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壮丽70年】好风凭借力,白云换新天!

白云融媒 2020-10-10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作为广州郊区而存在的白云,在世人眼里不过是一片偏僻的欠发达之地。
       安定繁荣,这是对于当下的白云区最贴切的描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成为广州中心城区之一的白云,路网纵横,高楼林立,已然是270万白云人所依赖的幸福家园。
       7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如同一场席卷大地的春风,在白云山下,在流溪河边,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模样。那个曾让人为之却步的荒郊,已是众人向往的繁华新城,白云用70年时间,书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发展篇章。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白云新城已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总部经济集聚区。石建华 摄



A

   从视为畏途到众人向往

      站在白云绿地中心的高层向外眺望,白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尽收眼底:拥挤的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聚集的结果,现代化的住宅、商场、展馆、公园、写字楼,是当下白云新城崛起的标志,而一个个忙碌的工地,则勾勒着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未来。

    

白云绿地中心、宏宇·云璟汇、南航大厦等总部经济大楼不断在白云新城崛起。石建华 摄

      在70年前,在同样的地方,所能见到的只有古老的村落、连片的农田、无人的荒山,还有一贫如洗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白云区区境的总人口数为30.58万人。至2018年末,白云区常住人口已达271.43万人。增长接近8倍的数字,浓缩的是白云从贫穷落后的荒郊,一步步蜕变为繁华新城的不凡历程。
    

      长期以来,白云区一直都被人视为欠发达之所。《白云区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区境内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直到上世纪70年代,去白云工作与生活仍然被广州人视为畏途。
    

       当改革开放的大幕拉起,尤其是在1987年建区之后,白云区开始真正腾飞。白云过去被视作荒郊的一大主因就是交通闭塞,1982年,全区共有地方公路214条,全长557.3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沙土路。至2017年,全区公路里程达1539.49公里,其中高质量的高速公路与一、二级公路占了近三分之一。更有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网,让你哪怕身处白云最北端,也能在半个小时内抵达广州市区。
    

       随着交通一起在白云延伸的,是脱胎换骨一样的巨变。过去荒无人迹的白云山,如今一年吸引的游客已经超过2000万人次;原本需渡船出行的金沙洲,摇身一变成了10万人居住的现代化住宅区;曾经因贫穷落后被戏谑调侃的同德围,逐步建成了远近知名的幸福社区;本来荒山一片的同和街,已然成为广州大道北上闪耀的商业中心。
    

       从荒郊中走来的白云区,在今天早已是无数人所向往的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区,它今日的繁华与喧闹,全部都是历史所标下的注脚。当下的每一天,白云都在全力以赴,务求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务求使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建设,达到白云人民所期望的高度。


 摄随着空港大道的开通,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进驻,鹤龙片区打造广州法律服务集聚区应运而生。石建华 摄

白云商业愈发兴旺,几大商圈先后崛起。图为白云大道北商业地标安华汇广场。李程光

B

  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裕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白云区人民基本只能靠农业为生,工业几乎是一张白纸,人们生活水平不高。
    

      “1948年,江高镇开设了一家大成机械厂,生产粮食加工机械,并开展维修服务。到1949年,区内共有碾米厂38户,主要集中在江高、人和一带。”这是《白云区志》中,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工业为数不多的记录。
   

       从一穷二白中起步,新中国成立后的白云工业艰难前行,到1970年,区内工业企业仅有206家,多是拖拉机厂、机械厂,此时工业总产值仅有1917万元。随着改革开放与白云建区的到来,外资涌入白云,私营经济崛起,土地潜力释放,白云工业发展突飞猛进,至2018年,白云一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达774亿元。
    

      无数人在这股发展的热潮中逆转了命运,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异乡客,都可以在这片发展的热土上大展拳脚。江高镇的胡氏五兄妹,从一间破落的打铁铺里走出,抓住全国电力大发展的契机,他们共同创办的白云电器一跃成为国内电气机械制造产业的领跑者。外地人姚良松以100万元的注册资金起步,在白云稳步发展,用25年时间,打造出年营收超百亿的国内家居产业的执牛耳者——欧派家居。
   

       不只是工业,包括航空运输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上的百花齐放,使白云区的经济抵达前所未有的繁荣,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1962亿元,稳居广州各区前五,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11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从1990年的1731元,增长至26242元。
    

       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起点,白云的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能量。2018年全区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以上企业1185家,这一数字是新兴产业在白云崛起的信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壮大,华为公司“3中心1平台”开通运营,软通动力等13家优质企业相继落户。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快布局,广州铁投总部项目摘牌出让,广汕铁路等5家龙头企业注册落户,中国中铁等数25宗项目意向进驻。
    

      在当下,严格落实“1358”发展思路,坚定实施“强二优三”产业发展路径,白云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高潮,今年上半年就有130个项目开工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34.17亿元,同比增长164.76%,其中42.22%为新开工项目。


C

从穷困郊区到幸福家园

       在民国时期,因为长期的战乱、落后的生产方式、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因素,白云人民的生活艰难而困苦。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经济社会的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
    

      1949年时,作为郊区,白云仅有普惠医院、萝岗医院、番禺卫生院禺北分院等寥寥数家医院,医疗系统主要是由200多间私人诊所、60多间药店所构成。到1984年,全区医疗机构还仅有25个,工作人员总人数2610人,医疗病床位1004张。但是到了2017年末,我区医疗卫生机构已增长至570个,工作人员24541人,医疗病床位数18168张,分别达到了1984年时的23倍、9倍、18倍。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我区年复一年地不断增加民生投入。现如今,白云区一年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的资金已超过130亿元。
    

       曾经被视为教育荒漠的白云,2018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60%,中考成绩进入全市三甲,全区示范性高中增加到8所。近年更引入广铁一中、广东实验中学等一批名校资源,新增优质公办学位4950个。
    

       曾经无所依靠的白云人民,在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提高完善中获得更温暖的关怀。2018年白云区将每人每月低保标准提高到950元、城镇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到1721元,并帮扶1.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全区建有养老机构33家,床位1.71万张,长者饭堂增至143个,日均服务3000人次。
    

       为了建设人民的幸福家园,白云区全力以赴于改善城乡环境品质,展开力度空前的碧水攻坚战,2018年内便组织“洗楼”29万栋,拆除涌边违建86万平方米,清理“散乱污”场所17415家,数量全市第一,环保行政处罚数、查封案件数更是居全国区县首位,39条黑臭河涌得以基本消除黑臭。
    

       为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白云区针对禁毒进行了三年的整治攻坚,使毒品中转集散问题有效遏制,毒品“三大指向”同比下降九成以上。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去年就打掉涉黑恶团伙191个,刑事拘留1551人,数量均为全市最多,案件类警情大幅下降20.9%。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白云过去70年间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值得所有白云人自豪的。而借助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风,目标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载区,白云正在奋力前往一个更好的时代。

当前,金沙洲正在努力打造“广佛同城门户节点、泛金沙洲生活服务中心、山水新貌宜居新城”。邓志申 摄


新闻优选

1.【壮丽70年】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三元里探索

2.【壮丽7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迎来发展新潮头

3.【壮丽70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白云人这样逐梦探索


 


文|《白云时事》编辑部

图|石建华 邓志申 李程光

编辑 | 欢欢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