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的天然好奇心和探险偏好---任见《学以成人》节选

巴黎邮报 2021-12-02


任见《学以成人》讨论版

本书简介

在被科技淹没的时代,在被功利淹没的社会,在被欲望淹没的人群中,在大大、小小、层层、级级的壁垒分割中,如何“找回”本体的“人”?如何舒展个体的“人性”?如何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本书以开笋剥葱的方式,一步步地给出了答案。

学以成人

一个新型教育学的视角

任见 著

目录

序论 人生问题和学术方向

1 “个性成长”的有效路径

2 博物学和博物教育学


第一章 人的知识结构的层级

3 默会性、认知性和逻辑性知识

4 优质人生与“在世”意识

5 人的天然好奇心和探险偏好


第二章 道家哲学和自然哲学

6 庙堂推崇与乡野生长

7 历史文化中可贵的清流

8 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之根


第三章 存在、现象、过程、体验

9 胡塞尔、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

10 怀特海:教育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第四章 人的“身体”的认知使命

11 “具身有形”和“博物无限”

12 自然、认知和优质教育

13 身体在认知中的决定性作用

14 实验证明“认知”的具身性


第五章 艺术、审美与“诗性”人格

15 体验、有机、艺术和审美

16 语言、文字和思维的关系

17 个性体验和“诗性”描述(a)

18 个性体验和“诗性”描述(b)


第六章 个体生命的“灵性”潜质

19 关于“灵性”的概念和理解

20 人生第二个十年的灵性爆发

21 孩子是成年人的灵性向导


第七章 博物教育的物质依托

22 博物馆在博物教育中的桥梁作用

23 责无旁贷的“博物教育”重任

24 博物教育馆中心馆与分馆建设


第八章 “具身为重”的体验原则

25 约翰·杜威的美好期望

26 层次性、同构性与博物教育方式

27 国家十一部委的优质教育意见


第九章 博物教育的愉悦本质

28 芬兰改革,博物教育:不谋而合

29 博物教育的形式特色

30 表述中的隐喻和文化元素


第十章 优质教育中的智慧造就

31 人生方向与个体未来

32 人格魅力潜滋暗长于无形


附章 约翰·杜威:教育信条

33 教育、机构、教材、方法……


全书30万字


节选


第一章  人的知识结构的层级

 

 

 

“博物学堂”建设了新奇性、神秘性与变化性实物环境,几十、上百个“课堂”容纳成千上万种标本与活体,尤其是内地城市的儿童、少年平素难以接触的海洋生物、极地生物等,新奇性不言而喻。

“博物教育馆”是中心总馆和建设在各个学校的分馆连锁结构,其展示内容由中心馆负责。 

 

 



5  人的天然好奇心和探险偏好

 

 

好奇是人类的优质情绪之一,是人类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反应,如注意、操作、提问、探索等。

好奇心是被教育者从事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个体求知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必由途径之一。

好奇是“添加”心态的一种表现,对某种事物期望熟悉,期望了解并在自己的认知中添加某事物的属性。譬如在森林中生存的古人,期望知道哪些动物和植物是可以食用的,可以吃,哪些动物属于敌人,有使自己被吃的危险,哪些植物有毒,可能伤害自己的生命。

博物教育学中对“好奇心”的激发、诱导,是“放大”人对新奇性信息的喜好,使之成为个体增加认知的内在动机之一。

好奇心对于创造、创新、发明等,非常重要。几乎所有围绕着创造的个性品质如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制作、创造力的强度以及创造者成长的速度等,都是其基本元素。有较强创造力的人,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个性品质特征,如喜欢复杂的事物,喜欢从混乱中找出条理等。

好奇心的重要属性是“主动”,在人类行为中是有主动性的。

从个体动机的自发性与目的性来说,好奇心的动因有外在与内在的区分。外在动因,由活动之外的目标或奖赏引起,如幼儿对学习活动本身不感兴趣,但是为了赢得父母老师的表扬与奖励而进行学习。内在动因则是不依赖外在报偿便能促成某种行为的东西,好奇心便是其中最重要的。

好奇心是个体认知的动力。而潜藏在自然中、潜藏在环境中的“物”的属性,有很多是可以满足好奇心即对人的此种求知情绪回馈报偿的。

学习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引发人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进一步讲,学习是个认知和情绪交融作用的过程,教学活动虽然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离不开教学活动中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以及认知对象中的情感因素。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对于治学即有“好学”、“乐学”之见解,他们认为学习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对于受教的儿童和少年来说,犹如时雨春风对于花草树木的成长一样重要。

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指出:“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法国教育家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说:“好奇心只要有很好的引导,就能成为孩子寻求知识的动力。”

卢梭进一步指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毫无疑问,好奇心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就认为,他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狂热的好奇心。

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们的共识。

人类最初的好奇心来自于婴儿的探究反射。婴儿一旦发现新奇事物,就会用手触摸,用舌头品尝。到了幼儿期,好奇心更加明显和强烈,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来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儿童的好奇心是情景性的,即是由情景激发的,如果受到鼓励与强化,就会变成认知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人的好奇心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创造性人才造就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

希克森特米哈伊认为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呵护的。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但好奇心能否保持下去,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早期受到的鼓励。

儿童好奇心很强,与他们的求知本能相关。在他们的眼睛中,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事物都是新奇的,出乎他们的预期,他们想要观察、探索、询问、操作或摆弄这些事物。这些都是好奇心的外在表现。

儿童的好奇心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幼儿的性格特征,变为成长的动力,健康的创造精神就会形成。相反,如果缺少鼓励与支持,这些行为会逐渐消退,变成胆怯、退缩,如果屡受打压,问题就严重了,对新奇事物的冷漠、回避等不良心理倾向就产生了。若不良心理倾向被无形中累加、强化,不但失去创造意识,还会形成恐惧、抑郁等病态人格。

丁宏伟率领团队,数年来致力于“博物学堂”和“博物教育馆”的建设,就是为了根据博物教育的需要,探索一种“建制”,根据被教育者的体验需要精心设计架构,组织各种博物教育资源,广泛调动儿童、少年及其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

“博物学堂”建设了新奇性、神秘性与变化性实物环境,几十、上百个“课堂”容纳成千上万种标本与活体,尤其是内地城市的儿童、少年平素难以接触的海洋生物、极地生物等,新奇性不言而喻。

“博物教育馆”是中心总馆和建设在各个学校的分馆连锁结构,其展示内容由中心馆负责。

丁宏伟团队的“博物学堂”和“博物教育馆”,除了硬件的不断发展,软件建设如师资团队的创设和教材教法的编制,均在同步前行,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少年和家长的参与,受到教育专家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赞赏。

积极的心理环境、情绪环境建设是丁宏伟团队非常重视的要点。

在博物教育中,积极的情感活动引发好奇,消极的心理氛围则带来焦虑。好奇与焦虑这两种情绪在过程上是相反的,前者促成探索,后者导致回避。团队在博物教学研究中,注重创设积极的心理氛围,包括自由、民主、积极的情感互动,教师热情洋溢的引领、鼓励、微笑、倾听等扶助教学行为,扶持儿童、少年的好奇心等,有效地唤醒儿童和少年的探索与认知。

好奇心,说到底是是一种由外界刺激物的新异性所激发的个体内在动机,它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个体的认知需要。情感力量的参与,使不同的个体面对同样的认知信息产生不同水平的好奇心,这是由个体对认知信息的兴趣、信心与期望不同造成的。

好奇心强弱与否,与个体对认知对象所有信息的既有理解相关,与个体情绪是否愉快相关。这就要求博物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激发儿童和少年的好奇心,使其从静止状态变为活跃状态的“求知欲”,一方面要呵护、优化他们的学习、认知情绪,达成好奇心、求知欲的认知性和情感性相辅相成的效果。

著名科学家都是特别有好奇心的人。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从小比较孤僻,但对罗盘特别喜欢。伽利略看到吊灯摇晃非常好奇,最后发现了单摆的秘密。据说,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鸡蛋自己还尝试孵了一天呢。

当然,人的好奇心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健康的好奇心,帮助人消除无知,发现新知。不健康的好奇心则可能会使人误入歧途,需要纠正。

不管怎么着,人生不能没有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的人生是灰暗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人生。当一个人面对色彩缤纷的世界不再有好奇心,不是意味着变老,就是消极、失落和沮丧,趋势堪忧。

好奇心使人精神抖擞,对世界、对生活充满兴趣。一些微不足道的物或事,引发了人的好奇心,结果或许创造一个奇迹。

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凯库勒(Friedrich·Kekule)潜心研究有机物的结构,关于苯环的假说,为有机化学做出了卓越贡献。蛇的盘绕卷曲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这个“环”旋转着,像是电光一闪,激发他写出了苯的结构式,指出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不同于具有开链结构的脂肪族化合物。

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在圣诞前夕给他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可是妈妈却问为什么给她买一双樱桃红的袜子,道尔顿并不认为妈妈在和他开玩笑,而是对妈妈的问话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于是跑去问周边的人,发现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外,其余的人都和妈妈一样,说是樱桃红色。道尔顿觉得这件小事不同寻常,好奇心也越来越大。经过认真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弟弟和自己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弟弟和自己都是色盲。

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是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他在综合分析之后又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讨论色盲问题的人。

好奇心让人在求知的路上保持渴望,好奇心好比发电机和推进器,予人以动力,帮助人走向成功,创造从未有过的奇迹。

探险意识,或者说探究精神,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性之一,非常珍贵。

人的年轻的岁月,很遗憾是有限的。在年轻的岁月中,敢于探索、敢于挑战、敢于穿越挫折、敢于突破瓶颈、敢于做非凡的事情,才是张扬了生命的价值。

人生中的探索精神和探险精神至关重要。没有探索精神就无法破解未知,无法开启新的阶段或新的项目,没有探险精神就无法撞破现有的格局,无法走向风光更加旖旎的新境界。

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探索未知和探险奥秘也是无止境的活动,它们是匹配的。

探索和探险,从根本上说,是好奇心与热爱以及顽强不懈、不畏艰辛的拼搏,求真与证伪的理性思考的决心和行动过程。

探索和探险,是人类世世代代发挥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的有限的认识和能力,去探究和探知无限的外在客观事物和客观规津的无止境的过程中的可贵的“接力”,也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揭示中不断不断求得新发现、新发明,不断地把认知水平推向新境界和求得真理的过程,更是推动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文明进步的宏大力量。

探索和探险,是对人类和个体开拓、求真、求实、不怕牺牲等优秀品格的验证。在探索和探险中,探索者和探险者以对自然、对世界、对万物强烈的热爱和好奇心,以敢于怀疑的理性思考、锲而不舍的奋进精神、勇于风险的无私品格,创造了成就,也构建了自己。

探索和探险意识,源于人类天然的好奇心。

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他们就观察到了日出月落,斗转星移,花开花谢,冷暖变易,最初自然界有许多危险和异象让他们恐惧,人群中于是出现了敬天畏地的原始宗教。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又从对自然现象的恐俱和崇拜中解脱出来,世上万物的绚丽千姿、幻变万态,激发起人类的好奇心和寻找大自然奥秘的欲望,进而进而执著不懈地探索,英勇无畏的探险。

好奇心、求知欲,表现为兴趣和气魄,也表现为思索和辨析。

探索,探险,不是消极等待自然界“显露”其自身的奥秘,而是积极行动,对新鲜事物敞开心扉,接受新的知识,探讨新的奥秘,容纳新的观念,追求新的收获,

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发展了分子生物学和奠基了量子力学,他曾经说:“好奇心是一种刺激。对于科学家而言,首先就要求他必须是好奇的,他必须能感到惊奇并渴望发现。”

是的,对于大自然无穷奥秘的神往,对于万物奇妙无比的认知,对揭开自然之谜的渴望,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探索,探险,除了有赖于好奇心和求知欲外,还有赖于追寻本质的理性思考,对陈旧理论和既有权威的勇敢挑战。只有冲破束缚,敢闯“禁区”,才有可能取得开拓性的成就。

认知的真谛,在于质疑和创新,成就的魅力,来自未知而非已知。

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也是探索和探险必不可少的要素。勇于质疑,促成思考。一个人的质疑情神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同这个人的智慧是正相关的。

质疑不是简单、盲目的怀疑,简单、盲目的怀疑,闭塞心灵,阻挡探索与探险,怀疑的极端,不仅会停滞、退缩,还可能走向反面:倒行逆施。

探索,探险,是求真和证伪的认知过程,其目的是揭示客观规律,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自然界奥秘的大门不会向任何人敞开,虚假、浅薄、浮躁、投机,都是大忌,或者是大害。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持之以恒,禅精竭虑,踏实严谨,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这些美丽的词汇不是用来造句的,而是探索者、探险者实实在在必须做到的。

在博物教育学的建制和架构设计中,丁宏伟充分考虑到了探索、探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根据儿童和少年的年龄阶段,设置了各类各级富有趣味的课程,变曲折艰辛为曲径通幽,变知识传授为人格造就,是学习的革命,是成长的优选模式。

~

任见

任见的部分著作

任见的部分著作

任见的部分著作

陕西电视记者苏战冰摄于西安鼓楼书店

台北张教授手持任见著台湾版《曹操传》

备注:


巴黎雷欧珍宝馆长期为全球各地尤其是中国收藏人士提供诚挚友好的服务,声誉实在,口碑高耸,巴黎雷欧珍宝馆视声誉”“口碑为镇馆之宝,继往开来,诚恳服务。


巴黎雷欧珍宝馆位于10 Rue Françis de Pressensé, 75014, Paris France(法国巴黎左岸弗朗西斯路10号),巴黎远东收藏学术委员会巴黎远东研究员会议,邮箱:rioyouren@gmail.com



请选点阅读:


任见《学以成人》简介+目录+节选3


任见《学以成人》简介+目录+节选2

任见《学以成人》简介+目录+节选

任见:浪子成金,路易十二【原创】

任见:庙堂推崇与乡野生长-《学以成人》节选

任见:优质人生与“在世”意识-《学以成人》节选


名贵罕见,西洋宝盆!水果花雕,金冠女神!

绝美人体,狩猎女神!细腻肌肤,祝你好运!

波旁朝廷,大型烛台!狮首勋章,叶饰权杖!

路易十四,镀金沙发!皇宫贵气,成对独有!


巴黎雷欧

巴黎旅游文化协会、巴黎旅游评级机构、巴黎远东

艺术馆,巴黎雷欧珍宝馆、全球版权交易机构、巴

黎邮报、莱特CN……艺术顾问、评论家、法国旅游

咨询专家。

Léo,即雷欧,早年出版过文集《在成长》,近年

出版有论著《跨国公司内部谈判》(法文版)《人

际关系十二讲》(英文版)《远东文化艺术》(法

文版)《巴黎雷欧艺术评论》(系列)《雷欧带你

认识法国》《雷欧带你认识巴黎》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