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携手复旦追踪24年数据:多吃白肉、蔬菜更长寿,放下香肠和肥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医学新视点 Author 医学新视点
药明康德/报道
不久前红肉才难得打了个“翻身仗”,最新研究支持它对血脂的影响和白肉相似。BMJ最新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马上又进一步印证了原有主流观点,还是改吃其他蛋白来源的食物更有助于长寿。
这项研究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领导,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是第一项分析红肉摄入量变化与后续死亡风险关联的研究。对超过8万人24年的持续追踪发现,增加红肉摄入量,尤其是加工红肉,会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郑琰博士(图片来源:复旦大学官网)
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牛肉、猪肉和羊肉等红肉的大量摄入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过早死亡等多种风险升高有关。可要说完全放弃这些美味,大部分人都难以做到。那么,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红肉,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死亡风险?我们知之甚少。
这项研究就旨在评估红肉摄入量变化与未来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数据自1986年开始收集,直到2010年结束随访。涵盖了护士健康研究(NHS)中53,553名30-55岁的美国女性护士,以及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中27,916名40-75岁的美国男性健康专业人员。这些受试者在研究基线时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受试者每四年接受一次食物调查,以标准分量反映过去一年中各类食物的摄入情况和频率。比如一份未加工红肉为85g,一份培根为13g,一份热狗为45g,一份香肠为28g。根据每8年间红肉摄入量的变化,受试者被分为摄入增加、不变和减少三大类。
图片来源:pixabay
在研究期间,共有14,019例死亡,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较于红肉摄入量基本不变的人群,摄入量增加的人群在随后8年中死亡率更高。在调整了年龄和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
每周多吃3.5份或更多红肉(相当于平均每天多吃一两),与未来8年死亡风险增加10%有关。
加工红肉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更明显,每周多吃3.5份培根、热狗、香肠等,死亡风险增加13%。
多吃未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则与风险增加9%相关。
研究人员根据不同年龄、身体活动水平,饮食质量、吸烟和饮酒习惯等进行亚组分析后,所统计到的趋势仍然是一致的。
图片来源:pixabay
有意思的是,如果单单减少红肉摄入量,风险没有改善。但如果是以其他更健康的食物代替红肉,则能够降低死亡风险。
具体而言,将每天吃一份红肉换成每天吃一份鱼的人群,在随后8年的死亡风险降低了17%,其他推荐的替代食物包括坚果(19%)、全谷物(12%)、不含皮的家禽(10%)、非豆类蔬菜(10%)、乳制品(8%)、鸡蛋(8%)和豆类蔬菜(6%)。
如果对更短期(4年)和更长期(12年)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也都得到了相似的发现。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人员认为,红肉消费与死亡风险升高的这种关联背后,可能是红肉中包含多种可导致心脏代谢紊乱的成分,包括饱和脂肪、胆固醇、血红素铁等。最近的研究也发现,人体在消化红肉成分时,肠道菌群的代谢物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工肉类中还有较高含量的钠,这是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强危险因素,可能增加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引发的死亡。
此外,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可能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β淀粉样蛋白聚集增加有关,从而与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
研究团队表示,研究涵盖了相当大量的研究人群,也进行了相当长期的饮食评估与随访,在两个队列人群中也得出了一致的结果。
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大学教授胡丙长(Frank B. Hu)博士指出,“改变蛋白质来源,或吃蔬菜和全谷物等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有助于延长寿命。”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推荐阅读
About us
我们为您带来最靠谱和最前沿的好医新药全球资讯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点“在看”,分享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