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危通知更可怕的,是守在病房外的骗子
网上有个话题:被骗钱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有学生说被所谓的刷单骗走一万多,而这笔钱是自己辛苦挤出的生活费。
有上班族被骗了好几万,钱是自己借的,好巧不巧,工作也跟着丢了,失业,还没钱吃饭。
有人感觉天都塌了,有人觉得不愿意再相信这个世界。
但参与回答问题的,大多是还能挣钱,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被骗了还能再赚,虽然这教训可能太贵。
最可恨的,是救命钱,骗子也要下手。
危在旦夕,人因为脆弱,对陌生人往往比平时更为信任。对恶人来说,这些人的钱,可真好骗。
医护人员正在为一位中年肾病患者做透析 / 视觉中国
△
北京同梦基金会秘书长刘建,经常去医院看望重病的患者,会在春节给孩子们发红包。
他曾发起了一场配捐项目:12万配7万、9万配9万、8万配5万、5万配3万。
意思很简单,拿5万给刘建,除了5万本金返还,他还会再付3万配捐款项。
时限也很短,刘建承诺的是少则17天,多则60天。这样的天数,正是急需用钱的患者们需要的。
想象中,这是场爱心接力赛。100多名白血病患者选择了相信。
病人家属陪着自己的亲人做治疗 / 视觉中国
生活给了一记重锤,摔倒在地的人,看见伸过来的手,出于求生本能,都会紧紧握住。
求生意识过于迫切,才会忘了,这双手,或许想按住你起身。
刘建带着他们救命的钱,一起失联了。
被报道的一对上当的夫妇,儿子才17岁,被查出白血病后,两口子为了照顾儿子,辞掉了工作,化疗加上移植,前前后后,已经花掉八十多万。
他们拿出了仅剩不多的钱,却被骗得一干二净。
以爱心的名义接近需要帮助的人,点燃一束火把,后来才知道,火把除了取暖,还能烧人。
这样虚假的爱心,从来不是个例。
△
上千名癌症患者为了互相鼓励,自发组建了“南京癌友康复协会”,一家投资公司时不时打着公益的旗号对协会进行援助。
以为是善良的化身,想不到是谋划着骗大钱的恶魔。
2017年1月,这家爱心公司提出要建造一座“癌友康复大楼”,号召协会的1000多名患者每人投资一万块。“固定存期2年整,享受年化利息13%,按照合同约定每半年领取一次利息,存满两年可以一次性领取本金。”
一万块,两年就能赚2600,比银行利息高几倍,看起来是极具诱惑的投资。
常人都心动,更别提生患重病、医疗开销巨大的病患,钱等于希望。钱多,就能多续一天的命。
医院的血液治疗透析室 / 视觉中国
何况,这项投资的发起者是曾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企业”。
有人钱不多,就拿了一万;有人连着之前在公司买的投资产品,陆续投了60多万。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没等到收益兑现,负责人跑路了——带着从癌症患者手里骗到的救命钱。
△
很多时候,钱限制了我们的选择。如果钱够,患重病的人,被治疗后也可能获得新生。
如果人多,你五块我二十,你三十我一百,几十万的治疗费用,也能在短短几天集齐。
募捐平台由此诞生。
但患者发出的求救信号,手机前人们献出的爱心,有时并没有对接上。
黄绮雯18岁,被诊断出急性淋巴白血病,没来得及参加高考,就住进了病房。
医生说,不化疗,她只能活一个月。
医院的血液透析时间表 / 东方IC
幸运的是,父亲与她的骨髓匹配度达到了80%,一个月内准备好40万的移植费,绮雯就能“重生”。
绮雯知道兴盛的募捐平台,偷偷关注了公众号“白血病公益救助会”,对方让提供白血病报告结果、身份证照片、病床照等资料。
流程很简单,没几天,一篇名为《青春绽放的白血病黄绮雯的呼喊:“救救我”》在平台发出,救助会甚至帮她建了个群,让绮雯把亲朋好友拉进群,方便转发。
众人帮忙,文章很快转了起来,但同学们捐款后才发现,对接的账户,压根不是绮雯的名字。
面对质疑,对方直接黑脸,“以后不要再找公益组织救你了,没人会帮助你。”
在找负责人寻求解释未果后,绮雯被拉黑了,她收到一条短信,“你就应该被骗!”
魔鬼在人间,专骗救命钱。
△
△
都说医院,最见人性。
怀揣着救命钱到医院治病,也极有可能被心怀鬼胎的人盯上。
有的开出高价专卖“特效新药”;有的谎称自己“有关系”可以“走后门”;有的冒充熟人,借缴费名义骗取钱财;
有坏心的人,更擅于伪装,总是“用心良苦”,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设法让人亲近。
2016年,央视《生活圈》报道了《医院“熟人”“三步走”骗走救命钱》的资讯,解密了医院骗子的普遍骗术。
骗子首先套近乎,挨个病房找落单的老头老太,上去就问“你还认识我不?”
然后加深感情。
对方是城里人,就问:“我看你有点面熟,你是哪个单位的?”
对方回答后,骗子紧接着说“我不是你们厂长的二儿子嘛!”
对方是农村人,就问“我不是你们村某某的二儿子嘛!”
拉近关系后,就开始帮你大忙。
“我是医院门诊部急诊科的医生,你住院得花不少钱吧?你遇上我就是碰上贵人了,我和领导说,给你特病报销,走医保补助,能省八九千。”
老人们不疑有他,乖乖掏出“好处费”。
《生活圈》/CCTV1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要找年纪大的人下手”时,犯罪嫌疑人不假思索:“好骗呗”。
△
按理说,老人的人生阅历最丰富,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
但现实却是,老年人被骗的新闻时有发生。他们极可能花上半生积蓄,“买”下骗子口中的特效药、保健品。
但救命钱被骗走,无疑是最让人绝望的。
甘肃的王生林,出生仅4个月的孙子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
为了给他治病,王生林贷款了4万元,带着孙子到大城市治病,不料却遭遇了一场骗局。
孙子住进医院后,王生林去买早餐。
在门诊楼门口,他的脚踢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还没来得及看清是什么,一个小伙就捡了起来,然后拉着王先林,小声告诉他里面装的是钱,提议两人平分。
不久,一个稍胖的男子走了过来,说自己钱丢了,询问两人是否捡到。
小伙说:“我们没捡到,你要不信,我们把口袋掏出来让你看。”
说着小伙就掏起口袋,也让王生林掏。
王生林稀里糊涂地把自己的钱包掏了出来,里面除了一张银行卡,还有780多元现金。
小伙把钱包接过去,跟胖男子说,他见有两个人捡钱后出门了,还表示愿意带着对方找捡钱人。
转头又叮嘱王先林在原地等着。
等王先林意识到被骗,卡上的2.2万元现金早已被人取走。
“按计划,孙子的手术这两天就要进行了,谁知出了这么大的事。”
眼看手术变得遥遥无期,六旬老人忍不住抹泪自责。
47岁的男人推着自己的老伴前往透析病房 / 视觉中国
诚如鲁迅所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因为在漏洞纵容下,悲剧总在重复上演。形形色色的骗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自己有过这样的“凭空臆断”:“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坏人?
做了坏事,却绝不会后悔愧疚,反而觉得洋洋得意,无比自豪,那就是纯粹的坏人。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曾这样描述魏忠贤:“多年前,我曾研习过社会学,并从中发现了这样一条原理:社会垃圾(俗称混混),是从来不会自卑的。
虽然在别人眼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渣、败类,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能成为一个混混,是极其光荣且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从不认为自己在混。”
为了骗钱,他们丧失了为人的底线。
陌生人的性命,在他们这里得不到丝毫的尊重,因为那不过是用于敛财的工具。
时代浪潮里,一群孤零零的无名氏被玩弄得一脸懵X,即使怆然涕下,还是要面对“看过许多防骗指南,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事实。
在最后的求生机会面前,人间最极致的绝望,随时都可能在上演。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长期招聘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