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你们所有人,圆了开书店的梦想
8月19日,星期三,天气(晴)
图书/25本
酒类/4杯
饮品/18杯
文创产品/1件
会员充值/3位,897元
实际营业额/总计 1837 元
“今天这家书店归你了。”阿俊对我说。
大概在一个月之前,我申请加入一苇书坊的店长体验计划,一个星期之后,终于通过了线上审核,加上了主理人阿俊的微信。
在这之前,我们根本不认识。
一苇书坊 成都
在城市的某个街角,开一家书店,最好再卖点鲜花、甜点和咖啡,这几乎,就是我和大学时代的姐妹们躺在1米宽的上下铺,常常幻想的事情。
阿俊的“一苇书坊”,开在玉林街区彩虹街8号。沿着这条路经白云街拐进玉林西路,不过5分钟的脚程,就能到达玉林的另一个有名的地方——小酒馆。
我家就住在附近,这条路,我几乎每天都走。
蛮有意思的,一头是诗,一头是酒。中间还连接着无数扇门和岔路,它们盘踞在玉林的版图上,每一扇门,每一条小巷子,都将指引你到达一个有趣的地方。
但是,今天,我,牙尖儿,一日书店店长,只有一个终点,那就是「一苇书坊」。
即使我在7月末就通过了店长体验的审核,但直到8月19日,才轮到我上岗。
上班时间是下午1点至晚上9点。去之前,全职店长胡鹏提醒:“不要来早了。”
虽然胡店长再三解释,来早了他可能没开门,但我依然暗戳戳地觉得,这么安排的原因只有一个——阿俊不想包午饭。
下午1点6分,我抵达自己的工作岗位。晚了6分钟,没有被扣鸡腿,毕竟,也没有什么好扣的。
几个中学生坐在书店门口,一手握书,一手扒饭。店门虚掩,灯光还来不及调亮,但隔着玻璃,依然能看到吧台后面,胡鹏那颗亮晃晃的光头。
“嚯哟 !”一开门,突然从店门右侧的竹圈椅下挤出个圆脑袋。“哟,认识!”主人从隔壁的“精神按摩店”走出来,抱起眼前的“小胖墩儿”挠痒痒。
一聊才知道,一苇的新空间““精神按摩店”开辟后,除了休息日的讲座,平时还有些通识课程。作为陪读,小猫咪是常客了。
而他的名字,竟然就是人们见到任何有趣的事物时,往往发出的那声好奇式的感叹——“嚯哟”。
接下来,整个下午,“嚯哟”都以恣意的姿势躺在吧台的右侧长凳上,“雨露均沾”地接受着来往读者的抚摸,困了,就装成一本“书”,躲进里侧墙面的空书架里。
反而是我,第一次以书店店长的身份走进书店,才终于意识到,那个属于读者与顾客的场域翻转过来了,有几分陌生。
所以,书店店长每天都在干些什么?
在一苇,恐怕没有谁比全职店长胡鹏更加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一苇刚刚建立的时候,胡鹏就与阿俊定了一年之约,店里的大小事务,门儿清。
每天,来到店里,先将空调调试至26℃,打开书店歌单随机播放,然后核算前一日的账目,再整理书架,做好清洁卫生,开始新一天的营业。
经过一番商量之后,胡鹏和我做了个分工,我主外(吧台),他主内(吧台以外),必要时互相协助。
这会儿,前一日的账目刚刚核算完,一苇的中岛式吧台,正式归我所有。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店里的商品销售,交由我全权负责。
另外,作为今日店长,我拥有一项特权——全店商品价格,在一定折扣内,我说了算。
拿到权力之杖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店长身份,瞬间由“实”了。同时,“业绩”二字如大山,扛在了我弱小的肩膀之上。
害,来都来了,那就,先卖他个100本吧!
为了庆(给)祝(自)喜(己)提(冲)店(一)长(冲)之(业)职(绩),我给自己办了张会员卡,顺便学了一把一苇店长的必修课——销售系统的操作。
毕竟,掌握它,就相当于把住了门店与顾客交易的核心关卡,会员添加、商品查询、零售结算,一切都包含在其中。
下午2点之后,主理人阿俊踱步到一苇,店里也逐渐热闹起来,但买书的人似乎并不多。第一本,是通过朋友圈远程销售出去的——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ctrl+下滑键」,出单!
机器打小票发出“哗啦”声,瞬间成为了今天最好听的声音,没有之一。
书籍销售直接滴码,其它消费,则需要手动键入商品代码,除了偶尔会被顾客吐槽“动作慢”“操作相当不熟悉”之外,整个吧台,我想,应该都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吧。
一苇的书籍,有一个非常个性的分类系统,进门左侧是成都本土作家的作品,再后面,依次是“何以文明”“社会学了没”“正经的经济学”等类目,右侧则以文哲类为主。
读者来到书店,大多径直挑选一本喜欢的书,坐下观看;也有部分直接向吧台询问书目,确认有货后,作为店长,我需要爬上爬下,在书架上为读者找书。
这些书,不少都是店内的“孤本”,在偌大的书海里,目标极小,找到了,心中便是一阵惊喜。但最尴尬的时候,莫过于明明知道图书就在那个范围,却怎么也找不到的情况。
这种事,胡鹏最有经验,长此以往,甚至有了某种哲学意味的超脱:“不要着急,它就在你眼前,心平气和,慢慢找。”
对于店里没有的书,我都默默记下,给主理人阿俊一一汇报,诸如有客人问到余秀华的新诗、要云的《酸食志》、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等。
当然,有一部分潜在客户,来到店里后,会请店长来一番推荐。我通常会指引他们先到吧台前的2019年度图书排行榜上,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书籍或类型。
如果依然没有,全职店长胡鹏则会放下手中的事务,一顿攀谈操作,为客户来一番个性画像。
诸如,他问一位想为程序员男朋友买书的女孩子“秃头吗?”,得到“不秃”的答案后,向她推荐了日本学者和田博文的《海上新世界》;还有一对来买书的情侣,喜欢王菲,他又推荐了《董桥七十》和《发现之旅》。
来不及询问个中巧妙,但最关键的是,两位顾客竟然都愿意为之买单,不得不感叹,卖书的学问也是活套。
为了给支持书店的读者一些回馈,除了给予相应的折扣外,每销售一本书,我都会带顾客走到吧台右侧的盖章区。在这里,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一块属于一苇的个性章,标记在书封内侧的空白处。
此时自然不免被询问“一苇”名称的缘由,阿俊说当时一共有三个备选——“彩虹书店”“一苇书坊”“自在书坊”,每个都有自己的深刻含义。
其中,以帕斯卡的“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为灵感的“一苇书坊”,是经票选表决出来的。也确实,“一苇”比其他两个好听。
看吧,当书店店长还多好耍的嘎?除了卖卖书,不就是看看书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保持着每天100页的阅读,直到遇上我老板,这个习惯被迫中止。
看到了吗?这可不是我在威胁谁,只是连日历,都在提醒我人生该有所作为!
而书店店长,几乎就是我的理想职业了。就像我现在这样,稳坐在书堆的强大能量场里,像个在夜间作法的仙人,源源不断地吸取着“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
“一杯美式!”正在我顺手翻看肖恩·白塞尔的《书店日记》,想着应应景时,一位客人点了单,然后,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
等等!美……式?脑壳里瞬间出现了两个声音:
“身为YOU成都的一员,我是有卖咖啡的经历,但现在,是要我做上手做吗?”“吧台都在你手里,你不做谁做?”
好的,马上呼唤“胡店”学习一番。看着他熟练地操作咖啡机、磨豆、压粉……而我也拿起饮品餐牌一瞄!
什么!27种!
在一苇这个小小的吧台上,不含酒类,竟然有27种饮品选择!关键是在一苇,比起书来,饮品确实畅销。
“所以,快一年了,你在店里看了几本书?”我忍不住问胡鹏。
“不到1本。”
“阿俊呢?”
“可能有5本吧。”
说实话,蛮惊讶的。
而此时,我手中的那本书,翻到的页面,白塞尔正在细细揣摩乔治·奥威尔写于1936年的《书店回忆》,描述也确实应景:
《书店回忆》里的记述放到今天依然很真实,对于幼稚如我者更是逆耳的忠告:别以为二手书商的世界是一曲田园牧歌——路过烧得很旺,你坐在扶手椅上,搁起穿着拖鞋的脚,一边抽烟斗一边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于此同时,络绎不绝往来的客人个个谈吐非凡,在掏出大把钞票买单前还要同你来一段充满智慧的交谈。
除了咖啡,一苇还为客人提供丰富的茶品。
台湾乌龙每杯的投茶量是7至8克,洗茶水温为80到85,第一泡的水温为85到92度,古树红茶,每杯的投茶量在6至7克,第一泡的最高水温不超过90度……胡鹏给每一种茶类的冲泡方式都做了一份笔记,每次冲泡时都按照步骤,先上秤、然后洗茶,泡茶。
待客人饮完之后,我们还得将桌上的空杯子收回,为续杯的客人添上新的茶水,然后再折返回吧台,清洗杯子,放在一旁的桌台上沥水、擦拭,最终放进消毒柜杀毒。
除了吧台上的工具,吧台下面,还有七八个柜子,酒柜,冷柜,垃圾箱……就像书店店长的那些隐藏功能般,它们静静地搁置在客人看不到的地方,为这个空间的日常运转,贡献着不可或缺的细节与温馨。
正如这会儿,主内的胡鹏刚刚收到一箱快递,忙着往不同的货柜里上新。
下午的顾客,看书饮茶的较多,到了晚上,则大多饮酒。
聚集在这里的灵魂,对精酿的热爱,从一苇吧台顶端处那些琳琅满目的酒瓶子便可见一斑。
店长的晚餐时间,也是这时,店里需要照顾,于是我和胡鹏轮流觅食。他一般喜欢自己带饭;而我,因有朋友来捧场,打包了一份附近中餐馆的餐食。
越到夜晚,一苇反而越热闹了。
不少家住附近的居民穿着舒适的居家服,隔着玻璃外立面就开始跟书店里的老朋友们打招呼,他们习惯,晚饭过后,来这小酌一杯,顺便谈天说地。
也有人从大众点评搜到了此处,跟着地图软件导航而来,从此,就将这里当成了安放时光的宝藏地……
书,酒,咖啡与人,在这个玉林街角的书店里发生着奇妙的交集——
譬如,那个叫“半仙”的女孩,在这偶遇了失散多年的好友;一苇的兼职摄影Anan喜欢在下课后,来店里练习冲咖啡;那个刚刚读完《影子之城》的读者,转头又在这里邂逅了那个写书的人……
《影子之城》的作者萧易成为了我当天的最后一个客人
夜晚9点,我卸下了店长围裙。
而一苇,依然驻守在彩虹街8号,温暖的灯光从空间内通过透明的玻璃门窗散发出来,连同着人们的谈笑与私语,一同绵延至远方。
(当日销售流水)
一苇书坊 成都
— THE END —
编辑:牙尖儿 设计:陈霜奕
好奇心,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