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烟火,一半诗意!龙华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很文艺
在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
有一座有着近4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积淀的
客家古村——上围老村
上围艺术村
村里有着承载岁月变迁的粮仓广场、客家老宅,还有沉淀客家文化的客家山歌、樟坑径舞麒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围人杰地灵,双双为国献身的抗日英雄陈桂林、陈桂民兄弟就出生在上围老村76号。自2016年开始,上围老村通过政府搭台、引入艺术家,进行全面改造,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充满文艺气息的艺术村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点——上围艺术村。
古村76号陈氏兄弟齐心抗战为国献身
上围艺术村76号,这是一栋普通的客家排屋,当年齐心抗日英勇牺牲的英雄飞行员陈桂林、陈桂民兄弟就出生在这里。如今,这栋房子里居住的是纪录片导演王兆宇,他也因为这栋房子,和陈桂林、陈桂民兄弟产生了跨越时空的缘份。
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上围艺术村76号。
王兆宇说,自从他接触到陈桂林、陈桂民兄弟的故事后,就决心要进一步了解挖掘两位英烈的事迹,并拍摄关于陈氏兄弟的抗战纪录片《樟坑径76号》。他曾用3年时间先后到广州、成都、重庆、南京等多个地方,追寻英烈的足迹,搜集整理他们的事迹史料,希望能够让这对英雄兄弟的事迹更加详实、生动地展现给世人。
“76号这栋房子103岁了,是1920年建好的。”据王兆宇介绍,陈桂林、陈桂民兄弟出生在樟坑径村。在村里小学念至高小毕业,然后被父亲送去香港读中学高中。抗战时期,哥哥陈桂林自费报考了广东航空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东飞机队第八轰炸队成为见习飞行员,先后多次参加对日空战。1940年7月24日,陈桂林作为空军军士学校教官参加了成都“7·24大空战”,13架中国战机迎战日军32架飞机,击伤多架日机,还击落其中一架。1945年3月8日,陈桂林在四川太平寺机场试飞刚刚修好的P40战机时,不幸坠机牺牲,年仅32岁。
弟弟陈桂民1934年在香港念完高中后,也偷偷跑去广州报考航校,毕业后编入空军第五大队17中队。1939年2月20日至23日兰州空战,陈桂民击落一架日机,与战友合力击落一架日机,此役共击落敌机15架,创下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歼灭敌机最多的空战纪录,陈桂民也因功被授予一星星序奖章一座、刻有“功盖戚俞”银杯一座。1941年9月11日,在成都一次激烈空战中,陈桂民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古村保护改造换新颜获评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
近年来,观湖街道高度重视上围艺术村保护改造,自2016年开始,上围艺术村通过政府搭台、引入艺术家,进行全面改造,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充满文艺气息的艺术村落。2020年3月深圳市政府发文公布,上围村入选深圳市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2022年1月,上围艺术村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
目前,上围艺术村中进驻文化名家工作室和艺术创作工作室共计40余家,集聚了中国南派纪录片领军人物、国家级非遗铁画艺术家、茶器手作匠人等艺术人才近百名,涉及影视、油画、木雕、篆刻、陶艺、红木设计、建筑设计等艺术领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村内还建有荣获三项“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熨斗博物馆以及上围电影博物馆、解愠书屋等三大特色场馆,为市民群众提供了观光打卡的好去处。
上围电影博物馆于2019年开馆,主要通过与中国电影资料馆深度合作,利用其珍贵齐全的国家级馆藏资源和个人影视收藏品资源,打造了一个经典影视教育基地,为市民展示影史、电影海报、小人书、画报期刊、影视拍摄器材等收藏品,共同追忆一代代在电影陪伴下走过的青春岁月,品味电影这一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博物馆展区分为喷绘区、手印区、摄影器材展示区、数字修复技术展示区、影视期刊展区和放映区等几大展区。
解愠书屋是龙华区文化名家申晓力老师的工作室,同时也是城市书房所在地。该书屋是由申晓力老师个人创立的一家私人图像藏书馆,收藏了申老师近三十年精心收集的两万余册艺文类图像书籍。书馆以罕见的专一图像书籍为收藏方式,以个体创立城市公共图像阅读空间为愿景,以倡导利他公益的开放性人文为价值观念而建设。申老师曾透露,他创办书馆的理念就是“身处物质生活的闹市,能够让人们置身于一个有精神沉潜、有静气的开放式书香天地”。
中国历代熨斗博物馆坐落于名为“南熏居”的百年碉楼。博物馆由深圳大学艺术设计系邹卫老师创办,他用历经20年收藏、累积下来的历代熨斗打造了这个独一无二的熨斗博物馆。博物馆现有馆藏中国历代熨斗1600余个,藏品所属时代为西汉至明清时期,并有部分近代西洋熨斗收藏。此熨斗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历代熨斗收藏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古青铜器专题博物馆,有三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之最”(个人收藏不重样熨斗数量之最、个人收藏不重样清代商号铜印章数量之最和个人篆刻单方印章文字数量之最)。博物馆在所有藏品中精选出100多个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不同纹饰风格的熨斗在这里展出。
耕读传家重教兴文特色民俗传承历史
上围艺术村是典型的客家村落,客家人历来有“耕读传家”、“重教兴文”的传统。正因如此,上围艺术村人杰地灵,除了抗日英雄陈桂林、陈桂民兄弟,还有被孙中山先生看重的陈安仁教授,被钟南山称赞为“风清月朗”的中国现代防疫科学奠基人、原广州市副市长陈安良等都出生在这里,这个小小的古村培育了众多杰出人才。
上围艺术村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数百年来,村民在勤劳耕作、养育后代的同时,兴办学堂,教子读书。清朝时期开班的私塾学堂就位于今上围艺术村内,是孩子们诵读四书五经、读书认字之所。1863年,樟坑径人陈明秀成为第一个留学瑞士的中国人,他回国后创办了樟坑径教会学校,实行新的教学方式。20世纪40年代,该校更名为樟坑径小学,旧址位于今樟坑径社区工作站内。
在注重耕读传家的同时,古村居民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客家山歌是村民在山野之中传唱的歌曲,承载着当地丰富的风俗民情,富含浓厚的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150多年前,当地客家人为了消除劳苦、表达意愿、追求爱情等,用顺口方言高声歌唱的形式表达情感,客家山歌由此产生。
而舞麒麟是当地又一项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上围艺术村所在地樟坑径社区的舞麒麟是村民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独特传统体育活动。村里的舞麒麟队先后参加过省、市和全国性大型赛事,同时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项目,也被列入广东省和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行保护,在当地的影响力很大。
往期回顾
今年龙华改扩建学校9所,新增学位13400个
龙华这些百年古村落惊艳了时光!
来源丨宝安日报·龙华新闻
记者丨吴春华/文 陈建华/图
通讯员丨纪乃丹
编辑丨林淼毅
责编丨张浩 吴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