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云族记】沙贝陈氏:阀阅天南第一家,显赫到让人震惊!

2017-08-19 陈若兰 石建华 白云时事


        位于金沙洲沙贝村下元里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建,1927年重建,1986年曾全面修葺。这是省内少有的由皇帝恩准兴建、重修的宗祠。1985年,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列入市内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时白云区唯一市级文物保护祠堂。曾受誉横匾“三阶复始,六叶重光”,前后对联云:“文明北斗魁三象,阀阅天南第一家”“垂德功言於不朽,仰公卿长之无惭”。这座宗祠背后,藏着的是陈氏入粤迁至沙贝村逾千年来的显赫过往和陈氏的世代传承。

陈氏世德堂。

受命入粤,嘉靖年间定居沙贝

        如今所见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是沙贝村陈氏族人为纪念宋代开村先祖陈康延于1535年所建。


        公元1160年,南宋绍兴三十年,陈康延登进士,几任调动,于南宋淳熙年间由北方入粤任职,官至朝散大夫。入粤后,陈氏一族定居广州河南洞天堂檀香村(现今广州造纸厂附近)。

    

        历六传,至第七传,七世祖陈浩,元诰赠太常寺卿。其眼看陈氏一族多代单传,人丁稀少,于是潜心修堪舆学,后只身来到浔峰地区,且见眼前一片莽莽平川,东面和远处西南面两水相夹,水之畔一脉沙滩,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平川周边几处若断若续的山丘,杂树间关,是定居佳处,就此安居落户,是年公元1314年,沙贝村地属南海县。

   

         “陈氏一族迁至此处,子孙昌盛,人丁兴旺。”陈氏后人、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名誉理事陈树坚介绍,陈氏族人几代功名显赫,如陈氏十二世祖陈锡,历任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吏部稽勋司郎中、福建参政,并于公元1522年至公元1566年,即明嘉靖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任福建左布政,后升应天府尹。

    

        为纪念宋代的开村始祖,陈氏族人始建宋名贤陈大夫宗祠。1539年,也就是明嘉靖十八年,宋名贤陈大夫宗祠落成,俗称世德堂。


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

        修建后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坐南向北,两路三进,石门额阴刻楷书“宋名贤陈大夫宗祠”。

    

         “凡古人修建祠堂,一般以姓氏加‘宗祠’二字的形式命名,但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命名方式却有别于其它,主要因陈氏族人英才辈出。”区文遗办业务部部长冼永成介绍,宗祠门夹石两边挂着一副木制门联“一门七进士,四代五乡贤”,这其中记载的便是沙贝陈世德堂的荣耀。联中“七进士”指自陈氏始祖陈康延(南宋)至陈子壮(明末),陈门共有7名进士,“五乡贤”谓陈氏家族中有不少贤者,虽未任官职,但或文或医,皆誉满乡里。父子同朝、兄弟同科、兄弟父子伯侄祖孙皆乡贤的故事在陈氏族人中口耳相传,有言“一门七进士,遍历宋元明;伯侄皆府尹,位列南北京”。

宗祠内列有陈氏先祖曾任的官职及获得的荣誉。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内处处可见家风家训。冼永成介绍,陈氏族人以“忠、孝、廉、节”四字作为陈氏子孙后代家训,造就了一批志士仁人,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陈氏族人在朝为官资料,明朝相关史料皆可查。而这历代家风家训,在陈子壮所作诗句“生长海之滨,所遇无全慧。徒知读父书,颇与闻祖制”中亦可窥见。


千秋家国事,民族英雄临危受命

        陈氏族人世代以家国为先。在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前,安放有2009年落成的陈子壮半跪像,意为这位岭南民族英雄临危受命,抵挡清军,挽救大明江山的壮举。

图为安放在宗祠前的陈子壮半跪像。



        陈子壮为陈氏十六世祖。陈树坚介绍,陈子壮20岁时即中举人,24岁中进士,并在殿试中获一甲第三名(探花),后任翰林院编修。


        到南明时期,陈子壮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清军攻占广州后,陈子壮倾家筹资,在九江组织义军,并联络顺德陈邦彦、东莞张家玉等地义军,合力攻击清军。在坚守九江的战斗中,陈子壮长子上庸牺牲。后来张家玉、陈邦彦先后战死,陈子壮仍率部在高明力抗清军,但最终清军攻陷高明,陈子壮亦被俘。


        他面对投降清军的明将佟养甲时,拒绝劝降,力斥佟卖国求荣是民族败类,气得佟下令把他以锯刑处死。临刑时,刽子手无法下锯,陈子壮厉声斥道:“锯人需用板呀,蠢才!”陈子壮终于被锯死,年仅52岁。陈子壮的豪雄正气感动无数后人,他与陈邦彦、张家玉被誉为“岭南三忠”。

    

        1776年,乾隆皇帝褒赏前朝殉节使臣,陈子壮得专祀忠烈祠,并送特谥“忠简”木制大牌匾一方,其上亲以御笔题诗一首:“早敦直节,晚抗军锋,白刃无辞,丹心堪悯”。


阀阅世家,名贤之后回赠家乡

        陈子壮临死前,曾警戒过子侄族人,要其“书可读,不可仕,田可耕,不可置”。其乡中子弟均引以为戒。虽不考功名,陈氏族人始终积极进取,以诗礼传家,文化兴家,诚信立家,或从商,或投身教育。

    

        记者来时,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内,陈氏后人还在一旁编藤。据载,沙贝村从明朝末年开始就有人懂得编藤,上世纪开创了制藤业,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当地人以制藤谋生。陈氏族人不少以编藤为业,1937年沙贝大批制藤技术工人去了香港,如陈氏族人陈熙樵在上世纪移居香港后,继续发展藤业,在香港取得了成功。

陈氏族人曾以制藤谋生。


 

        如今,陈氏后人多居于广州,并已开枝散叶到海外发展,侨胞众多。但陈氏族人家富不忘乡,海外游子们始终牵绊家乡的教育,教育先驱陈熙樵就曾于1930年出资创办沙贝培善学校。无论居住多远,陈氏子孙都会定期回乡祭祖。

        如今,沙贝社区将辖内陈子壮纪念馆作为侨联活动的重要场所,举办如“英风壮白云”清明纪念活动、“大手拉小手 文化齐传承”书法进社区活动等。


新闻优选

1.【白云族记】谢氏:800年前南迁98人中唯一谢氏,现今族迹遍布珠三角

2.【白云族记】卢氏:700余年前落地神山开基

 

文|陈若兰

图|石建华

通讯员|董思言

  编辑|陈会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