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0岁,转行了!关于转行的13个真实困惑
“转行”对职场人来说,越来越日常化了。行业波动下,有人破局追新,也有人降维求稳。
对于职场年轻人来说,一方面是年轻人想通过更多尝试找到自己真正擅长、喜欢的事情。另一方面,裁员、业务变动,甚至类似K12行业这样的“大变天”,只能让年轻人被迫转行,寻找新的机会。
而对于职场中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职场天花板似乎无法避免。很多人开玩笑说,“35岁之后,不是开网约车就是卖保险了。”这样的玩笑背后,是职场中年人面临转行的真实挑战。
当转行日益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如何让转行变转机?转行前要做什么准备?转行之后如何不后悔?
这一次,“后浪研究所”的直播栏目“后浪观察室”邀请到友邻优课创始人夏鹏、某独角兽公司产品营销负责人蒸包包,一起探讨转行这件事。他们都是转行实践者:夏鹏2007年毕业后在新东方工作了8年,之后开启创业,如今又做起了视频博主;蒸包包从英语专业后,在美国硅谷成为了一名程序员,回国之后又陆续尝试在企业服务等领域做起了产品营销。
关于转行,你可以更从容。
(以下对话由“后浪观察室”第6期直播内容整理而成,共13个问题,有删减。)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后浪研究所(以下简称“后浪”) :在转行这件事上你的心得和总结是什么?
夏鹏:我的转行经历,其实是在一家公司内部不断转行。
2005年我就在新东方开始兼职讲课,2007年毕业之后进入新东方。2011年的时候,当时新东方内部每年会送两个人去长江商学院读全日制MBA。我报名通过之后,就去长江商学院读MBA去了。但是也没读完。后来又调回新东方,去在沈阳的一个新东方学校做校长助理。最后又调到总部管全国的产品线教师培训。到2015年的时候,我从新东方离职创业做友邻优课,一直到现在。如今已经创业7年了。
我的职业经历虽然就一家公司——新东方,但我在新东方里,基本把新东方所有岗位都做过。老师做过,管理做过,校长助理我也做过,从中学的业务线、四六级、成人英语,到出国考试等等业务线,我都参与过。对了,我还负责过新东方第一届的管培生招聘,还有战略部总经理。
每次在转岗的时候,自己心里都没有清晰的规划。往往都是领导问,“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你想试试吗?”我基本上都主动参与。
所以我想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不是非得跳槽才能转行。我觉得它的性价比不如在一家公司里来回转。在一家公司里来回转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你跳槽去转,万一下家是个坑就麻烦了。当然,你要学会在公司里去找机会,去沟通。
蒸包包:我的总结是——人生不设限,就是折腾。很多人说我太折腾了,其实就是不给自己设限制。不给自己的能力设限、不自己的领域设限。
很多人说你是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你怎么能学工科?你怎么能进到科技公司?那我觉得如果你不给自己设限,那我今天想学,我就真的能学。虽然我可以说自己有点笨,人家可能4个小时写完作业,我一个星期要写20 个小时,但是我愿意突破自己,也就没什么了。
当年我从美国回到中国,很多同学说你在美国工作挺好的,回去是不是就够呛了?那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很多同学又说了,没想到你比我们在美国发展得更好。这也就是地理位置不设限。
后浪研究所 :转行应该趁早吗?20多岁转行和35岁之后转行,有什么不一样吗?
夏鹏:第一,越年轻越有资本。
比如说你现在20 多岁。你说我不喜欢这个,那就简历投起来、熟人找起来,赶紧动。越到后面动、成本越高,所以就年轻赶紧动。这是我认为的第一条。在我看来 30 岁以前都可以多试试。如果转行失败了、6个月白费了,这成本非常低。但是如果你一直停下,明知道不喜欢这个行业,那你待到35岁之后就很难受了。那个损失是巨大的。
第二,讲35 岁转行。我父亲是40岁才去深圳创业的,他转行的时间很晚。那他为什么能做成呢?原因我觉得有两个。首先是勇气,还是要突破自己。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关系,转行的时候要调动自己的人脉。你都35了,你周围不管是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亲戚朋友、同事等等,当中一定有人做得比你好。你去取取经。
很多人说就是我抹不开面子,那你就把自己的机会给错过了。你跟人家聊一聊他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行业的机会?有可能人家推荐你。我认为从 35 岁开始,如果你之前的工作经历不是特别亮眼的话,你再去投简历效率是非常低的。但熟人推荐效率很好。所以你也需要学会找猎头。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不认识猎头。没关系,你朋友中最厉害的那个人,他一定认识猎头。让他介绍给你。
最后一条退路叫“职场的尽头是副业”。有句话说副业治百病,弄点副业看看。当然,大家要听清楚,我说的是最后一条退路,而不是盲目鼓励大家去搞副业。
总结就是,35岁之后转行,第一要有点胆子。第二熟人启动一下。第三,猎头试一试。如果都不行,那就干副业。
我觉得副业课应该去学思维,而不是学项目。很多副业课,一上来就说“这个项目跟我干,稳赚不赔”,那可能确实是“割韭菜”了。我也讲过副业课,我教“如何算账”。这种东西一旦通了以后,即便不做副业,他能把本职工作也做好。有点像药引子对吧。
后浪研究所 :很多人处在迷茫期,纠结,你怎么看?
夏鹏:说白了,职场打工人迷茫最本质原因,就跟“这个活干了跟我一点关系都没”。但是你反过来想,为啥包包干得这么起劲,因为她有反馈,只要干就有钱赚。
所以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念转境”。如果你现在在公司工作觉得很痛苦,那就用一个最简单的“二元法则”把它切开。
第一,我走不走、明天敢不敢辞职。如果你敢你还怕什么,反正都要走了是吧。第二种我不能辞职,或者说我不想辞职,我觉得还要在这好好干。那你就记住我为自己干。不是说要为公司、为领导、为KPI。当你发现自己没有成长,公司的环境还阻碍着你时,那可以大大方方地走。所以在一家公司,你就看能不能为自己的简历和下一份工作好好干。如果有就干,没有就走人。不要陷入情绪中。当然,这个决策需要一些时间,不要太着急。
蒸包包:我 20 多岁的时候,每到一家公司都非常想证明自己,想拿到高title高工资。但今年进入30 岁之后,我觉得自己的状态不一样了。就是我不再期待一定要让领导或别人给我什么东西,而是我自己能创造什么价值。我如何达到战略目标,我会用尽我所有的方式去学习,去找同行去交流。当我能帮助不同的企业去解决各种业务问题的时候,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夏鹏:对,就这个是心态。所以要耍起来。
后浪研究所 :直播间有一个用户提了个问题,她说,读研刚毕业出来不太想做本行,转行的话“沉没成本”会不会有点太大?两位怎么看?
蒸包包:我就是读研出来转行的例子了。不知道大家看不看哲学、佛学,我有时候挺喜欢看的。这其中有一个观点叫“算计”特别挡我们的财和我们的运。这种算计是什么?就是我们在算沉没成本,我们总会把一些我们认为算计的东西当做是沉没成本,但它其实根本就不叫成本。
比如你算的是“我已经寒窗苦读了十几年,我毕业不干这个是不是亏了”,这东西亏什么?你现在都没进社会,你亏啥?然后还有人会觉得,家人给我花了这么多学费,我现在赚不回本,我是不是亏了?但如果你都不试一试你现在想做的这个东西,那实在太可惜了。
所以,所谓的“沉没成本”,大家要分清楚你到底在“算计”还是真的是成本。我觉得什么时候你可以考虑成本?比如说你在一个行业有了多年的积累,到了一定的行业专家级,现在要换一个新的行业,那可能是真正的沉没成本。他在行业的地位和认知、人脉。这才叫真正的成本。
夏鹏:有一句话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好好学经济学就明白了。因为你无法挽回了。
就是你不离场,永远是浮亏。比如你买股票是吧,一块钱买的,现在跌到一毛钱,只要我不卖我就不亏是吧,你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来麻痹自己。但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学学会计学,就是你到底是把它记成成本账还是投资账。
会计条目当中有一条叫“如何把花费资本化”。比如买车,我买车我自己开,这个叫消费。它自然而然也是你的成本。但我买个车开网约车,它就是投资。
回到这个问题之上,你要去想我现在学的大学专业到底能在什么地方用得上,如果都用不出去,那还捧手里干啥?那就得赶紧去学别的。不要总想着我要不要割肉、要不要离场。问题是你现在能不能用得上。能用就用,不能用,那你还给还抱着它干啥。
永远不要被迫转行,要随时随地看机会
后浪研究所 :接下来我们聊一聊就是转行时机。两位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需要转行了?
夏鹏:第一永远不要被迫转行。当然如果你已经在这个坎上了,那咱就赶紧转。
第二就是下回再玩,这个号如果已经练废了,那下个号再练的时候你一定记住,要随时随地在看机会,要做一个“机会主义的头子”。我为什么说职场贵人一个是对手,一个是用户呢?因为你真正通过他们,你才能了解现在市场是什么状态。
那什么时候转行最好呢,我觉得是猎头来找你的时候是最好的。证明你在行业里有一些水平了。那怎么才能让猎头找你呢,肯定是足够专业的技能和一定的人脉。
后浪:有哪些能力是不同行业间共通的?
蒸包包:如果你只会做一个项目,那你随着年龄增长,只不过是一个更加熟练的流水线工人。
那玩意它还是一个重复性工种。最终还是你能不能把它抽象出一套去指引你的方法。就像我之前说我们做个人定位,其实全都是我产品营销给产品做的那套定位。我能把这东西迁移出去,是可以跨界的迁移能力。
所以我觉得未来能混得好的人,他一定是迁移思维做得特别的好,他可以把自己的优势抽象成快速学习的能力,有了这个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地都能长出花来。就是可迁移可复制的能力,他到哪个行业都能快速适应。
夏鹏:内核能力永远是可迁移的,目标管理、专注力、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这些在每个行业都重要。
共通能力很重要,但我反而觉得,更重要的是你不能有“限制性短板”。
职场是大家发挥长处、长板的地方,你擅长的和我擅长的不一样,然后用我们的长板拼一个桶。什么是限制性短板,就是你的板子上是漏的、全是孔。比如脾气特别不好、情绪特别不稳定等等。所以要避免限制性短板。
后浪:怎么去发现自己的优势?
夏鹏:我谈谈最近做“网红”的一个体会——你要看看人民群众给你贴什么标签。人民群众给你贴了这个标签,就代表你在大家眼中相对客观的优势所在。
我们有的时候说怎么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呢?
两个方法,一个是向内求。那你就要问问自己我做什么事比别人做得快。我做什么事比别人做得好?我在做什么事的时候我很开心。这就是向内求。那向外求你还可以问什么呢?问你周围朋友一些开放性问题,你觉得我擅长做啥?然后每个人告诉你三个词或者五个词。你把它记下来。最后你发现重叠度最大的那个基本上就是你的优势所在。
两边都可以,有些人向内求能找到,有些人向外求能找到。也有人说我就是找不到,那就是懒。
给自己设限,究其本质是懒。为什么?因为你给自己设限,你内心就感觉安全。但这仅仅是感觉。
你可以用这个当借口,“因为我的一些什么原因,所以我可以做不成什么”。比如你说,“就是因为我是英语系毕业,所以我不会写程序”,这太正常了。大家也说我的这个原因很正常。但他就给自己设限了对吧。
后浪:无论是转行或者是跳槽,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个挺大的决策。那你在做重大决策时有什么方法呢?
夏鹏:首先要告诉大家,这不是很大的决策。首先用思想注射器给它打一针,说这并不是很大的决策。我们很多时候容易夸大问题,然后自己就被吓到了,不敢动了。
贝索斯有个观点,他说想提高决策质量,就要减少决策数量。别做那么多决策,每天耗费太多精力。假如你开一个1.5L排量的小车,夏天汽车想加速就得把空调关上。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是这样的“1.5L排量的小车”。
你会发现那些很牛的人,在生活、交友等方面非常简单,比如很少在点外卖、喝咖啡、网购、团购上花过多时间,也不会去揣测“我这句话是不是说的不合适,别人听了怎么想”之类。
另外人生是个多轮博弈策略,不是说我做了这个选择,下一个就不能再做选择了,我们的选择是不断调优的过程。你永远有第二把机会。但是反过来永远记住,对于决策要去评估是否可撤回。如果这个决策成本不高、好能改动,那你就大胆去做吧。
后浪:现在Z世代对跳槽似乎没那么看重,年轻人半年、一年跳一次槽非常常见。
夏鹏:现在我们早就进入到了跳槽经济的时代。抓住三点就搞定。
第一点,你的工作不再需要去为公司打工,而是为你的简历打工。
第二点,在工作当中时刻保有热情。因为你专不专业可以学习,你要有热情,公司看的也是热情。你说我都躺平摆烂,那就不符合这个时代、这个公司看人的特点。
第三,你跟你的同事之间不再是竞争关系,而是伙伴。
落子无悔,高手永远活在未来而不是过去
后浪:很多人转行之后会焦虑,有点后悔转行了,你有过这样的心态吗?
夏鹏:不能有。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跪着也要走完。高手永远活在未来,我们不能活在过去,因为过去无法改变。
看过三体的朋友就知道这句话,“你不可能逆时间而动”。你唯一能干的一件事情,是把你现在所有的现状进行评估,再去设计一个目标。目标和现状之间的距离就是问题,然后再想我怎么去达到我的目标。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就是如果有一个墙你翻不过去,你怎么办?你把你的帽子摘下来先扔过去,然后你就不得不过这个墙,英语叫throw the hat over the fence,扔过去,就是断自己的后路。因为你总是沉浸在过去当中,第一没有变化,第二你做不了改变,第三是最大的问题,这是抑郁的来源。从心理学的角度,抑郁是这个人在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焦虑是因为担心未来,自洽是这个人活在当下。
蒸包包:我最近看了一本书特别好,叫《纳瓦尔宝典》。讲到我们很多人焦虑抑郁,郁郁不得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活在对自我的评判和别人对我的评判中。但当我能尝试着脱离所有的评判,就安安静静地在这坐一会,把自己的事情投入心流里,那就是最幸福的时刻。无论我做了什么选择,我落子无悔。
后浪:在跳槽的时候,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好老板呢?
夏鹏:我们经常讲,“加入公司、离开老板”。就是我们经常选择一份新工作时,是看重这家公司,但离职的时候,基本都是觉得领导有问题或者跟领导不和而辞职。
所以大家在面试中一定要调整心态,公司在挑你的同时、你也在挑老板。比如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跟直属领导聊一次。在面试当中,HR一定会问你一个问题,你还有什么问我的?请注意,到此刻,面试才进行了一半。千万不要象征性地问俩问题,这个时候你要对这家公司、这个老板进行提问,有一种在面试老板的感觉,这样才能知根知底。
此外,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只面一家。一旦我决定现在要开始找工作,就是海投,等你手里拿到4、5个offer的时候再去谈。就怕你只有这一家offer,你在所有动作上都会被动。
谈判这件事情,在走进谈判现场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无非是你进去之后,是以什么方式赢或输下来而已。
后浪:职业生涯中有哪些领导或者贵人,对你帮助很大?
夏鹏: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我认为职场的贵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重要。第一,你优秀了才能有贵人来找你。第二,我觉得假如说没有一个明确的贵人,我们到底应该在哪发现?
在职场两类贵人很容易被忽视,第一类贵人叫客户,就是永远是把时间花在客户身上,比花在领导身上要来得更真。客户是“衣食父母”。说的专业一点,就是你能够在客户的使用场景里发现他真实需求,你抓到他需求,帮他把事解决了,那不就收钱。这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你把钱就赚进来了。所以跟客户交朋友,客户就是你的贵人。而且还有一点,叫“客户带着走”。跳槽的时候,客户公司的机会是个好机会。
第二类贵人是你的对手。一定要去观察对手。以前我刚创业时候,投资人经常问,“夏老师,你这个公司对标的对手是谁?”我说“没啥对标的,我们讲莎士比亚,他们讲口语发音”。这个听起来很牛对吧,我独孤求败没有对手,其实是因为对自己没有清晰认知,所以你向别人学不到东西。
后来有一个行业资本前辈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一定要找到对标对手,只有找到对标对手,你才能有学习对象。没错,你不能总是搞独孤求败。最后我们才发现,自己的对手是全国英语系的前辈们。我们要向英语系的老师们取经,要调研英语系的学生们。不是说你要去跟对手PK、把他占掉,而是说我要从他手里挖市场。
蒸包包:这方面我自己是很有体会的,因为我就是做产品营销的,每天业务的过程中,花时间最多的就是在研究客户洞察和竞争洞察。司马懿说了,“我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后浪:最后一个问题,职场中你有没有过“至暗时刻”,你是如何度过的?
夏鹏:没有。就上个班,谈什么至暗时刻。人生所有的坎都不是坎,除了生死都是擦伤,别自己吓自己,对不对?平常多做好事,多提升自己,就一定会时来运转的。所谓的至暗时刻,只是时刻。天一定会亮的,事一定会好的。nothing is final。
与此同时反过来还得再想一想,你最厉害的那刻也只是个时刻,一定会掉下来的。
工作只是人生当中的一部分,职场只是一个小圈子,人生很贵,不要在职场浪费,更重要的是,你要考虑你的人生价值到底在哪个位置。这些东西最终会成为你生命中的原则。
要做到“人间清醒,诠释情绪”。只有把情绪消散出去、表达出去才,不会精神内耗内心、才会淡定,情绪是管理不了的。不要在职场里当个受苦包,觉得好苦就说出来、走出来。情绪会滋生杂念、滋生恐惧。还会拖延节奏。
很多人认为好工作的定义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你会发现这三点只能让你不快乐的程度变少,但未必会给你带来快乐。我们人脑其实总是混淆一个概念,就是不快乐。unhappy的状态和 happy的这个概念不是一回事。钱只能让你不快乐的程度变低,让你从不快乐往快乐拉一点,但是它解决不了你快乐的问题。
所以在职场当中,工作的收入是你的底盘、让你有生活保障,但除此之外,什么是你真正喜欢的事、你擅长的事,这些也非常珍贵。因此人生很贵,不要在职场浪费,下班就走。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