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访白云非遗】听过数百年前的情歌吗?现在已经很少人会唱了

全碧芳 白云融媒 2020-10-10

粤讴是粤语地区过去两百多年一度流行的说唱形式,也被誉为“粤语情歌”。南海横沙乡(今金沙街横沙村)招子庸在道光年间编撰的《粤讴》一书,是最早、最系统并完善保存、收录粤讴这一广东民间曲艺的书籍。

日前,粤讴被列为白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如今已鲜有人熟知其唱法的粤讴而言,无疑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甚大,也让粤讴的曝光度提高,进入了更多社会大众的视野,更有利于强化其在广府说唱艺术的地位和作用。

源于珠江疍歌和咸水歌

被誉为不怕俗的粤语情歌

在横沙村招氏大宗祠里,招子庸的灵牌静静地安放着。在这安静的时光里,他和粤讴的传奇故事,依旧在闪着光,至今为不少专家学者所痴迷和研讨。他搜集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写成《粤讴》一卷,被誉为粤讴鼻祖,是将粤讴发扬光大的功臣。

   何谓粤讴?横沙村招氏老人说,粤讴其实是广东曲艺说唱之一,起源于珠江一带的疍歌和咸水歌,被誉为“粤语情歌”。粤讴多由女子弹唱,以粤方言谱,月下飞觞,水上闻曲,成为珠水儿女感怀身世的“解心曲”,可以说是很有生活气息、雅俗共赏的说唱文体。

现代著名散文家许地山说:“粤讴用典也不怕俗,凡众人知道底街巷语,或小说,传言都可用。”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粤讴可以徒唱,也可以合乐,多以琵琶、洞箫、扬琴伴奏,旋律悲凉沉郁,节奏舒缓,很适宜表现伤春怨梦、别绪离愁的情调。

相传,粤讴始创于清嘉庆年间,后经冯询、招子庸等人发扬光大。招子庸所辑《粤讴》是最早的粤讴结集。1938 年,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说:招氏《粤讴》一卷“好语如珠,即不懂粤语者读之,也为之神移”。许地山、郑振铎并非粤人,也能欣赏,足以证明粤讴很有生活气息,且雅俗共赏。

可以说,招子庸成就了粤讴,粤讴也成就了招子庸。招子庸的德才为后人所推崇,与他所作《粤讴》是分不开的。招子庸搜集了不少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编著《粤讴》一卷,并于1828年出版,共100多首,其题材多为诉说男女爱情,笔调委婉动人,如《薄命多情》《心点愿》《桃花扇》《分别泪》等,其中以《吊秋喜》一阙最为凄恻情深。

粤讴比南音更容易失传

粤方言地区会唱者已很少

横沙村招氏老人介绍,招子庸是公认的“粤讴鼻祖”,但在当时粤讴只是“流行歌”的地位,正统文人对之是不屑的,招子庸却能大胆朝着通俗文学的路子走下去,也算特立独行,也正因如此,对《粤讴》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招子庸创作《粤讴》的缘由,还要从与之相恋的歌妓秋喜说起。传说秋喜是珠江花艇上一名歌妓,与招子庸相爱,以为终身有托,谁料得交巨款才准赎身从良。秋喜不忍向穷书生开口,又不堪于豪奴暴客相逼,愤而投江尽。招子庸闻其死讯,一字一泪写下《吊秋喜》,“你名叫作秋喜,只望等到秋来,还有喜意,做乜才过冬至后,就被雪霜欺……”

因为语言来自民间,题材取自俗事,所以《粤讴》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吊秋喜》,《粤讴》里还有诸多情意绵绵的词句。如“烟花地苦海茫茫,从来难揾个有情郎,迎新送旧不过还花账,有谁惜玉及怜香”(《烟花地》);“夜夜虽则成双,我实在见单”“世上惜花人亦有限”(《缘悭》);“但得早一日逢君,自愿命短一年!”(《楼头月》)等等,都表达了这些女子希望得到忠贞爱情、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著名学者、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春生评价说,招子庸《粤讴》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成功的艺术语言,通俗、生动、明了,富于表现力和乡土色彩,所谓“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因为《粤讴》一书影响太广,很多时候人们提起粤讴,几乎将招子庸和这本书视为一体。遗憾的是,由于粤讴的一大特色是转腔,曲调听来简单,实则复杂,演唱起来对气息与情韵要求极高,粤讴比南音更容易失传。如今,这一唱法在横沙村已经失传,已经没有人会唱粤讴。放眼整个粤方言地区,甚至粤港澳地区,可能还会唱粤讴的人也并不多。

列入区级非遗项目

强化在广府说唱艺术的作用

在横沙村招氏后人看来,粤讴、招子庸都是横沙村的骄傲,更是岭南文化的骄傲。

金沙街横沙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招景泰介绍说,来自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中心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潜心研讨招子庸和粤讴,有关学术著作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招子庸的大雅,正在于不避俗。粤讴经他集大成后,发展成为形式稳定、自成一格的歌体,在木鱼、龙舟、南音等说唱体裁的基础上,把广府说唱艺术推向了一个更绮丽的阶段。

不仅如此,《粤讴》还远传至英、葡、日等国家和地区。横沙村招氏老人介绍,100多年前,时任香港总督金文泰来到广州,经常在珠江花舫、曲巷茶楼之间听到粤讴。一方面是出于学习语言和文化的需要,一方面是因钟情这种曲艺,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金文泰翻译了招子庸的《粤讴》,并于 1904 年在牛津出版了译本,名为《粤语情歌》(Cantonese Love Songs)。这表明粤讴早在百年前就远播海外。另外,金氏译书的题名,也点出了粤讴的性质,是为粤语情歌。

20世纪20年代,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将《粤讴》翻译成葡文,寄回葡国刊行。20世纪,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的学者也曾将《粤讴》附刊在其《华南民间音乐文学研究》一书中。

日前,粤讴被列为白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横沙村招氏后人内心为之振奋。招景泰认为,如今已鲜有人熟知粤讴唱法,此举对其保护的意义与价值甚大,也让其进入更多社会大众的视野,有利于强化其在广府说唱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希望在未来,古老的粤讴还能跨越时空,继续为岭南文化增添一抹璀璨的色彩。

 

新闻优选

1.@钟落潭街坊,配合地铁14号线开通,你们的出行有大调整

2.江高街坊看过来!地铁八号线北延段将通过白云工业园并设站

3.开始招标!江府站、新市墟站等4个地铁站将建成枢纽综合体

 

   文|全碧芳

   图|谭札烽

   通讯员|董思言

   排版|小兰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