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笠到司马南:因果报应终有时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舆论纷争的时代,网络红人杨笠凭借其“普信男”的段子迅速走红,她在剧场内如鱼得水,享受着粉丝的热烈追捧和同温层的悉心呵护。
然而,当她带着公司商业任务踏入京东这个“兄弟连”的领地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抵制风暴。
京东,这个向来以男性用户为主导的电商平台,对男性的情感倾向显然更为敏感。
当杨笠的段子在京东平台上引发争议时,京东迅速采取了切割策略,与杨笠互删微博,试图平息这场风波。
然而,这一举动并未能平息事态,反而激起了更大的波澜。京东的男用户们纷纷站出来抵制,表达对杨笠言论的不满。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场抵制风潮中,京东的女性用户也偶然且个别地宣布要造反,试图用脚投票,打击京东的“媚男”倾向。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统计实际的退货、退款、退年卡数量是否达到了规模,但至少在舆论场上,京东在一夜之间把男女用户都得罪了个遍。
这场风波不仅仅是对杨笠个人的挑战,更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变现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
杨笠在剧场内获得的价值观成功,并不意味着她在纯商业利益上就能顺利变现。
事实上,当她的段子触及到京东这个商业平台的敏感神经时,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反弹。
这背后的社会背景是,价值观的审查已经从少数人执行的政治标准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消费前提。
在这个时代,任何试图通过挑战公众价值观来赚取流量的行为,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从杨笠遭到男用户的抵制来看,嘲笑“普信男”的破防是对政治正确的盲目跟随,未尝不是一种势利。
如果杨笠真的奉行她段子中所反映的性别观念,并且真的相信她宣扬的女性意识形态,那么她就应该承认被抵制是合理的代价,谈不上冤屈。
毕竟,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任何观点都可能引发争议和抵制。
而一些男性作者竭力挖苦杨笠,说她挣大钱让男性看不惯,这种声音也未免有些片面。
既然有人能抵制司马南,为什么就不能抵制杨笠呢?
在男女平等之前,抵制也应该先平等才是。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性别或立场就盲目地支持或反对他/她。
京东在这场风波中成为了饱受诟病的第三方。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东也提供了一个测试的机会。
它测试出了以杨笠为代表的剧场女权的流行范围其实有限,也再次测试出了女权阵营的松散与投机。
杨笠虽然打着女权的旗帜,但在真金白银的考验下,她与女权的价值共同体最终决裂。
经此一役,杨笠的女权属性受损,尽管她仍然可以在剧场内继续发挥主场优势,甚至可能会创作出新的脱口秀剧本来赢得新的掌声。
但在女权的势力范围内,她已经被归入可耻的投机分子之列。这不仅仅是对杨笠个人的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变现模式的警醒。
司马南的遭遇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他在直播中屡屡受挫,饱受摧残,成为众多商家和PR的黑名单人物。
这证明了流量明星的名声之下往往杂糅着两种相反的价值观。当以直播技术来变现流量时,对立价值观会像伏地魔一样吞噬对向宿主。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它传达了一种信号:传统的价值观变现模式在报纸、门户、微博等技术形态下已经式微,而直播时代所形成的新的价值观变现模式非常不稳定。
在残破的消费主义喧哗中,价值观变现的压力持续施加在长期主义的原则上。
而司马南与杨笠所卷入的抵制事件,其本质并非不同价值观的符号人物闹出了一致的笑话,而是这些人物背后的操盘手越过界限,将短利套现置于长期坚守之上。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就像会做饭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我们选择叫外卖;因为会笑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走进脱口秀剧场买笑。
这是鄙国一个标志性的时刻,深受价值观挫败的一群人坐进了被狭窄意识形态规训的座椅上。
而被矫揉造作的笑声暂时掩盖的现实世界,在京东男用户反击杨笠时又回来了。这不仅仅是一场风波的结束,更是对我们这个时代价值观的一次深刻反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