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吸毒30年的他,这一次主动戒毒,当起社区义工

杨黛清 白云融媒 2020-10-10

在金沙洲保障性住房小区内,曾经远离人群的生哥(化名)每天都笑呵呵的,现在社区居民不仅愿意主动接近他,甚至还热心为他谋划未来的生活,他说有了大家的接纳,这次真的不会再吸毒了。

吸毒人员戒毒后怎样重返社会不再复吸,一直是禁毒工作难点,区人社局与金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金沙家综)共同探索的一种新的戒毒人员重返社区模式正在试行,拟帮助社区戒毒人员建立过渡期,最终使他们真正融入社会。


30多年吸毒史,从意气风发到落魄潦倒

       生哥是荔湾区人,在金沙街保障性住房小区已经居住了8年,是一个有着30多年吸毒史的瘾君子,他说是毒品让他沦落到要住保障性住房,也是毒品让他过了几十年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

        记者了解到,生哥今年55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深受父母和哥哥姐姐宠爱,家里人对他几乎有求必应。虽然读书时学习成绩不大好,但生哥脑子很灵活,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铝业国企上班,并很快就看到了建筑行业的前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生哥就下海了,自己组了个装修队,成为广州市第一批专门从事装修的人。“那时候钱很好赚,我都没有算过自己每年赚了多少钱,连白天鹅宾馆的装修都参与过。”回忆起年轻时的风光,生哥眼神中充满了怀念,“如果不吸毒,白天鹅宾馆我都能买下来吧。”

       然而事情的转折很快就来了,当时生哥和一些香港人一起做工程,他们闲暇时会吸一种东西,吸后很舒服。“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毒品,觉得2000元一公斤很便宜。”1989年,生哥第一次因为吸毒被抓并戒毒了几个月,被放出来后马上又复吸了。随着毒瘾加重,生哥慢慢没有心思干活了,1997年完全停止了装修的生意,并很快挥霍掉所有的积蓄。为了筹得毒资,他甚至偷过、赌过。从1997年开始,生哥就没有正式工作过,也一直没有成家,开始时还靠父母的退休金和兄姐支持生活,后来家人怕他复吸,也不再给他钱了。

        30多年吸毒过程中,生哥曾五次被强戒,最后一次戒毒出来是今年4月份,生哥说,他这一次是他第一次希望主动戒毒。“以前吸毒的朋友有五六个都死了,如果我再不戒毒,也会像他们一样。”生哥告诉记者,戒毒不难,难的是戒除心瘾,因为吸毒者不容易被社会接受,回到原来的圈子很快就会复吸。



做义工重新找回价值,拟建立过渡期模式

        区人社局就业中心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初开始,他们尝试将已经成功戒毒的人纳入到就业携行计划中来,与家综合作,帮助这些已戒毒人员融入社区,找回自我价值,建立过渡期模式,之后再帮助他们就业。

       每周三,在金沙洲保障性住房小区内的一个凉亭内,生哥就是这里的主角,他会在这里义务为社区居民进行艾灸。两个月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生哥觉得从来没有这么满足过,他说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毒品,也不再想之前的毒友。采访中,很多居民都说,近距离接触生哥后发现没那么可怕。金沙家综该项目负责人何国良告诉记者,最近有不少居民找到家综,希望能帮帮生哥。

        据介绍,因为生哥完全没有生活来源,被纳入就业携行计划后,社工们并没有急于帮助生哥马上就业。“我们先链接了中医师,帮助生哥培训艾灸技巧以及制作艾条的方法,然后安排他到社区做义工。”何国良介绍,除了每周三在社区做义工,还安排生哥为一些中医诊所、理疗室等场所提供艾条,另外还帮助他链接了一些手工活,解决他的基本生活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准备联系爱心企业,让生哥这些要踏入社会的戒毒人员,为辖内的一些家庭提供定向服务,在过渡期可以获取基本生活费。”

       何国良说,每一个需要走向社会的戒毒人员,他们都有针对性地设计过渡方案,让戒毒先融入社区,提升自我价值之后再正式走向社会。“我们想形成一种可以复制的模式,在其他社区或者街道进行推广。”目前这种方式,也得到了区人社局的支持,对生哥和其他已戒毒人员将持续关注,成熟后在其他镇街通过就业携行计划推广。

新闻优选


1.【悦读分享会】谢寿国: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

2.建筑设计师王河:广州这些知名建筑,出自于这位“一号楼专家”

3.【云山诗意】从沙贝村走出的南粤先贤——陈子壮

 

文|杨黛清

图|源于网络

通讯员|沈阳

编辑|方欢欣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