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这座千年古镇拥有的不只是那美味的火腿 | 走读城市计划
有人说:“读书,是向内旅行。旅行,是向外读书,一个人的旅行能让你独立、勇敢,悄悄成为你自己。”
国庆小长假,我们特别将读书与旅行结合,策划“作者走读城市计划”,从10月1日至8日,每天一位作家将带你走读一座城,重新认识一座城市,通过作者的眼中,了解城市的街景、历史人文以及那地道的美食。
今天,走读城市的第7站是云南诺邓。提起诺邓,大部分人第一想到的可能是《舌尖上的中国》提及的诺邓火腿。但是去过诺邓,才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有美味的火腿。盐井、孔庙和白族同胞恬静古朴的生活,才是这个千年古镇的精髓。现在就让本站的向导《大地上的行走》作者周玉娴带你走读这座千年古镇。
时光深处的诺邓
文 | 周玉娴
知道诺邓的人,大部分都是从《舌尖上的中国》了解到的吧?那一片闪着红腻光泽的火腿,肌理分明、肥瘦相间, 像极了山水画中群山连绵巍峨、长水激荡清幽。寻踪觅迹, 在狭窄的山路千回百转,来到群山深处,诺水边的诺邓,才知道,这里不仅仅有美味的火腿。盐井、孔庙和白族同胞恬静古朴的生活,才是这个千年古镇的精髓。
初秋,多雨的清晨,阳光在云层后,薄薄照射在山间。因山泉和诺水的水气,诺邓周围的青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山路一转,向阳的一片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白族 建筑从山脚一直排到了山顶。上面人家的门口就在坡下人家 的房顶,站在山脚向上看,一座千年古镇铺在眼前,道路的坡度让同行的长者担忧。热情的古镇人端出了大罐绿茶和火腿切片招待我们,还邀请我们去参加孔庙的祭孔典礼。
孔庙在镇子的高处,云南云龙县文化馆的杨同志领着我们拾级而上,并为我们讲解诺邓的历史。诺邓因盐而兴,明清时期是滇西北重镇。曾经的富庶让这里的建筑多样而经典, 繁华都刻在了黄土墙、青石壁和黄木雕上。大夫第、盐务署、 龙王庙、五课提举司,在参天大树的掩映中被岁月的风尘侵 蚀着,只留下昔日鼎盛的痕迹。这里人家多有四合院,因建在坡度较大的山上,呈现出 台阶式的错落。如今,诺邓镇里诺邓村的货品运载依然靠马。在七折八弯的石阶、土路上行进,常会和马厩里伸出头的马 儿照面。一处三尺宽的坡路上,迎面来了一匹马儿,驮着两 个大酒桶。马儿见了人并不惊慌,仿佛见惯了热闹和我们这 些大惊小怪的游客,静静站在路边,给人让道。
通向孔庙的路很多,一条青石排列的主干道折向山顶。稻草和着黄泥做墙,黑瓦翘檐的古民居多有院子。一条小路进去,一处院子大门敞开,不用进门就能看见堂屋里房梁上 挂着几十只火腿。
这里应该没有人居住,只是作为主人存放 杂物的仓库,将近正午,小小的四合天井的院子却凉风嗖嗖。漆黑的院子静得出奇,残破而壮观的木雕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辉煌。时间就在阴晴不定的一方天空中变换,杨同志告诉我们,这种腌制火腿的方法已经传承上千年。一只诺邓火腿要用当地的盐腌3年,切开后就能直接食用。时间和盐是诺邓火腿的秘方。
将近一个小时,体力好的年轻人先到了山顶。山顶孔庙 是镇子最好的一块平地,庙虽小,却让诺邓人引以为傲。这里能供奉布衣孔子像,是有明朝皇帝的特许令的。诺邓不是 州、县驻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能破例建孔庙,可见 其当年在滇西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农历八月二十八(一说 二十七)是孔子诞辰,据说这里的民间祭孔活动有几百年的 历史,中间一度中断,如今又兴起。
远近乡镇的村民都赶来了,将不大的孔庙挤得满满当 当。随着主祭人的一声宣告,鸣金三响之后,迎神队伍进来, 随后是请神入殿,三次献礼,撒礼。穿着汉服的学生排成了 六六三十六人的方阵,在礼乐声中翩翩起舞。祭孔中,诺邓人安静祥和而虔诚,妇孺们叩拜祈福,我们也静下来观礼。
远处青山依旧,近处香烟缭绕,阳光直射处,这千年古镇仿佛又回到了兴盛喧哗的时光,四方商客云集,百姓生活富庶,人民礼乐和谐。
诺邓,洗净铅华,在岁月的深处慢慢流淌出一首静谧的诗。
【相关图书】
《大地上的行走》
著:郭璐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游记散文集。作者以“山水的呼唤”“路上的回响”“遥远的乡愁”“四时的光阴”作为四辑的标题,作者将游玩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用优美流畅又富有深意的文字表达出来,立意深远。书中有对童年自由生活的回望,也有对故乡的怀念,在如今异乡游子遍布的中国大地上,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互动一下#
你是否也有过
一段计划之外的旅行
在这段旅行中
你是否也有过
一些意外的惊喜
欢迎留言分享
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
送出一本《大地上的行走》
— end —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点击阅读原文
即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