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0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妈妈一句话让孩子躲过绑架案,这些救命法则很实用

2017-10-17 槽值 槽值


一位名叫乔迪的英国妈妈曾在网上分享,孩子差点在自己眼皮底下被绑架。

 

乔迪有四个孩子,事发的早晨,她本来要送其中两个较大的孩子去上学,但在出发前,肚子突然疼痛难忍,就只好带上四个孩子一起去医院。


把两个较小的孩子留给护士照顾后,她联系邻居来帮忙送孩子,但是邻居在距离医院40分钟的地方,所以她叫大孩子坐在医院门口的长凳上等。


这期间,三个打扮得很奇怪的大人走上前,其中的一个女人向这两个孩子寻求帮助:“小朋友,我的男朋友藏进了卫生间,能不能拜托你们劝他出来接受治疗,他害怕医生,你们这么做也许能救他的命。”


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们的“家庭安全守则”里有一条就是:成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


那名女子还没放弃。但就在反复周旋时,邻居及时赶到,把两个孩子安全送到了学校。


邻居说,他看到一个男子从卫生间走出来,和三个看起来很奇怪的人驾车扬长而去。事后警察调查监控发现,这几个人就是一起儿童绑架案的嫌疑人。

 

这位妈妈事后在震惊之余,也十分庆幸很早之前她看过一档儿童安全节目。告诫孩子的“成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就是来自这档节目的建议。


英国妈妈乔迪·诺顿一家


安全,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必修课。

 

 

安全法则:成人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


曾有记者和幼儿园“串通”好,测试孩子们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

 

第一招,礼品诱惑。大多数孩子眼巴巴地看着五颜六色的糖果、玩具,挣扎犹豫之后还是没上当。测试的第一步失败了。

 

第二招,假扮熟人。一个孩子听到记者报出了自己父母的姓名,放松了警惕,但还是跑去问老师“能不能和叔叔出去找爸爸”,在老师确认两人是否认识时,小朋友立刻点头说,“认识!”记者在一旁啼笑皆非,明明当天是第一次见。“骗局”成功了一半。

 

第三招,假装求助。记者用恳求的语气问孩子,能不能帮她一个忙,一起去楼下找摄像叔叔做个采访。到这里,孩子们全军覆没。望着孩子们单纯的眼,记者心情十分复杂。

 

记者在实验中顺利“骗走”小男孩/福建法治报


央视也报道过江西赣州的同类防拐测试,实验中的50名儿童,在小礼物的诱惑下,有42名被“拐走”: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023081rld&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家长们教导并不一定全都缺席,但问题就在于,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独自面对各种情况时不能灵活应对,其实就相当于教育不到位。


在前文提到的妈妈乔迪观看的节目中,一位儿童安全专家帕蒂·菲茨杰拉德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把“危险”和“陌生人”联系在一起。孩子们总有一天需要和陌生人说话,家长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们的是区分陌生人是否可信。


比起陌生人,更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即便周围有成人的情况下,也向孩子们寻求帮助的“伪弱者”。

 

有一位网友在这则故事下面评论道:我一直都告诉我家孩子,主动和你搭话的人永远都比你随机选择搭话的人危险。


当你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你可以随机从人群里选一个人寻求帮助,无论他们看起来多可怕,他们大概率上都不会伤害你。但是如果有人主动选择你,那就是真的危险。

 

除了告诫孩子们远离“形迹可疑”的人,还有网友在下面补充:我经常让孩子警惕“笑面虎”。坏人很有可能假扮成“值得相信的人”,比如警察或者消防员,所以要教会孩子们识别伪装。

 

诚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本身就是个悖论。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们难免会和陌生人有交流。


在紧急情况下,鼓励孩子们向父母之外的人寻求帮助可能让他们脱离危险。那么,真正应该教会孩子们的就是,去区分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什么样的人可疑。


2016年初,11岁的小学生珊珊自己走路上学,一个陌生男人上前,急切地说自己工作紧迫,想要她帮忙把女儿的作业本带去学校。珊珊没多犹豫,就随陌生男子张某回到其住处取本子,结果被囚禁在房间内。


张某短暂外出后,撞见试图逃走的珊珊,用网线把她勒死并肢解。


善良的珊珊没有意识到,这个看起来需要自己帮助的男人,在几天以前曾因生活不顺自杀两次未遂,所以产生了拉人垫背的毁灭式想法。


当孩子的防范意识不够,天性善良就会成为毁灭他的元凶。

 


接受帮助前先学会警惕


一集《爸爸去哪儿》中,孩子们单独去市场执行任务,黄多多带着几个小朋友购买食材。

 

小朋友们一直念叨着要买香菇,这时候一位路人告诉多多,“那边有个弟弟,叫他带你们去买。”

 

小伙伴Joe立即说想和那个弟弟一起走,还强调说:“我要买香菇。”多多一把抓过Joe的手,拒绝了陌生人的帮助。

 

走远之后,她告诉伙伴:“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听,跟那个小弟弟一起走吗?我妈妈说陌生人也许是坏人,他也会让他的孩子带你去一个地方,所以你不应该跟他走。”


多多告诫Joe要警惕陌生小朋友

 

看到这里,不禁对黄磊夫妻多崇拜几分。一个六岁的小朋友就能有这么强的安全意识,离不开父母科学的安全教育方法。

 

不过让我彻底佩服的是多多在后面的表现。她向路人询问哪里可以买到香菇,路人听后说:“来吧来吧,我带你们去。”多多犹豫地跟着路人一起走。

 

我心想:这个小姑娘的心理防线还是这么快就崩塌了。

 

没想到,她跟着路人走了几步之后,忽然停下来问一个摊主有没有胡椒,借此成功地甩掉了刚才想带路的路人。虽然节目录制有随行工作人员,多多还是没有忘记爸爸妈妈的安全嘱托,并且在不受控的情境下灵活应对,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弟弟妹妹。


“陌生人也许就是坏人”的警惕并不一定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更清楚地认识。


美国一个20岁的女孩柯林,参加完聚会后没法回家,索性就在路边拦了一辆看起来“靠谱”的顺风车:车里坐着一对夫妻,而且妻子还怀抱一名婴儿。


柯林没想到的是,半个小时后,刚才还在和自己谈笑风生的夫妻俩,把她带到了一个黑巷子里打晕。醒来之后,就是长达7年的虐待和蹂躏。


Cameron因强奸、绑架、性侵被法院判处104年的监禁


妻子最后良心发现报警,丈夫被判处104年监禁,但是女孩却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害她的人产生感情,甚至认同罪犯的行为。


这是人性对“信任”最残酷的惩罚。


孩子长到再大,家长的教育也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角度。这角度的科学与否,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抉择。

 

 

泳衣下的部分只属于自己

 

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还原了普利策奖的系列报道,《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冒着挑战权威的风险,曝光了波士顿地区二百五十多名牧师猥亵男童的真相。

 

当牧师们罪恶的手伸向这些男孩时,大多数孩子都是怀揣着被神眷顾的情绪,靠近信仰的喜悦。当他们的身体被残害,他们才猛然发现信仰竟然会异化成魔鬼的形状。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仍然逃不出童年的阴影,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只能绝望到哽咽地说:为什么他选择了我。


《聚焦》中,记者采访当年的受害人

 

而在我们身边,或许是觉得“性”这件事本身敏感,或许认为“性侵”这件事离自己的孩子很远,许多家长都选择对这一话题避而不谈。

 

据儿童安全公益组织Kidsafe基金会的统计,在全世界,18岁以下的孩子中,平均每四个女孩中有一个、每六个男孩就有一个曾经受到性侵犯。

 

微博大V许豪杰被扒出关注娈童账号、创办贩卖儿童色情影像资料的网站后,舆论四起。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大型恋童网站“西边的风”也被爆出拍摄了大量的未成年人不雅视频。

 

而脱掉孩子衣服的,竟然是他们的亲生父母。


这个网站以“儿童教育”、“艺术创作”、“签订合同”等一系列假象,让一群家长掉进陷阱,主动把孩子们送进恶魔的掌心。

 

看过如此骇人的事例,不知能有多少家长会明白:别说嫌性教育太早,坏人永远都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家长希望守护孩子们头顶那片纯净的天空,但如果因此对社会中的“恶”避而不谈,其实无异于当了罪犯的帮凶。

 

相比于那些泛泛而谈的安全知识,家长们更应该教会孩子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和对策:

 

1、“安全口号”谨记在心,只有亲人才能接你。


与其告诉孩子放学后不要和陌生人走,不如和孩子尽早确定一个“安全口号”,只有知道这个“安全口号”的人才能来接他回家。如果真的是有急事不能来接孩子,知道这个安全口号的人才是家长真正托付的人。

 

2、“过分热情”提高警惕,你的羽翼尚未独立。


要让孩子小心那些“过分热情”或者假装“柔弱”的人,他们有的可能会主动对孩子施予恩惠,有的让孩子“帮个小忙”,但是嘴上抹了蜜的多是“笑面虎”,也没有成年人能有理由向陌生的小孩子寻求帮助。

 

3、“我不知道”常挂嘴边,隐私信息藏在心间。


不要在孩子的书包或衣服的明显处写下孩子的名字,坏人可能会用孩子的名字来说服他们放松警惕。更要告诫孩子,什么是常规问题,什么是隐私信息,如果真遇到陌生人来问,孩子才能有个分辨。

 

5、“泳衣下面”不可侵犯,你的身体不给人看。


到孩子三岁的时候,应该告诉他们泳衣覆盖的身体部分都是私密的。在公众场合不能裸露这部分身体,他人也坚决不得触碰。如若有任何与触碰、抚摸、亲吻等甚至更过分的行为相关的动作,要告诉孩子立刻制止,跑到公共的安全地带。

 

6、“幽闭空间”注意避开,不管面前是明是暗。


正常的情况下,狭小的空间对孩子来说,总是弊多于利。对于成人来说尚且更加充满未知,小孩子遇到情况则更加无力反抗。所以无论这样的空间布置得是否好看,看起来是否有危险,都要警告孩子,多留个心眼,离那远点。

 

永远都没有过分的安全保护,伤害一旦造成,就是不可逆的。

 

为人父母,肯定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可教育是一场持续的接力,家长在保护孩子的时候,若是也不经常学习,久而久之,就追不上孩子的脚步,更别谈保护了。

 

教会孩子正确判断潜在的危险,远离伤害,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大的保护伞。

 

参考资料:

1.有哪些令人浑身发抖的故事.知乎问答.数一先生呐. 2017-08-014

2.《聚焦》故事背景:震惊世界的波士顿天主教性侵儿童丑闻.橘子娱乐.2015-12-03

3.《聚焦》: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到底讲了什么. 电影册子. 2016-11-20

4.《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第二集.芒果TV. 2014-06-27

5. Thesun.co.uk. (2017). Mum’s horror as her sons werealmost abducted by three 'perverted' strangers during a hospital appointment...but were saved thanks to a safety tip.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www.thesun.co.uk/living/3186862/mums-horror-two-sons-abducted-within-40-minutes-saved-safety-advice/

6.My Underpants RULE!. (2017). My Underpants Rule -the FUN, EASY way to keep your child SAFE!. [online] Available at:https://myunderpantsrule.com/  

7.Durham, J. (2017). Teaching about “Tricky People”vs. “Stranger Danger”. [online] More Good Days-Parenting Blog. Available at:https://gooddayswithkids.com/2017/02/13/tricky-people/

8. Too., 1. (2017). Time Well Spent | Want to KeepYour Kids Safe from Predators? Me Too.. [online] Timewellspent.today. Availableat:http://timewellspent.today/want-to-keep-your-kids-safe-from-predators-me-too/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