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广西师大出版社(社科分社)新书书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社科图书出版分社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社科图书出版分社从出版社早期的社科中心发展而来,致力于人文社科图书的出版。


近年来,社科图书出版分社在历史人文、文艺生活、主题出版、文史工具书、文献整理等板块努力耕耘,快速发展,推出了“大学问”“雅活书系”“‘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系列研究丛书”《大宋之变》《周作人散文全集》《明代登科总录》等有影响力的图书,受到读者喜爱、作者好评、媒体青睐及主管部门的肯定,市场表现活跃,频频入选有影响力的榜单书目,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社科图书出版分社一路走来,已经形成学术出版、大众出版齐头并进的格局,将一如既往,秉承“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出版理念,为了人与书的相遇,多出好书,服务大众,致力人的精神成长!


12月


《来不及说完的故事: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生命纪实》
著者:(瑞典)约万·拉杰斯   (瑞典)迪娜·拉杰斯

本书是一对在二战中幸存下来的犹太夫妇撰写的回忆文集。二人因为战争而失去几乎所有的亲人,并被迫移居他乡。书中透过一些承载着满满回忆的旧物件——一些老照片、一枚订婚戒指、一只旧烛台,以动人笔触讲述与之相关的生命故事,追溯破碎的家族历史,纪念不平凡的童年时光;缅怀战前温馨的生活,缅怀已逝的亲人和远离的故土,也缅怀黑暗时期残存的人性之光,并对所有的一切心存感恩,读来令人动容。夫妇俩的讲述也让我们看到:当灾难不期而至,我们内心的美好感情如何给我们信念和支撑,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更好地生存下去。


11月


《革命儒生:章太炎传》
著者:王锐

本书是一本关于章太炎的传记。革命者与儒生这两种身份,在章太炎身上兼具且互补。作者以章太炎作为叙事基点,重塑清末民初的时代语境,聚焦传统士绅与革命先觉者,爬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诸多大事,讨论了作为“革命家”的章太炎的核心关怀、思想来源,梳理了其与政治、学术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作者行文力求通俗简洁,有机地呈现了章氏一生的思想与行事,并借此展现清末民初的思潮涌动及文人政客群像。

《手艺:渐行渐远的江南老行当(修订版)》
著者:王向阳

本书记录了60多种行将成为历史的老手艺、老行当,用简朴的语言描写了曾经游走在乡土中国大地上的老手艺老行当人的酸甜苦辣、生老病死,将正在渐渐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全书从个人记忆切入,通过大量、扎实的实地访谈、田野调查,重现老手艺的彼时彼景。知名漫画家邓辉华为本书绘制的漫画插图,寥寥数笔,生动传神。此外,修订版在初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修饰润色,每种行当都补充了民谣、民谚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增加了凝练手艺精髓或点破行当辛酸的竹枝词。


10月


《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著者:李孝悌


本书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作者从物质文化史研究出发,在大量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明清士大夫文化与城市生活,通过对余怀、冒襄、王士禛、郑板桥、袁枚等人的研究,描绘其文化生活、内心世界等面向,同时,亦从普通人的世俗生活切入,对明亡之际的女性人物进行细腻而生动的描摹, 展现了从明清到二十世纪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欲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这些城市中热闹、世俗、真实的市民生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历史与文明的想象。


《我吃故我在——慢食与文化》

著者:[美]爱丽丝·沃特斯、[美]鲍勃·卡劳、

[美]克里斯蒂娜·穆勒

译者:刘诚


本书以作者大学时代、餐厅工作、社会活动等经历为线,展示了一种新的饮食理念和生活方式。书中上半部分揭露了快餐文化带来的消费错觉和生活焦虑,并深挖食物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广告盲目渗透、儿童用餐娱乐化、反季食品泛滥成灾、粮食浪费严重等。下半部分以食物为探讨核心,生动展示了生物多样性、时令、食物美学等慢食价值观;探讨慢食文化如何改变“过快”的饮食生活,如何用饮食去关爱、 照料自己身体和感官。有了“我吃故我在”的提醒,人们才得以反思弥漫着不快乐的底色和廉价的麻醉剂的工商业文化。


《科学与道德:钱三强科技思想述评》

著者:黄松平、肖旭  


钱三强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奠基人。在钱三强身上,科学与道德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本书基于大量史料,对钱三强的科学贡献、人格魅力和治学方法等做了系统的梳理与介绍。涵盖钱三强在“两弹”研制中的功绩、科学家精神、科技创新思想、科技人才思想、识才爱才艺术、科学普及思想、科技价值观、治学风格等内容。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有科普教育和教学使用价值,是一部翔实生动的爱国科学家思想传记。


著者:[加]法利·莫厄特

译者:舒兰、骆海辉


本书是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长篇纪实作品,完整记录了一个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过程。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极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纽特人,作者曾两度深入极地荒原探访他们,了解到这些靠驯鹿为生、一度人丁兴旺的“鹿之民”,在半个多世纪内从7000余人急剧缩减至40人。结合实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实还原了这一原住民与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图景,展现了他们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深刻揭示了这片荒原怎样因为殖民贸易的入侵而改变了生态,进而使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终走向灭绝。


该书于1953年获得阿尼斯菲尔德-伍尔夫图书奖,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出版。


9月


《铜器历日研究》
著者:张闻玉

张闻玉先生采用“三证合一”的论证方法,将文献记载、青铜器铭文与实际天象三者紧密结合,整理、分析数十件王年、月序、月相、日干支俱全的西周铜器铭文,利用十项“铜器历日研究条例”规则,以“月相定点”为核心理论,一一落实这些铜器记载的绝对纪年。针对自西汉刘歆以来及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种种结论,作者指出“二重证据法”的不足及“月相四分”的失误,在强调“月相定点”的基础上,考证出西周的王序和王年,对考古界和历史研究界的断代既有补充,也有纠正。


《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
著者:[法]马克·布瓦耶
译者:金龙格、秦琼芳、黎潜、向东晓、姚琳、周金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视野下的西方旅游文化史。作者介绍了16至21世纪旅游在西方世界如何出现并演变为全球性活动,阐明了乡间度假、登山、滑雪、阳光浴、泡温泉等当下依旧热门的旅游方式如何出现及演变。并首次聚焦游客身份,发现游客在旅游产生、命名、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从社会、经济、文学、文化、心理、养生甚至医学发展等角度,考察了从精英旅游发展成大众旅游的历史。


《论语新识》著者:刘强

全书分为“经文”“新注”“新译”“新识”四部分,既精准注释了字词,又疏通了每一章的文义,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比较诸多资料,对《论语》的篇章结构、人物关系、疑难问题给予深入浅出的分析,立体呈现《论语》精华。


《论语新识》开掘了《论语》的历史现场和生命情境,再现了孔门师徒问道论学的生动场景。既可以作为《论语》入门者的津梁;又是深刻理解儒家思想核心的进阶之梯,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孔子,守住儒学根脉。


8月

 《本名张爱玲》

著者:张小虹


在卷帙浩繁的张爱玲研究成果面前,是否有可能重新出发?台湾大学教授、女性主义研究者张小虹在本书中给出了答案。本书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提出“无主文本”这一核心概念,从张爱玲及其作品本身出发,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于细微处提出新见。同时结合张爱玲的家庭与婚姻遭遇,凸显了张爱玲文本中对宗法父权的强有力批判,展示了20 世纪张爱玲借由文字掀起的一场为女性争取话语权的感性革命。


《细味人间》

著者:徐国能


本书是台湾地区知名作家徐国能的随笔散文集。书中既有对人生过往的感伤与怀念,也讲述了流行文化与大众日常生活,兼谈对书籍和电影的浅评浅忆。作者善于捕捉日常瞬间,在日常小物、小事中发现诗意和乐趣,探知爱与真谛,并擅长以文字呈现心境。文字清新隽永,富有哲思。


这些带有烟火气息的文字,用微小的视角参透人间的广阔,治愈你我的都市病,对抗世间的嘈杂和无聊。世事纷扰,何必匆匆,慢下来细味人间三餐四季。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著者:[英]罗伯特·斯特恩

译者:丁三东


作者斯特恩是黑格尔研究领域的专家,书中对《精神现象学》,尤其是黑格尔思想的辩证特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从客体、主体、理性、精神、宗教等多个角度深入黑格尔思想。除了《精神现象学》全书的导论式概览外,本书在每章结尾写有内容概览和延展阅读书目,并介绍了《精神现象学》的成书经历和接受史,等等。本书逻辑流畅、语言扼要,以一种简明的方式扫去了笼罩在黑格尔该著上的雾霭,启迪和激励着读者有勇气走进黑格尔的这部巨著。


《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

著者:[英]A.D.史密斯

译者:赵玉兰


这是一本关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晚期代表作《笛卡尔式的沉思》的经典导读。作者对原著进行逐章逐节的解读,总结了文本中的主要论点,对胡塞尔的关键学术术语也进行了细致阐释,带领读者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精要之处,以及其他晦涩之处。作者还试图解释胡塞尔的论点的更广泛的含义,并回应一些针对胡塞尔的论点的批评。本书简洁明快,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的艰涩烦杂,是一部研读原著、乃至研究胡塞尔现象学不可或缺的导读作品,非常适合哲学专业学习、研究者,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


《克尔凯郭尔的〈恐惧与颤栗〉》

著者:[英]约翰·利皮特

译者:郝苑


本书是了解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恐惧与颤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质,是克尔凯郭尔影响最广泛的作品之一。本书为《恐惧与颤栗》经典导读,开篇即概述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平及思想,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方法论;而后依照原著的写作顺序,对其主要思想进行逐一的阐释;最后围绕学界历来对《恐惧与颤栗》这一文本的多元化阐释展开讨论,梳理其接受史,并记述其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影响。文本细读的方式与清晰易懂的阐释,使得本书成为哲学专业学生和其他初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们的理想导读。


《维特根斯坦与〈逻辑哲学论〉》

著者:[英]迈克尔·莫里斯

译者:李国山


本书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早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的经典导读。作者在书中按照原著七大论题的写作顺序对文本进行了逐段逐句的串联解读,并引介多方学术观点,对核心问题及争论段落进行着重探讨。本书还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来源,论述了其对弗雷格、罗素思想的传承与批判,深入地探讨了《逻辑哲学论》的内在逻辑,试图勾勒出原著完整的学术框架。全书写作严谨,作者反复比对多个译本的优缺点,力争做到对维特根斯坦原意的准确把握。适合哲学专业学习、研究者,以及哲学爱好者阅读。


7月


《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
著者:何冠彪


为何明清易代之际殉国士大夫的人数居历朝之冠?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死抉择背后究竟有哪些复杂动机?


本书聚焦明末士大夫群体在明清王朝更替之际所呈现的立场和心态,特别是他们的殉国表现和生死观念,以及时人对殉国者的评价,生动再现了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各种人生面向与复杂心理。


全书以士大夫这一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诸多心理困境做了细致的辨析和解说,有助于今人理解传统士人精神在明清转型时期的嬗变历程,深化对当时社会及政治状况的了解和认识。


《101个哲学问题》著者:[英]马丁·科恩译者:殷圆圆


太阳熄灭后会发生什么?独角兽真的只有一只角吗?莫比乌斯环有什么神奇之处?人死后的遗产可以留给长期陪伴自己的电脑或机器人吗?


《101个哲学问题》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哲学普及读物。作者从日常生活入手,通过101个寓意丰厚的小故事引导读者思考101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本书对于问题的讨论虽只言片语却切中要害,很多问题本身是没有答案的,但循着有趣的故事和问题思考下去,不仅能领略到哲学的渊博和深刻,更能让哲学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本书是适合青少年的思维训练手册,更是适合大众读者的哲学入门读物。


6月


《兴亡:中国两千年治理得失》
著者:沈刚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变迁中,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核心价值观?哪八位帝王发挥了决定性的用?哪些制度左右着社会资源的控制和动员?……


本书是一本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政治史,全新揭示了秦统一后帝制国家皇权系统的运营逻辑,并力图从中找寻变迁规律,揭示王朝循环的原因,总结历史得失。


作者将数十位帝王的故事与大历史视野相结合,既是一部中国历代皇帝评说总集,又梳理了两千年中国政治历史,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帝制中国两千年兴亡得失的机理。


《小楼听雨2016-2020》著者:钟振振 等


本书为《小楼听雨》创刊四周年旧体诗作品集粹:不仅收录有钟振振、梦欣、杨逸明等专家当代诗词创作理论及诗话,还精选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已在“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公开发表的当代诗人古诗词原创优秀作品、小楼主办的诗赛作品,共456家780首左右。


诗集由熊盛元、刘鲁宁撰写序言。除去入选作品本身,部分作品还配有钟振振、杨逸明、熊盛元、李树喜、陈仁德、梦欣、蔡世平等专家的点评文字,这些点评文字给原创作品插上了理解的钥匙。


诗集不仅选入启功、叶嘉莹这样的名家原创古诗词作品,还选录各行各业业余古诗词创作爱好者的优秀诗作,体现了从专家到民间,从老一辈到年青一代的传承。该诗集有望成为中国考察当代诗歌创作流向的一面旗帜。


5月

《国文课:中国文脉十五讲》
著者:徐晋如


《国文课》是一部新见迭出的中国古典文学史。儒家学者、诗文大家徐晋如三十年积淀,从《诗经》讲到明清传奇,依本儒家诗教观,指出诗古文辞才是中国文学的正脉,风雅是中国文学的根本特征,对中国文学的主流文体和主要作家作出全新的阐述。


对近代以来仰西方鼻息的中国文学研究方法进行反思,意在恢复风雅传统,重接中国文脉。对读者理解传统中国文学有较高的启发作用。


4月


《亡明讲史》
台静农 著


新文学的燃灯人——台静农先生最后一部小说作品,也是其所有小说作品中篇幅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本世纪初被发现、整理,今首次出版简体中文版,距离作品完成已逾八十载。


本书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一段天崩地解的史事。故事始于李自成攻陷北京,百官四散,崇祯皇帝走投无路,自缢景山;终于南京沦陷,福王被俘。台静农以历史小说的形式,在这样一出亡国大戏里,以戏谑滑稽的方式,写出崇祯王室最后一刻的紊乱暴虐、宗室朝臣的苟且偷生、南明小朝廷的尔虞我诈……


本书以众多史料为依据,从中稽考、编辑、改写,并适时加入个人议论或判断。可谓句句有来处,字字有斟酌,是小说,亦是历史。


《结社的艺术:16—18世纪东亚世界的文人社集》
张艺曦 主编


本书是一部研究明清士人社群的突破之作。书中结合文、史等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明清士人各类社集活动,围绕社集与城市空间、地方家族、身份/阶层等,从社会、宗族、空间、文学、思想、医学等多元面向进行探究,呈现明清士人日常生活与学术活动的多元性,以及社群网络间复杂的关系。


同时,还研究了十八世纪日本与越南的文人社集情况,有助于从东亚的视角深化明清思想史、文化史与社会史研究。此外,书中呈现的各种跨界交接与多元问学的现象,也为以后的学术运作方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最后的大象》
[南非]唐·皮诺克、[南非]科林·贝尔 编
刘洋 张弘兆杰 译


一本典藏级非洲大象科普书,带你阅尽非洲野生象。书中通过40多名研究人员、动物保护主义者、护林员等多样的视角,讲述了非洲象群的生活和大象的生存现状。既展现大象可爱、智慧的一面,也揭露了大象被残忍杀害、象牙被偷猎的惨状,还有非洲大陆上人们为大象生存和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


书中配以非洲顶级野生动物摄影师拍摄的375张精美震撼的纪实照片,呈现大象的每一帧精彩细节,为读者带来不输BBC野生动物纪录片般的精美体验。


《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美]简·赫斯菲尔德 著杨东伟 译


本书是美国著名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一本诗学散文集,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诗歌是如何运作和改变世界的。书中通过十章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等诗人的创作,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并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这些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对每一个诗人的经历和诗作的特点,作者都有独到且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本书就是一张导航图,跟随它的指引,我们既能细细品味好诗所蕴藏的变革之力,也能见证如何通过阅读诗歌和创作诗歌,来认识自己并实现我们生命的可能性。


《李渔的窗子》
小西 著


传统建筑到底美在哪儿?这本《李渔的窗子》带你一探究竟。这是一部建筑文化随笔集,也是一堂传统生活美学课。作者从一砖一瓦、一门一窗、一亭一栏入手,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演变历史,发掘建筑细节里隐藏的古人智慧与生活美学。


对每一个建筑元素的解读都佐以古诗词、名人逸事、文化典故等,带你多维度了解传统建筑。书中配以50幅全彩图片,带领读者具体而微地感知传统建筑之美。


《廊桥笔记》鲁晓敏 著;吴卫平 摄


本书是一本关于廊桥的文化随笔。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璧合之作,廊桥不仅仅是公共建筑,更是一些地方的文化图腾。本书作者亲历亲历十多个省市、数百座廊桥,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了中国的五大廊桥群,十七座典型廊桥,梳理了廊桥两千多年的曲折历史,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廊桥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风水文化、宗教信仰、保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将自己寻访过程中的故事融入其中:对廊桥建造、保护背后一个个动人故事,进行了深入挖掘。


书中配图精美,很多现已不存的精美廊桥照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利于读者更加了解中国廊桥的灿烂历史和保存现状,引发对廊桥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3月


《笔醒山河: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黄克武 著


《笔醒山河》是一部建立在扎实学术基础上的通俗化、大众化的严复传记。严复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本书以“笔醒山河”为名正是要凸显严复在启蒙方面的重要性。


书中围绕两条轴线展开:第一条轴线是严复的历史处境与人际关系,从他生长环境、个性特质、婚姻家庭、师友关系等来看他的生命历程,并反映他所身处的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第二条轴线则是关注严复的思想内涵,尤其透过严复翻译作品的分析,展现他的政治和经济思想特点。


作者试图从学术普及的角度,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描述严复“走向世界”所遇挑战、所经挫折与所得成就。


《乐园之丘: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
[荷]米尼克·希珀 著
王晚名 译


性别偏见、身体暴力、母职惩罚、生育困境……即便到了21世纪,女性仍然不得不背负着这些“原罪”,艰难前行。而这一切,都源于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以及试图以此控制女性的古老社会机制——父权制。


本书博引大量案例,从人类的起源追溯父权制的形成历史,讲述女性独特的身体部位如何使其拥有权力,最终又因此被无情剥夺。失去权力的女性被污名、被降级,不平等成为社会常态和难以跨越的障碍,女性也因此常常遭遇不公。这背后的深层根源是什么?在新的时代,意识觉醒的女性又将如何突破性别困境,一一拆解屡屡反扑的性别歧视力量?本书给出了有力的回答。


《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
安平 著


本书是一部完整勾勒出近代日本报界发展脉络的“报界政治动员史”。全书以“政治动员”为线索,对1868—1945年间日本报界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做了系统梳理。书中深入研究了在政治强力干预和控制下逐渐形成的近代日本报界“总体战体制”,也涉及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报界宣传战实践,以及中江兆民、福泽谕吉和德富苏峰、石桥湛山等舆论领袖的思想传播。


通过还原近代日本报界发展史,阐述其发挥政治动员功能、参与宣传战之必然性,并论及日本报界的战争责任及历史问题,力图为近代日本报界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一幅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清晰脉络的“贯战史”画卷。


《异体:表演、艺术与象征人类学》
[美]A.大卫·纳皮尔 著
张嘉馨 牛忠光 译


为何圣彼得大广场的设计犹如一个倒置的子宫?印度将生产后的母牛的胎盘胞衣捆绑在有乳白汁液的树上的行为有着怎样的秘密?巴厘岛人的面具下藏着的是什么面孔?


《异体》是一部艺术人类学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古希腊神话、巴厘岛仪式、印度密宗艺术品、当代行为艺术、疾病与社会想象等。书中从不同民族,不同时段的艺术创作出发,综合人类学、艺术学、考古学等理论,探讨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功能和民族记忆。本书的出版为国内人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也满足了艺术爱好者和社会科学读者对文化、古典艺术、象征人类学的好奇。


2月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李怀印 著


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书是一部视野宏大、新见迭出的中国近现代史著作。全书主要围绕对现代中国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问题,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书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展开研究。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着眼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和政治认同三个要素,全面论述十七至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


全书视野宽广,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对于试图理解现代中国之过去与未来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著作。

《与狼共度》
[加]法利·莫厄特 著
刘捷 译


《与狼共度》是加拿大国宝级作家法利·莫厄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段人与狼之间的传奇故事。带着官方委派的任务和对狼的认知偏见,作者来到了北极荒原对狼进行考察。


通过与荒原狼“乔治”一家长达两年的亲密接触,莫厄特发现,在真实的野狼世界,狼不再是阴险凶残、无情无义的形象,狼群所有成员团结、忠诚、重感情,夫妻之间浪漫温情,它们的社会性和共情能力毫不亚于人类。同时,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在被挤压。


在长达两年的考察过程中,作者一次次走进狼的隐秘世界,经历了怕狼、懂狼、敬狼、怜狼的认知与情感转变,见证了狼这一生命主体在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独特意义。而关于狼诸多新奇的事实也使他不断地反思自身和人类社会。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周利成 著


《老画报里的婚恋故事》通过征婚、订婚、结婚、离婚、情殇5大类主题,讲述了60个悲欢离合的民国婚恋故事,并附有50余幅版面完整、清晰的老画报,全方位呈现了民国时期的婚姻情况。


书中以海量的近代老画报为资源,以婚恋为独特视角,经过作者必要的整合、考证、补充,将故纸堆中的婚恋故事鲜活地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近代时期的婚恋观和价值观,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交融。


《比较文学构造论》王向远 著


《比较文学构造论》从“学科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三大板块出发,概述了比较文学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书中细致梳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6种基本研究方法和6种研究对象,分析其特性,对比其区别,指出其局限性,具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强调学科内容构建的相对完整性、结构框架的系统性、分析论述的逻辑性。通篇论述沿用作者擅长的讲义风格,深入浅出,非常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参考教材和比较文学理论爱好者的入门书。


《中外戏剧史(第三版)》
刘彦君  廖奔 著


本书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经,以各民族戏剧艺术史为纬,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人类文化史上的戏剧创作艺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与喜剧,印度梵剧,以明清戏曲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以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为代表的欧洲戏剧,以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新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欧美戏剧思潮,等等。


作者力图将每一民族的艺术视为世界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论述,既突出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等重点,又有对欧美各种戏剧思潮系统而全面的论述,点面结合,繁简得当,非常适合作为大中专文科参考教材和戏剧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1月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赵刘洋 著


本书是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


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


《一珠一玉,一诗一词》
许丽虹  梁慧 著


《诗经》里绝世美人的婚礼装是什么样的?汉朝的豪车是什么样的?大唐最自信的女人是谁?玫瑰在古代竟是种宝石?是谁引领了翡翠珍珠的辉煌时代?原来一颗小小的古珠,背后竟藏着如此有趣的历史故事。


本书以《诗经》、唐诗、宋词等古诗词中的珠玉为眼,讲述了玉佩、琼琚、青玉案、金步摇等27种古珠的前世今生,以及背后蕴藏的文化因子,配合150张精美彩插,生动还原古诗词中的珠玉之美,带领读者直观感知千百年前名词背后的实物,走进活色生香的古珠世界。


《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
主编:阎海军


北京通州宋庄如何变成中国当代艺术的摇篮?云南光崀的猪窝咖啡为何火爆?福建厦地古村落如何变颓圮腐朽为生机勃勃?《崖边2:艺术里的村庄》一书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六个典型的艺术乡建村庄,邀请各自代表性实践者如徐弘滨、程美信、李向明等艺术家,通过主讲人叙述并辅以访谈文章的形式,呈现他们的艺术乡建项目实施过程,以及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经验总结与反思等。


艺术家们以艺术展演、古建筑改造、民艺开发、美育建设等方式介入乡村,解读艺术、土地与人的关系,思考艺术赋予乡村复兴的力量,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


《世说新语新评》刘强 著


《世说新语》是一部解读魏晋风度的浪漫史、记录名士风流的教科书。本书是百家讲坛刘强教授深耕数十年研究《世说新语》之作。区别于其他常见的《世说新语》译注、逐字阐释的形式,本书在保留宋本正文及刘孝标注释原貌的基础上,以南宋董弅刻本为底本,用随文夹评的评点方式解读全书。


作者用浅近文言疏解章句文字,臧否古代人物,赏析古人文法,带我们读懂《世说新语》,领悟古人为人处世和修身治学之道,学习古人的大智慧。




— end —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yujiang57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