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华这些百年古村落惊艳了时光!

一眼龙华 2023-10-11




开栏语

龙华区作为深圳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文化大区,辖区留存和保护了观澜大水田、鳌湖艺术村等一批极具特色的百年古村落。这些古村落见证了龙华的发展历史,也记录了龙华先辈的奋斗历程。为进一步挖掘龙华百年古村文化,传承弘扬龙华先辈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龙华区政协联合本报策划推出“探秘古村,寻根龙华”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作为行政区,龙华是年轻的、崭新的

若是论及此地的文化积淀

龙华又是厚重的、悠久的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

龙华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在那现代化、数字化的城市设施中

分布着一个个极具特色的百年古村落:


例如观澜大水田(版画基地)

鳌湖艺术村、俄地吓艺术村、观澜古墟

围艺术村、浪口古村(虔贞女校)

清湖廖氏古村等


观澜版画基地。


曾经

为了保护开发观澜古墟

观澜街道将百年“公益酒家”原地平移43米

为了传承历史

松元厦观壹城在开发过程中

将4栋百年碉楼平移建成了碉楼文化广场……


观澜古墟公益酒家。


龙华对古村的保护性开发

为飞速发展的城市很好地保留了文化根脉

如今,一个个古村复兴

与城市交相辉映,融合共生

恰似硬币的一体两面

构筑了一个立体的、丰富的龙华


市民身穿旗袍在观澜古墟打卡。



古村落复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龙华境内现存地上古建筑数量较多,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村落沿着观澜河流域星罗棋布。其中被区文物部门正式认定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碉楼数量117处,宗祠18处,学校书室类教育设施10处,民居9处,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


大浪虔贞女校艺展馆。


龙华也是百年侨乡,

近代以来,不少龙华人出洋谋生,

在海外积累了本钱后,

寄回家乡,建房舍,起学校,筑炮楼,

这也进一步促进村落的振兴。


比如版画基地(前身为大水田村)的凌氏炮楼、鳌湖艺术村(前身为牛湖村)的启明学校等,均为民国时期由侨居外国的当地村民捐建。这些建筑,令人穿过历史烟云,看见了那个时代的古村落的气派。


清湖古村。


四十多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按下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启动键。在那个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阶段,“三来一补”工厂林立,乡村原有生活形态受到冲击,村民因工作、生活需要而搬到居住条件更好的地方,古村落开始出现凋敝。


一个生动的缩影是,1985年,当时8岁的牛湖村人邓春儒跟随父母到深圳罗湖区落户。2006年,邓春儒听说有人竟然要把“抛荒”的启明学校包下来当养鸡场。大水田村和牛湖村也是同病相怜,原住民纷纷搬往新建楼房居住。曾经景色如画的古村落,逐渐破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6年。


有句成语叫作“否极泰来”,就好比城市化的初始阶段,环境会一定程度遭到破坏,到了城市化走向纵深的时候,人们不能再容忍环境变糟糕,环境会被重视并得到修复。古村落亦然。

鳌湖艺术村启明学校。


从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当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此,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当我们用大历史观来观测古村落的前世今生,我们会发现,对深圳、龙华而言,全面完成了城市化,接下来就是复兴凋敝的古村落了。古村落的复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鳌湖艺术村。



在修旧如旧基础上注入文化灵魂



虽然2006年的大水田古村已然破败,但骨架还保留得很完整,没有掺杂多少现代建筑。这迎来了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调研,他们达成共识:单纯投钱保护就等于一个无底洞,古村落必须注入新内容,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



观澜版画基地。


古村落修旧如旧容易,但要为古村落注入怎样的文化内涵才能活化它呢?这是更值得思考的事情。人们想到了观澜的文化名人,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代表人物陈烟桥。在当地政府的推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联等单位的支持下,大水田村升级为“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这既是纪念陈烟桥,继承其艺术精神,传播和推广版画艺术魅力,也让古村落迎来了新生。如今,版画基地已成为全世界艺术家潜心创作的圣地。


观澜版画基地景色优美。


大水田村活化为版画基地,为龙华其他古村落的复兴打了很好的样本。大约在2012年,牛湖村在当地村民邓春儒的努力下,许多艺术家汇聚于此,他们中有画家、策展人、作家、教授、设计师,他们的汇聚将牛湖村蝶变为鳌湖艺术村。



上围艺术村也找到了复兴的方向,通过政府搭台、艺术家唱戏,这个被网友誉为“深圳最像丽江的地方”,2017年吸引了设计、绘画、摄像、木雕、玉雕、茶器手造等领域近百名艺术家到此考察、交流、生活。如今,在上围,一不小心就遇上“大咖”,这不是传说。


俄地吓艺术村是陈烟桥的故乡兼出生地,观澜本地人廖伟城是俄地吓艺术村民间发起人之一,2019年就决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文化梦想,介绍引进了一批艺术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各级政府部门和市民早就有了古村保护意识。早在2009年,为了保护开发观澜古墟,观澜街道将“公益酒家”原地平移43米。2012年,为了传承历史,松元厦观壹城在开发过程中将4栋百年碉楼平移建成了碉楼文化广场。如今,“公益酒家”所在地的观澜古墟日渐恢复昔日繁华,松元厦碉楼文化广场也成为一处文化符号。


松元厦碉楼文化广场


百年古村落的复兴,

如同在喧嚣的城市中安放了一个古朴院落,

让都市人有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如果说,

繁荣发展的城市面貌

是一个地方物质富裕的象征,

那么,

复兴的古村落

就是这个地方精神富有的标记。



古村落是联络乡情的精神纽带



一度凋敝的古村落得到维修之后,村民的传统文化习俗也在这里得以复苏。在蝶变为版画基地之前,大水田村原来的两个祠堂因为破败,已没有拜祭活动。经过修缮以后,逢年过节村民都回来聚会了。当地村民重拾了自己的文化自豪感,甚至还主动邀请侨居海外的乡亲们回来游玩。


廖氏宗祠。


鳌湖艺术村有100多座客家排屋和6座碉楼,村民也保留了传统的宗祠文化。回到村里常住的邓春儒常会碰到跟他打招呼的村民,很多是他大家族里的哥哥、姐姐、叔叔、伯伯。


因为了解村里的人情世故,村民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信任,同时他也最懂艺术家的需求,所以有什么事大家都愿意来找他商量。慢慢地,大家开始管他叫“村长”,也有朋友说他是新时代的乡绅。



近年来,龙华区致力于“侨情基地”建设,规划并发布了一条“侨景线路”,为团结引导海内外龙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家乡建设打造了特色平台。4月20日,龙华区侨联邀请20名侨界、海归青年代表参观侨景路线上几处著名的文化场所,宣传百年侨乡人文历史,传承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值得一提的是,浪口古村(虔贞女校)、俄地吓艺术村、版画基地、观澜古墟等古村落都是“侨景线路”的重要景点。在虔贞女校,青年们入神聆听校史,了解深圳早期对外开放交流场景,了解一百多年前深圳本地客家人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融合。在版画基地,青年们一睹近三百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的特色风貌。

今年4月21日,来自马来西亚的马中华南友好工委会拜访团在龙华区侨联的陪同下,到版画基地参观版画创作环境。






百年古村落记录了龙华先辈的奋斗历程

也见证了龙华的发展历史

现在也成为联络乡情

团结更多侨界新生代的精神纽带







往期回顾



龙华区向企业家发出诚挚邀约!

好消息!观澜河古墟段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



藏不住了!这样的观澜河湿地公园你怎能不爱?



一睹为快!大型纪录片《观澜百年路》正在热播



来源丨宝安日报·龙华新闻

记者丨雷钦健/文 陈建华/图

编辑丨林淼毅

责编丨张浩 吴春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