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致癌物,就藏在我们身边!很多人却毫无察觉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很早就公布了四类致癌物清单,以帮助大家了解癌症的高危因素,并尽可能避免。而在致癌物清单中,有很多致癌物就隐藏在我们身边,是生活中常见的。
图片来源:123RF
1.什么是致癌物?
顾名思义,致癌物就是可能导致人患癌症的物质。有的致癌物致癌风险比较高,而有的致癌物致癌风险则比较低。根据IARC公布的致癌物划分标准,致癌物共分为四类:
1类致癌物:确定会对人体致癌
2A类致癌物:可能会对人体致癌,动物试验证据充分,但对人类致癌证据有限
2B类致癌物:可能会对人体致癌,动物试验证据或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
3类致癌物:对人体致癌性存疑
4类致癌物:很可能不对人体致癌
可以看出,1类和2A类致癌物要尽量避免,2B类、3类和4类也需要保持警惕心理。
2.生活中有哪些常见1类致癌物?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1类致癌物,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
烟草
吸烟,包括二手烟有害健康。吸烟可引发包括肺癌、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肾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
烟草和烟草烟雾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其中有70多种化学物质已被IARC确定为人类和/或动物的致癌物质,不仅会损伤DNA,还会阻止基因修复。
图片来源:123RF
酒精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胃癌、口腔癌和喉癌等。此外,还有研究显示,酒精可能会增加肺癌和胰腺癌风险。酒精与患癌风险之间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饮酒量和频率。
据一项近期发表于《癌症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在美国50%的口腔癌和咽癌,30%的喉癌,12%的女性乳腺癌,11.1%的结直肠癌,10.5%的肝癌和7.7%的食管癌,与饮酒相关。
同时,饮酒没有安全剂量,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升高患癌症的风险。之前有研究显示,以每周一瓶葡萄酒计,酒精与癌症风险的关联强度,相当于男性吸5支香烟、女性吸10支烟带来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中,如花生和玉米,此外,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干制食品(如干辣椒)和发酵食品(如豆豉、酱油)等也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很多人喜爱的“土榨花生油”,也是黄曲霉毒素的“重灾区”。
对于个人而言,在温暖潮湿的南方地区,应注意粮油食品的干燥和通风保存与储存,并尽量减少储存时间。还要注意避免厨房竹木制厨餐具的霉变,特别是竹木制菜板、筷子、筷笼、饭勺等厨餐具的清洗和干燥储存,避免黄曲霉毒素产生。如果食物已经发霉,即使是部分发霉,也不要为了节省而吃看起来没有坏的部分。
图片来源:123RF
烧烤
在高温下烹饪肉类,如烧烤,可以产生两类致癌物质——杂环胺(HCAs)和多环芳烃(PAHs),苯并芘就是多环芳烃的典型代表。另外加工肉和肉类本身吃多了也与癌症有关。
槟榔
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会损伤口腔黏膜和牙齿。同时,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具有致癌物的多种关键特性,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毁灭性破坏,改变DNA修复或导致基因组不稳定,还会引起氧化应激,导致炎症。嚼槟榔已经被证明会引起口腔癌、食管癌等癌症。
中式咸鱼
中式咸鱼在制作时,要用大量的盐腌制,从而使得鱼肉脱水。在这一过程中,会生成许多亚硝酸盐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胃中的酸性环境中会转变为具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如亚硝基二甲胺。此外,如果保存不当,咸鱼也会变质、发霉,滋生黄曲霉毒素等毒菌。
图片来源:123RF
3.总结
最后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IARC对致癌物的分类,依据的是证据的强度,而不是毒性的强弱。所谓1类致癌物,就是说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能升高患癌症的风险。
我们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致癌物。不过,日常生活中偶尔接触了1类致癌物也无需过度紧张,致癌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和剂量,偶尔接触、在人体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通常不会导致癌症,应避免长时间、大剂量的接触。
以黄曲霉毒素为例,平时不小心吃到一两颗发苦的花生是不会导致癌症的。但如果长期食用发霉花生制成的花生油,摄入黄曲霉毒素的剂量就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1类致癌物及确定时间(数据来源:参考资料[2])
参考资料
[1] AnnGoding Sauer, et al.,(2021). Proportion of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attributable to alcohol consumption by US state, 2013-2016. Cancer Epidemiology, DOI:https://doi.org/10.1016/j.canep.2021.101893.
[2]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Retrieved Feb 2 ,2021,from https://www.nmpa.gov.cn/xxgk/mtbd/20171030163101383.html
[3] Known and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s. Retrieved Feb 2 ,2021,from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ral-info/known-and-probable-human-carcinogens.html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e药环球」微信公众号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About us
e药环球 | 药明康德团队打造
点“在看”,分享健康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