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论坛八:深化新时代经济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 第五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

分论坛

(八)

2022年12月2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之分论坛八以云端对话方式举行。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侯俊军、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瑾担任召集人和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李博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议题是“深化新时代经济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本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有: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傅东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侯俊军、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瑾、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李红霞、华中科技大学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欧阳红兵、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建良、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谢锐、宁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杨国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于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詹绍文、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海丰。


周建波介绍了北京大学经济史学的发展历程,北大经济史学经历了辉煌期、低迷期和现在的重振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高度重视经济史学的发展,2013年,成立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旨在将中外经济史、中外经济思想史进行结合研究;2019年,成立经济史学系,同步开展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的教学和研究。经济史学系师资结构合理,学术气氛浓,打造了“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和“经济史工作坊”的品牌活动。最后,周建波介绍了经济史学系的文章发表和科研项目情况。


李博围绕经济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改革进行分享。第一,同学对课程设置的诉求不一致。通过降低必修课的比例,使同学拥有更多的选课空间;第二,响应国家对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结合同学的学习反馈,进行学科交叉。比如,在本科一年级的课程里引入Matlab的学习,将宏观模型进行模拟与图形复现演示,同学反映良好,同时也深化了教学改革。第三,根据研究生同学不同的求职需求,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同时满足同学选择学术道路或业界道路的不同需求。


傅东平探讨了在教学和培养方面的三大困惑:第一,课程体系问题。现在的部分课程设置不符合、不匹配我国对经济建设的探索,缺乏中国经济学相关的课程体系;第二,教材问题。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创新教材是否适合全面推广教学,能否能提供足够的基础性理论支撑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三,教学形式问题。数字化对教学形式影响较大,希望通过线上资源的整合,提高地方性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何平谈到了经济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学教育的目的一是提供经济学运行的基础知识,二是价值观教育。前者是讲述社会财富的诞生方式,后者是传授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第二,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知识的构建。要加强中国教材的建设,应包含劳动价值论、中国特色的研究等;第三,教师的招聘和绩效评价体系难以提供满足要求的教学服务。未来,应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系列教材的建设、加强关于中国制度文化等课程的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


李政在发言中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的经济思想的丰富性、独特性、创新性融入到教材和课程中。第一,经济学的改革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中心,要重新加以建构;第二,要基于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他指出,中国经济学发展既要总结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又要研究现代化新征程以后的发展问题;第三,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经济学人要立足本土,按照唯物史观构建涵盖中国国情的自主经济学体系。


李红霞提出,新时代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从专业教育拓展到“三圈层教育”。“三圈层教育”就是小范围的专业教育向中范围的通识教育向大范围的社会教育进行转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会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知识领域,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人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同时,更加重视大范围的社会教育,为造就现代公民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欧阳红兵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进行分享。第一,华中科技大学开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课程。通过师生的共同的努力,尝试梳理出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他认为,将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教授给学生是责无旁贷的;第二,经济学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欧阳红兵指出,陈旧的课程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办数字经济专业,尝试在课程体系中将经济理论与前沿技术相结合。


司伟分享了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在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第一,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交叉学科发展。抓住只有经管学院开设经济学课程的优势,以其他学科对经济学的需求促成交叉学科的发展;第二,专业教育要将学校的特色、优势与时代变化相结合。中国农业大学的优势体现在期货与金融衍生品、数字农业两个方面;第三,进行统一备课。采用大平台课的方式,通过统一备课推进课程改革。


王建良围绕能源经济专业的教学工作进行分享。第一,他强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能源经济建设专业的初心和使命;第二,交叉性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课程衔接和互动的问题。王建良表示,正是因为能源经济专业是一个交叉性的专业,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三,以国家的能源战略为总原则,以实践需求为导向,推进跨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通过以学术创意大赛和文章锻炼等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谢锐介绍了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二十周年的建设历程。第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先后承担了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等任务;第二,高度重视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中,既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新载体来推动经济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设立实验班的方式,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培养人才。


杨国涛谈到,在经济学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强化宽口径、厚基础。第一,要夯实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要丰富教学师资,夯实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基础,更要及时在教学中融入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成果;第二,教学的重要性高于实践。通过基础理论和教学的加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要重视学科交叉融合。要结合自身的师资和学校的特点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融合师资的培养。


于波就经济学教育的探索分享了五点经验:第一,持续引进优秀青年博士加盟,不断充实经济学教学科研队伍;第二,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并开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经济学等课程;第三,结合一流课程的建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第四,重视课程实践,以当下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五,强化产教融合,设立京东商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人才培养实体,大力培养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詹绍文探讨了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遇到的困惑:第一,中国式的经济理论体系建设仍有不足。现在的经济学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的解释力存在欠缺,许多中国经济学的案例都很难用经济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第二,经济学教学需要完整的经济学模式和思维方法进行支撑。以西方经济学的思维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会面临许多困难。中国经济学教学急需清晰的中国式的理论架构来支撑。


张海丰在发言中谈到了西部地区办学过程中的思考:第一,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如何凸显特色。他表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方面设立了实验班并采取导师制,另一方面开设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希望在未来学科建设中能更加突出办学特色;第二,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张海丰表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计划发展应用经济学,从2020年之后计划向发展理论经济学转变,但又面临着经济学科在全国都没有新增的情况。


百所经院人才招聘平台


百所经院人才招聘平台(网址:www.cse100.org.cn)是专门为海内外经济学博士毕业生打造的、服务于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引进需求的就业信息平台。该平台旨在构建全国经济学博士生与用人单位尤其是全国百所经院之间专业、高效、开放、免费的信息交流渠道,完善经济学高端人才市场信息,形成“众建贤才,彬彬济济”的良性局面,为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贡献力量。运行一年多以来,已有200多家经管学院提交了招聘意向,发布了几百条招聘信息,千余名博士研究生在该平台获益。

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网站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黄立新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