在竞争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句法复杂性和词汇复杂性能够影响并预测相同体裁的语言准确性,且句法复杂性对准确性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我国大学英语体裁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语言复杂性;语言准确性;体裁;互动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发展变化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李 昆

上海交通大学 俞理明


摘 要: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对5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两个学期的跟踪调查,主要考 察了动机系统的发展变化轨迹特征、状态空间特征和系统间的相互适应。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历时特征看,5名学生的动机发展轨迹既有交汇也有偏离;动机起始状态与动机的发展变化不存在直线关系。5名学生的动机发展轨迹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有平稳—波动型、平稳上升型和波动型。2)动机发展状态空间主要包括两波吸引子和两波排斥子,其中各种考试是主要的吸引子盆成因。3)系统因素间的相互适应带来 系统的发展变化,主要有不同学科、同一学科不同任务、学习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该研究有助于教师更 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发展变化的复杂动态特征,从而采取一定的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动机。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英语学习动机;发展轨迹;状态空间;相互适应



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 范式、方法与启示

河南工业大学 刘希瑞


摘 要: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日益成为一门显学,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但多数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范式 与方法的应用,而且关于研究范式与方法本身的探讨极少。文章首先综述国外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范式与方法。主要研究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释义主义范式和批判性范式。其后,从定义、特点、研究议题、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讨论了三种范式下的六种具体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近四十年来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认为国外主要范式与方法的引入与内化,对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科学化与全球本土化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启示



“理” 、 “通” 、 “哲”之融贯

——许国璋语言学思想探索

谭慧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研究所


摘 要:许国璋是学界公认的语言学家、英语教育家,但他本人更认同自己是个语言哲学家。本文首先概述许国璋语言学的指导思想—— “理”论与“通”论,接下来从“理”、“通”、“哲”三个视角深入分析许国璋的 语言研究思路,从中理出其语言哲学思想;最后阐释许国璋语言哲学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及中国传统语言哲 学的关系。结论包括:许国璋的语言哲学不同于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可归于科学哲学或学科哲学范畴;许国璋在个别文章中体现出纯哲学思辨天分;许国璋语言哲学的三个特点“理”、“通”、“哲”志存高远、磅礴大气, 深得中国传统哲人的气质和精髓。


关键词:许国璋;语言哲学;中国传统语言哲学



批评话语研究的新进展

——《劳特利奇批评话语研究手册》评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袁红梅

南京师范大学 汪少华


摘 要:适逢批评视角的话语研究诞生四十周年之际,劳特利奇出版社2018年出版 John Flowerdew & John E. Richardson 编著的《劳特利奇批评话语研究手册》。本文概述《手册》的内容,评价其学术贡献与特色。《手册》全面综述批评话语研究的主要理论、关键概念及其应用,反映批评话语研究主要理论路径、分析方法、 关注问题和理论应用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手册》是批评话语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作,体现批评话语研 究理论视野的拓新与融合、研究方法的丰富与更新,具有批判性、引领性、系统性和指导性,对国内的批评话语 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批评话语研究;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路径;分析方法



中美贸易战社交媒体话语的情感倾向及主题焦点研究

浙江工商大学 徐玉苏 钱毓芳


摘 要:为了探究西方社交媒体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及关注焦点,本文爬取了贸易战期间 Twitter 上相关的热门英文推文,对其进行了情感倾向分析和主题建模。研究发现83%的推文带有消极情感倾向且情绪反 应激烈;对消极推文的主题建模展示了 Twitter 用户对贸易战的八大评论焦点,几乎全部围绕贸易战给美国及世界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特朗普在贸易战这一经济策略上受到了普遍的批评和抨击,并没有得到民意的支持。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舆情研究;情感分析;主题建模



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东北师范大学 唐 玮

北京外国语大学 林正军


摘 要:本文从本体、学科、文化和发展特征入手概述学术英语写作中引语研究的现状,基于此从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不足和展望。研究发现,相关研究着眼于专家作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 引语使用;以自建语料库为基础、访谈为辅;从人际功能着手聚焦引语的功能分类和评价意义表达。今后的研究需区别对待不同阶段英语学习者引语使用特征,并在引语提取的自动化程度、语料文本的认知思辨、理论视 角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学术英语写作;引语;研究内容;理论基础;研究方法



基于SIOP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影响的实证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 李迎新 李正栓


摘 要:SIOP模式是“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相结合”、“学科知识与思维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为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性途径。本研究以语言类课程——大学英语为依托,选取某省属 重点大学一年级157名学生,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分别采用 SIOP 模式和传统模式教学。一学年之后,两班 前后测结果说明,SIOP 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结果对 SIOP 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应用以及我国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SIOP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批判性思维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课程融合创新探索与实践——以英美文学教学为例

上海海事大学 郭海霞


摘 要:2020 年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新文科”之融合创新为高校外语教育的求变之路提供了指引。本研究以英美文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推进融合创新,即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积极探索和实践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与哲学、经济和政治等学科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融入时代性及中国文学和文化元素,使 学生在学习英美文学的同时树立对本国悠久灿烂文学、文化的自豪感和中国情怀。


关键词:新文科;融合创新;外语课程;英美文学教学



翻译批评操作性的译者行为批评解析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周领顺


摘 要:本文从译者行为批评视域出发,通过4个具体案例,讨论了译内与译外之间、鉴者与赏者之间、 自译与自评之间以及缺席与在场之间的关系,解析了翻译批评的操作性。作为译评者,具备明确的身份意识和角色定位,将有效提高翻译批评的操作性,增强其客观性,这也是构建翻译批评理论和检验翻译批评理论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翻译批评;操作性



翻译概念史研究的价值与面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蓝红军 彭 莹


摘 要:作为新兴的史学研究范式,概念史日渐凸显出其跨学科的方法论价值,然而在当前的翻译研究领域,概念史研究的译学价值和可能拓展的面向还未得到充分的认识。本文尝试回答为何和如何将概念史引入翻译研究的问题,论述概念史与翻译研究在研究内容、命题和取向上的契合点,探究概念史引入对翻译研究的价值,以及开展翻译概念史研究的几个面向。


关键词:概念史;翻译史;翻译研究



试论贝尔曼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建构

四川大学 胡陈尧


摘 要:翻译批评话语的自治性与建设性有赖于科学、系统的理论建构,翻译批评实践亦需要在明晰理论的引导下促进翻译及批评价值的实现。本文重点关注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万·贝尔曼在现代诠释学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建构,探析其跨学科研究的路径选择及方法论探讨中的创造性阐发与转化,以期为当下翻译批评的理论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安托万·贝尔曼;翻译批评;建构



似非而是的“误译”背后

——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英译本策略考论为中心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钱屏匀


摘 要:“有意误译”作为一种自发的主体性操控行为,是译者根据翻译中涉及的各种主客观制约因素和 既定目标而有意识地对原文实施的“违逆”。本文以罗慕士英译《三国演义》策略为中心,对“有意误译”的各种表现形态进行深入考察,洞悉译者根据历史语境、宗教文化、读者认知、诗学审美和目标定位而进行的全方 位、战略性翻译筹谋与制衡,还原罗译本除“忠实、学术”之外的另一番图景,映照中英文化交流中的“阻滞点”和“隔离带”,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镜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似非而是;有意误译;罗慕士;叛逆


我刊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请作者警惕各类假冒刊物


近来有作者反映收到我刊的稿件录用通知并要求缴纳版面费。我刊郑重申明,我们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审稿费、版面费等。我刊唯一的投稿途径是登陆网站:www.teachlanguage.ecnu.edu.cn,不接受邮箱投稿,我刊的联络邮箱为:flta@mail.ecnu.edu.cn,有关于稿件情况的问题可通过邮箱咨询。任何以其他邮箱发出的稿件录用或其他通知都不是我刊的行为,我刊也从不收取版面费,请广大作者警惕各类假冒刊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