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镇大巷村老祠堂重现百年前面貌,大门“曹氏宗祠”四字由探花书写!
12月11日一大早,人和镇大巷村的曹姓人家忙个不停,正在为迎接各地的曹氏宗亲做准备。这一天,他们期盼已久的祠堂经过了一年多的整修,重新启用了。记者了解到,这个具有500多年历史的祠堂原本为四进,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改造成了厂房,修缮后的祠堂为三进,但不管是结构还是细节的雕琢,基本重现了它100多年前的面貌。
修旧如旧
老宗祠重现原貌
人和镇大巷村的曹氏宗祠曾经是禺北地区最大最漂亮的祠堂。可是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曹氏宗祠损毁非常严重,原本四进的祠堂只完整地保留了第一进,不仅墙体坍塌,里面的木雕和壁画也损毁严重。重建还是维修,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大巷村的曹氏家族。从去年农历八月开始,曹氏家族决定重新修缮祠堂。
修缮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尽量恢复祠堂原本的面貌。第一进由于保存较好,所以重修后只对屋顶的砖雕和屋檐下的木雕进行了修补和重新上色。记者发现,颜色鲜艳是曹氏宗祠重修后的特点,所有的木雕都被刷上了金黄色,壁画和砖雕更是颜色艳丽,里面的木质墙体也被刷上了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参与祠堂修缮的老人曹演棋告诉记者,除了少数几根原本应该是坤甸木的柱子改成了水泥柱,现在的曹氏宗祠就是其原本的样子。
曹演棋介绍,此次祠堂修缮让曹姓族人之间的感情得到升华。“除了建筑方面是请专业工人施工,大部分的细节如天井地面的铺设,墙上壁画、砖雕和木雕都是村民自己动手做的。”曹演棋说,整个祠堂修缮共花费了200多万元,基本上由村民和其他曹姓兄弟村集资,活动当天有来自河南、贵州、海南等地的150个曹氏兄弟村到场祝贺。
历史威水
大门“曹氏宗祠”四字由探花书写
曹演棋告诉记者,祠堂被损毁的时间较早,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现在的祠堂都是按照村里老人记忆中的样子复原的,“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都在祠堂里上过学,从小在这里长大,对里面的一砖一瓦印象都特别深刻。”
实际上,曹氏宗祠至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清同治元年(1862年)曾经进行翻新。清朝期间,很多曹氏族人经商,曹氏家族是当时蚌湖地区最富裕的家族,曹氏宗祠重建后十分豪华。
而最让村里老人得意的,并不是当年老宗祠的奢华,而是这里曾经见证了大巷村教育和文化的辉煌。记者了解到,祠堂大门“曹氏宗祠”四个字大有来头,书写人为清朝年间的探花李文田。
我们可以看到祠堂大门上“曹氏宗祠”四个字。
1946年祠堂用作学校,叫做鸦湖中心学校,校门牌匾更是由民国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教师有归国华侨,也有本土有学识的文人,新旧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交融, 曾经有同一届学生同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名校,是当年鸦湖地区教育成果的巅峰。
记者了解到,曹氏宗祠修缮后,将建立管委会,每天有人开门打理,这里也将成为村民喝茶聊天的休闲场所。
新闻优选
2.围观,江氏大宗祠重现升樑传统,60岁以上的人都不一定知道!
文|杨黛清
图|杨黛清
通讯员|朱文
排版|欢欢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