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宽窄巷子的平行世界

到处扫街的 YOU成都 2021-11-12

从今天开始,YOU成都将开启一张

全新的生活美学地图


在炽热与拥挤的关注之外

成都的街头

有更多的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

我们将走上这些宝藏街头

为你展示千面成都的,一个回眸


今天,我们将走进的是

宽窄巷子的平行世界



“来成都,逛宽窄巷子”,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游人的一个常识。而与宽窄巷子对望处,有另外一片“宝藏街道”。在这里,七条巷子形似人体的“肋骨”,平行而列。


如果说站在宽窄巷子里体验的是环绕立体音,那么,走在“肋骨”上则放佛按下了静音键。仅一步之遥,却是两个平行的世界


走吧,与YOU成都一起,进入宽窄巷子的平行世界!


 将军街:GO ! 



五分钟,我们逛完了将军街。


无论从闹热喧哗的宽窄巷子出来,还是从车水马龙的蜀都大道某一段进去,是将军街。


这里似乎过于安静,但是它,仿佛是一枚必要的静音键,宣告,你将进入的,是另一个世界。


 东胜&斌升:双胞胎 


从将军街出来,第二根“排骨”,是东胜街。


但在这里,我们要先把第三根“排骨”——斌升街,拿出来抱到一起啃。就像吃三明治,要两片切片面包包裹中间的馅料一起吃,才有满足感,而中间调味的馅料,就是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区



两条双胞胎街道有些共同点:样子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东胜街,是成都老街一般的样子,有几间不温不火的小餐馆。


上世纪四十年代,东胜街曾因成都最好的西式饭店——沙利文饭店火极一时,那时这里“喧嚣聒耳”,住客“睡不得安”。后来抗战中,饭店老板把沙利文饭店捐作抗战经费——东胜街曾经的喧嚷,某种程度上也是现今她的安宁的,一种保障



于是,在宁静之中,几间风格迥异的咖啡馆、甜品店也在街上安安静静地开起。


PiccoloCoffee就嵌在居民区老楼下,灰色的外墙,让人很容易就错过。



斜对门就是甜品店Shy Guys,很难不打个照面。户外开出的空间,很容易让人产生在某个闹市街头喝咖啡的错觉;一走进去,你可能就会发现,真的是错觉。



扫街那天正遇上一个大好的晴天,杂货铺老板的橘猫,找了块舒服地方,就着太阳休息;新鲜的蔬果码在架子上。



刚聊了几句,老板就谈起了生意,“带几个橘子走嘛?好吃!抿甜!”



少城视井大概是街上最亮眼的仔了,一身花花绿绿,就连地上的井盖都能皮出款式。


可惜去的时候,里面几栋建筑正在翻修,错失了和爬到楼边边的网红蓝熊猫合影的机会(是的,成都的熊mer,不会爬楼梯都不好意思出镜)。



园区主打音乐,活动集中在晚上,白天就是个适合拍照的地方。


斌升街就在贯通少城视井园区的另一侧。


放心肉锅盔,没得白味!这是成都人取名的艺术


双胞胎街道论人气,斌升街更甚一筹,毕竟作家李劼人曾住在这条街上。但因具体地址不详,一条街到头我们也没摸出点蛛丝马迹,后面又去两条街开外的桂花巷,找李劼人的另外一个居所“聚园”。


斌升街被浓荫罩住,特别适合在天气热时,出来搞些娱乐活动。为何这样说?因为你看,这条街上总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茶馆。



斌升街上有两间十分打眼的房子,一间是咖啡馆厘途,纯白色的空间,总有带着相机和摄影师来约拍的年轻人。


——据我们的同事八月马说,一间连厕所都十分美的咖啡店,绝对是一家优秀的咖啡店。



几十米外,是被暖黄的灯光照得敞亮的书店读本屋。空间装得温暖别致,里面的书码得齐齐展展,不小心路过的人都要走进去看个究竟。



在里面看书的,不止年轻人。有相约到读本屋的老年人,拿起书仔细翻阅,看了几页放回书架上,回头对同伴说:“这本书不得行,写得太浅了。”



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空间,守在街道一侧,没有招牌,窗门紧闭,芭蕉探头,但不影响路人走近“咔嚓”一声。





 桂花巷:真香 


桂花巷真香,是成都人众所周知的美妙。


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这条2.6公里的小街上,大概有40颗左右的桂花树。



每年中秋前后,桂花的香甜,飘散在整条街道中,沁入心田,连带着心情都愉悦起来。



我们今天说的“真香”,并不是八月的桂花香,而是这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打个尖儿”


探索到这间店之前,我们都在认真的寻找李劼人的“聚园”,最后也没有寻见,反而是被这家不知名的油炸串串莫名吸引。因为好吃,就被这家小店吸引,前来“打个尖儿”。



正当我们站在门口纠结,才吃完晌午饭,胃里还有没有空间,老板嬢嬢就热情地吆喝起来:“妹妹些,进来尝(sáng)下嘛,好吃得很,真的!”


店内的复古壁画


终于,三个人还是禁不住热情的邀请(诱惑),半推半就走进了小店。


店铺面积小,装修阔以说是几乎没得。几根桌子板凳,配上满墙的“鬼画符”,简单又有趣。


店内的墙面上写满了成都话里的特色词汇


起先,还想着就尝(sáng)个味道就对了,但咬下第一口年糕,那“咔呲咔呲”的酥脆声征服了在场所有人!不信,你听↓↓↓



再在蘸碟里裹上一层鲜香的海椒面,真的好吃惨了!!!



儿豁(不骗你),土豆坨坨、掌中宝、四季豆、蛋饺、年糕、蟹肉棒……酥脆的口感,配上一瓶玻瓶可乐,完美。



但是,想吃花菜的朋友,请慎重,除了卖相黢黑外,口感真的和吃油zī儿,一毛一样。



正当我们吃得呼儿嗨哟的时候,嬢嬢走过来说:“我说好吃,没骗你们哇!我们家的串串就是给别个家的,不一样!”


“嗯,就是,嬢嬢说得对”,我们一面埋头苦干,一面感叹嗯,真香!”


图源大众点评


最后,嬢嬢很耿直,给我们打了个68折,巴适得板。吃饱喝足的我们,又开开心心地向仁厚街开拔


 仁厚街 :真厚 


仁厚街算是“排骨”中最为“肉感”的一条了,从街头逛到结尾,花上个两三个小时也不足为奇。



而这“仁厚”二字的来历嘛,袁庭栋老先生在《成都街巷志》里边儿便写了,语出《荀子·富国》:”仁厚足以安之。”


仁厚街,很老,是腊排骨的味道。



“哪家的仙人掌,咋长得这个茂(mèng) 盛哦!”走在这样的街道里,一抬头,便能望见岁月带来的惊喜。


上个世纪的居民楼位于街的两侧,保持着最为原始的青灰色水泥墙,又或是直接裸露着红色的砖块。


不同于附近泡桐树街、小通巷挤挤密密的铺面 ,这里的店铺零星点缀在楼宇的外立面,依楼而生,仿佛老早就生根长在此处似的。



纵使咖啡馆与茶室林立,仁厚街却依然是安静的,但是,它又绝非寂静,而是带着“安”的温馨。


位于街头的“若柒”是傲娇的,从去年冬天到这次扫街,前前后后去了5次,没有一次开门。



这次路过,看见玻璃门里亮着灯,心中一喜正要打探,没想到,却还是被门口的一把大锁“绊”住了手脚。


不远处,便是“安之”,因“仁厚足以安之”而得了名。同行啃“排骨”的八月马,曾因在这家咖啡店里,与卖猪肉的大姐邂逅而爱上了这里。


街的对岸,“云也”“LUO ZHU”与“木朵花集”并排而列,镶嵌在居民楼的一侧。为了方便客人们出入,店家还都从街沿边边上修了一道贴心的小梯梯。



咦,难道仁厚街就是咖啡一条街吗?


非也。


仁厚街11号,曾是书画大家陈子庄度过晚年之地,四川博物院当前正在展出的《情怀——吴凡任启华捐赠陈子庄作品展》,就是他的作品。


说来也巧,就在去年春天,离陈子庄旧居的不远处,一家书画馆开张了,名曰“竹谿(xī)”。



书画馆主人,是写了60年毛笔字的巴蜀书法家唐昌虎。


老先生已年过古稀,十分平易近人,我们到“竹谿”时,先生拿了个抹布在手里,正在打理店里的东西。


女儿“糖糖”刚从东京看展回来,翻开了荣宝斋出版社为父亲推出的书画集与我们看。



除了字好,书馆的空间也十分雅致。


设计师是昌虎先生的学生,我们出店门时,他正好迎头走来,顺手指了指街对面的陈皮店,原来,那也是他的作品。



坐在“竹谿”的阳台上,便能望见首饰店“沉语”。店里的台面和架子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精致的首饰,全部都是老板娘亲手做的。


“随便看哈,不贵。”没开口,然老板娘已经看穿了一切。



“哄哄”太阳一出,仁厚街或许会在“清净”中又得几分“热闹”,有人抬出桌椅板凳,晒太阳聊天。



卖了几十年“叮叮糖”的货郎走街串巷,手里敲打着的家伙什,在晴天里格外响亮。



这,便是仁厚街。


在这里,胡同历史、青年文化与邻里守望融合而成的老成都味道,独特而有嚼劲。


 多子巷:娃娃多 


从街名上就看得出来,这条街上有很多娃娃。


但最初它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它之所以现在被称为“多子巷”,跟川军首领刘湘有着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在清朝时,多子巷原名太平胡同,因为巷道里有一些为满蒙八旗制造刀枪兵器的铺子,到民国时期,就改称为“刀子巷”。刘湘就住在这条巷道里。


1935年,著名学者张圣奘借住刘湘家时,觉得这条街的名字不吉利;加上刘湘的长子与次子都早逝,为求多子多福,就建议刘湘将“刀子巷”改名为“多子巷”。



如今的多子巷也算是应了当初改名的初衷,一所幼儿园就立在靠近长顺街的街头,小朋友清脆的笑声常常飘进街道里。


多子巷里的90年代红砖房,城区里已经很少见这样的老建筑


街道两边的绿植郁郁葱葱,走在巷道里,即使是太阳天,都特别凉爽。


聪明的成都人抓住了街道的惬意,开设了不少茶舍,伴着和煦的三月春风和阳光,嘬一口飘雪,再巴适不过了。


多子巷街道旁的茶舍和手作工作室


喜欢下午茶的年轻人也别慌,挨着东城根街的街头,有一家名叫“小懒桔”的软萌甜品店,装修得温馨又阔爱。


店里的甜品,是在旁边的工作室里现做的,新鲜又美味。



安安静静地在这条老街上坐一会儿,看看天光变幻,真的舒服。



走在条条排骨街上,会发现,这里还有不少偶入的游客,从宽窄巷子出来,拖个箱子,四处打望,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七条街,一个下午,走走停停,充实而自在。


是的,这里有更多的宝藏,等待你的挖掘。


— THE END —

编辑、摄影:牙尖儿、八月马、李厘 

设计:陈霜奕

资料来源:袁庭栋《成都街巷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