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奇妙的“多功能瓶”
点击上方蓝字加关注
多功能瓶是化学中常用且重要的装置之一,在实验中可用于收集气体、检验气体、净化气体等多种用途,在医疗中可用于氧气的控制器。因其用途广泛、使用简便,被称为多功能瓶。
多功能瓶由导管、胶塞、集气瓶组成。导管通常包括一根长导管,一根短导管。也可能是两根长导管或两根短导管(如下图所示)。其作用原理通常是通过气体通入瓶内造成压强增大,从而将瓶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达到目的。
集气功能
多功能瓶集传统的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于一体,选择收集方法的依据与传统收集方法相同,只是操作不同。
1.排空气法收集
装置:集气瓶中是空气,没有其他试剂。根据不同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较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进气方向。
①收集密度明显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采取“长进短出”操作(如下图甲)。原理:从长导管通入的气体汇聚在集气瓶下部,便于把空气从上部短导管中排出。如收集CO2、O2。
②收集密度明显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的气体,采取“短进长出”操作(如下图乙)。原理:从短导管通入的气体汇聚在集气瓶上部,便于把空气从下部长导管中排出)。如收集H2
③收集密度与空气相近的气体,不宜采用排气法,因为空气不容易排尽,难以收集到纯净的气体,如N2。
④收集有毒或有污染的气体时不能用传统排气法,因为排出的空气中会带出部分有害气体,但可以用多功能瓶的排气法收集,后面连接尾气处理装置(如下图)。
⑤有的题目中会出现下图装置,个人认为这种装置使用不便,而用瓶口朝上放置的多功能瓶已能满足收集气体的一切功能。若使用该装置,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b端通入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a端通入气体。
2.排水法收集
装置:集气瓶中盛满水,在出水导管后连接烧杯接水。采取“短进长出”的操作方法(如下图)。原理:从短导管通入气体后,由于气体密度小于水,气体在集气瓶上部汇聚,便于把水从下部长导管中排出。
如果气体能溶解于水或与水反应,可以在瓶中装满其他液体(如煤油),或者在水面上放一层液体(如植物油),使气体与水隔绝起来进行操作(如下图)。
3.量气装置
利用多功能瓶可以组装成量气装置,主要用于反应过程中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
装置:多功能瓶使用与排水集气法相同,后面连接量筒(如下图)。原理:反应生成的气体由短导管通入,水由长导管排出至量筒中,量筒内测得的水的体积就是制得的气体体积(忽略导管中的残留水)
如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
注意:集气瓶中若未装满水而留有空气,瓶内原有空气的体积不影响测定结果。因为排出水的量是由通入的气体压强造成。
洗气功能
当利用多功能瓶进行气体的检验、净化与干燥时,我们也将此叫做洗气装置(或洗气瓶)。
装置:瓶内盛装约1/2体积液体试剂,长导管必须伸到液面以下。采取“长进短出”的操作。
1.检验气体:如检验CO中是否混有CO2,应通入澄清石灰水(如下图)。长导管通入气体后,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生成来判断是否有CO2,CO由短导管导出。
2.净化气体(气体的除杂):如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如下图)。长导管通入气体后,氯化氢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氢气由短导管导出。
3. 干燥气体:干燥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时,可以用浓硫酸做干燥剂(如下图)。长导管通入气体后,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干燥的气体由短导管导出。
双重功能
利用同一只集气瓶既要做到除杂又要收集气体,也是可以实现的。
装置:集气瓶内装满液体,两根导管均伸入瓶内液面下(如下图)。气体能进入但不能排出。原理:一根长导管使通入气体中的杂质被溶液吸收,同时另一根长导管排出瓶内液体而收集(不溶于液体的)气体。
如在瓶中装满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的同时收集一瓶CO。
安全瓶功能
安全瓶是起到防止液体倒吸到前面装置中,破坏实验进行或使仪器损坏。
装置:两根导管均伸入瓶内少许。液体能进入但不能排出。原理:(如下图)当集气瓶左端气压骤然减小,右端导管通入的液体便会倒吸而进入集气瓶中,避免直接进入前面实验装置中。
对于有些需要加热生成气体的变化,为避免加热不均或停止加热后造成液体倒吸,常在发生装置和洗气装置(或其他与液体反应装置)之间连接安全瓶,以防止液体倒吸到发生装置而炸裂(如下图)。
对于有些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氯化氢、氨气等,常在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之间增加一个安全瓶,可有效地防止倒吸现象。
实际生活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利用了类似多功能瓶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长导管连接供氧钢瓶,短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
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也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1.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图中所示装置模拟炼铁。
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A~G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答案: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文心化学”
欢迎关注与分享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