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記》新本續校之《太史公自序》

辛德勇 辛德勇自述
2024-09-15
【一】《史記·太史公自序》原文:
太史公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黄子。太史公仕於建元、元封之間,愍學者之不達其意而師悖,乃論六家之要指曰:

《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塗。”夫隂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爲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1]


以上文字句讀,俱照錄今中華書局新點校本,惟其中似有衍文,有待辨明。


〖今案〗

這裏論述“六家要指(旨)”的是老太史公司馬談,司馬遷乃轉述乃父的說法。


鳳凰出版社影印宋刻

十四行本《史記》


問題很簡單,蓋通讀下文一眼就可以看出,司馬談在這裏講述的“六家”之學,依次爲隂陽、儒、墨、名、法、道,而且提到“道家”兩次,並無“道德”之名,而且史籍中也沒有稱道家爲“道德家”的,因爲那樣會引發歧義。所以,這裏的“德”字必屬衍文無疑。
清人周中孚面對《太史公自序》這段前後牴牾的文字,曾解釋說:“道家宗老子,老子有《道德經》,故前總言處可連稱‘道德’,以均句法,後衹言‘道家’,乃正稱,非省文也”[2]。然而司馬談在這裏明明是在講述戰國秦漢間的六家學術,《道德經》雖然是道家始祖老子的經典,可這書名畢竟不能取代世人對道家的稱謂,就像不能把儒家稱作“論語家”、把墨家稱作“墨子家”一樣,因而也絕沒有理由在這裏“連稱‘道德’”。周中孚不過強爲之“圓謬”而已,其“德”字必屬衍文無疑。
與此相似的是,清人洪頤煊還以“道家兼言德”來爲之開脫[3],這樣的解釋,同樣毫無道理。司馬談下文講述的都是“道家”,何以會另以一個“道德家”來“開宗明義”?這樣豈不給讀者徒增紛亂?司馬遷弄這麼一手幹啥?何苦呢。
周、洪之類的解釋,其實都是以堅信《史記》此處絕無文字譌誤爲前提。蓋《太史公書》這一衍文由來已久,襲用其文的《漢書》就已然如此[4]。然而古籍校勘不只是勘正宋代以來版刻的譌誤,也包括早期傳寫的譌誤,在研究利用的意義上甚至也包括作者書寫的筆誤。


2022年6月24日晨記    



[1]《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頁3993。

[2]清周中孚《鄭堂札記》(清光緒年間刻《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本)卷一,頁5a。

[3]清洪頤煊《讀書叢錄》(清道光二年富文軒刻本)卷二一“道家”條,頁6b。

[4]《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卷六二《司馬遷傳》,頁2710。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辛德勇自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