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饮品,喝得越多大脑越小,越容易提早痴呆

槽值 2022-07-10

以下文章来源于第十一诊室 ,作者六团队

▣公号:第十一诊室(ID:ConsultingRoom_11)


盛夏天气炎热,琳琅满目的冰饮料就成了很多人的冰箱常客,这期的“饮品与健康”就应运而生:


很多人爱喝的无糖饮品,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危害?瓶装水对人体的影响原来这么大?无数人吹捧的酸奶真的健康吗


无糖饮料好喝不长肉?
经过这些年的科普和身体力行的体验,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过度摄入糖分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长胖、爆痘、变笨、变傻等一系列相关并发症。
所以当市场上突然推出一批声称“无糖”却口感清甜的饮品和零食时,大家都心动了,毕竟对嗜甜的吃货们来说,戒糖控糖实在太难了。
本以为从此就可以无负担、不长肉地享用蛋糕和小甜水,3月底发表在PLOS Medicine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却来了一击当头棒喝。
这篇关于人造甜味剂和癌症风险的研究,由来自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及巴黎北索邦大学的科学家团队所著,深刻地揭露了人造甜味剂与癌症风险增加的关系。

人造甜味剂一般是通过人工化学改造或者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甜度高、用量少、价格低,特别是它们不参与代谢、不提供热量的优良特性,在食品生产工艺中应用广泛,比如常见的无糖饮料、奶酪等。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造甜味剂共9种,包括我们在食品成分表上常常看到的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纽甜、蔗糖素等。
这次研究就主要研究了人类最常食用的阿斯巴甜(占总摄入量的58%)、安赛蜜(29%),以及三氯蔗糖(10%)与癌症风险的相关性。
研究的参与对象为102865名成年人(女性约占78.5%),研究者首先收集了他们详细的健康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教育程度、体力锻炼情况、吸烟史、随访期糖尿病、癌症家族史等。
随后重复收集参与者24小时的饮食记录(包括品牌名称),获得了膳食摄入量和甜味剂消耗量,然后以甜味剂消耗量(除5位参与者摄入了超量三氯蔗糖外,其他均在每日容许摄入量以下)为依据进行分组:高摄入组、低摄入组和无摄入组。
经过7.7年的追踪,结果发现:与无摄入组相比,摄入更多人造甜味剂的参与者全癌风险增加了13%;阿斯巴甜引发全癌风险增加15%,安赛蜜则是13%,三氯蔗糖与癌症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同时阿斯巴甜增加乳腺癌风险高达22%,增加肥胖相关癌症风险高达15%。

图片来源:giphy

所以,这些小甜水们其实坏得很,看似“零卡零糖”吃起来无负担,但代价都在未来等着呢,更何况,它并不是真的不会让人发胖!
以人工代糖替代糖类会引发神经元系统的补偿机理,虽然骗过了味蕾,但是身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能量(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无法达到同等水平),从而引起对更多能量的渴求。
简言之,该摄入的热量一点没少,该胖的谁也跑不掉。
而且之前还有研究已经证实,摄入高含量阿斯巴甜的人群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易怒、沮丧情绪,长期大量饮用含有人工代糖的饮料会増加脑卒中及痴呆的风险。
依赖食品添加剂,根本不如自己实实在在健康饮食来得重要,小甜水和小蛋糕,能不吃就不吃吧。
每天喝一杯它,大脑真的会越来越小!
又到了麻辣烧烤小龙虾当道的季节,吃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怎能不来一杯冰啤酒助兴?
还有逢年过节的高度白酒、调制酒饮料,浪漫节日里的红酒,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在是有太多机会接触到酒精了。
大家总以为虽然酒精会损伤神经系统,诱发肝病、乳腺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危机,但喝得不多,控制好量、适度饮酒不会有太大影响。

图片来源:giphy


但事实远非如此,即使是适度饮用,喝酒还是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这项研究名为《英国生物银行中酒精消费与灰质和白质体积之间的关联》,于3月份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学者调研了36678名(52.8%为女性)年龄在40~69岁的健康成年人,用调查问卷记录了他们的饮酒量,并收集这些参与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用于计算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和白质体积。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摄入1~2杯啤酒,参与者的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分别减少0.127及0.074个标准差;每天摄入2~3杯啤酒,脑灰质和白质体积分别减少了0.223及1.28个标准差。
喝酒越多,对大脑体积的影响就会越大。受影响区域包括前额叶皮层、岛叶、颞叶、丘脑和海马区域,而大脑萎缩则意味着提前衰老、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智力减退等问题。
如将饮酒导致的脑体积减小与衰老引起的脑萎缩作对照,和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摄入0~1单位酒精,大脑老化提前了0.5年;每天摄入3~4酒精单位的人,大脑老化提前了4.9年。
万万没想到,多喝一杯酒可能也会让人提早痴呆,即使是适量饮用也没用,这样看来,滴酒不沾才是对身体健康最好的做法。
血液中微塑料首曝光,瓶装水你还敢喝吗?
在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践行环保节约的行为准则,但不利于环保却方便好用的塑料制品,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近几年,“微塑料”的概念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不断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
通俗点说,微塑料就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但它却是生活环境和食物链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
瓶装水、牙膏、洗面奶、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餐盒、普通化学品或包装、食物、饮用水和空气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

图片来源:giphy


更糟糕的是,前不久,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学者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它可能随血液流经全身,对身体各器官造成影响。
这项研究名为《人体血液中塑料颗粒污染的发现和量化》,5月份发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在这项研究中,学者从22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的静脉血中检测到了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PMMA、PP、PS、PE 和 PET。
这些材料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塑料制品,比如食品包装、保鲜膜、可乐瓶等。
在严格控制可能存在的塑料污染后,研究者在近8成志愿者的血液里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77%,17/22),平均下来,每个志愿者每毫升血样里有1.6ug的微塑料。
血液中的微塑料会伴随着血液循环游走全身,它可能会随着代谢被排出体外,也可能会沉积在重要器官之中。
虽然对各器官的影响目前还未清晰呈现,但在之前的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中,科学家已经发现微塑料暴露与不孕症、炎症和癌症有关。
这算是提前给我们提了个醒,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爱护环境,节能环保或许才是人类长远发展的生存之道。

图片来源:giphy


酸奶竟然真的好喝又健康?


作为深得女性小孩青睐的健康饮品,酸奶的“成名史”可谓是跌宕起伏:
最初人人都爱它,因为它出道时的人设是“营养健康,低卡减肥”,但后来它红了,酸奶红了是非也多,芝士、奶酪、糖、果酱之类的高热量过气明星就开始蹭热度。
蹭着蹭着,部分酸奶就和它们搅和到一起,“高糖分、热量高、不健康”就成了酸奶的代名词,被一部分健康饮食人士深深厌恶。
但酸奶其实一直都是个好酸奶,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益处也是实实在在的。不信,你看这份研究: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的《肠道微生物群和发酵衍生的支链羟基酸介导食用酸奶对肥胖小鼠的健康益处》。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先给小鼠喂食高脂肪高蔗糖饮食,让小鼠处于肥胖状态,随后将小鼠分为三组:
第一组进行12周饮食后酸奶治疗;第二组进行15周饮食后酸奶治疗;第三组喂食12周酸奶。
最后分别测量它们的体重、肝脏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数据,以获得酸奶对饮食导致的肥胖和相关代谢障碍的影响。
结果发现,在酸奶治疗12周后,喂食高脂饮食的小鼠体重下降了2.9%,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降低,还有效预防了肝脏脂肪变性。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还发现,酸奶产生的代谢物支链羟基酸(BCHA)部分会保持在小鼠的肝脏中,而小鼠肝脏中的 BCHA 水平与空腹血糖以及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呈负相关。
也就是说,仅吃了3个月的酸奶,就能有效控制肥胖小鼠体重,促进代谢健康,降低糖尿病风险!
这不就是咱们期待的那种好吃又能保持苗条健康的美食吗,美梦成真了呀!
虽然酸奶好吃,但市面上的酸奶品牌良莠不齐,确实有很多“坏酸奶”添加了大量糖分和高热量成分,这种酸奶吃了反而会适得其反,大家要谨慎选择。

图片来源:giphy


如果觉得科普内容还不错或者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朋友圈、家庭群,或者点个在看或赞!感谢大家的鼓励!

[1] Debras C, Chazelas E, Srour B, et al. Artificial sweetener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PLoS medicine, 2022, 19(3): e1003950.[2] Daviet R, Aydogan G, Jagannathan K,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ray and white matter volumes in the UK Biobank[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1-11.[3] Leslie H A, Van Velzen M J, Brandsma S H, et al. Discovery and quantification of plastic particle pollution in human blood[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2, 163: 107199.[4] Daniel N, Nachbar R T, Tran T T T, et al. Gut microbiota and fermentation-derived branched chain hydroxy acids mediate health benefits of yogurt consumption in obese mice[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1): 1-18.

本文自:第十一诊室(ID:ConsultingRoom_11   ),未经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