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审稿,就拒了一篇大牛的文章......【中国科讯】
过去以为不少审稿人或太忙或不愿意审稿太快,写过一篇文章《审稿你拖吗?》。
现在见识了更厉害的,也就是我的老板,直接把主编发给她的文章给忘了。等到编辑再发信催时,才突然记起来有篇关于Forward osmosis的文章要审(汗~)。
于是老板急了,让我帮忙审那篇文章,因为组里只有我做Forward osmosis方面的工作,我欣然答应。
我们年初在那个杂志上发过一篇相关领域的文章,所以才有了这次审稿的机会,老板不珍惜,我还是很珍惜的,呵呵。
先看文章题目,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再看作者,原来文章出自一头大牛的课题组。
这头大牛有多牛?他在美国一牛校开创了一个专业, 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并时不时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两篇综述性文章。
发现错误的、不科学的表达,随处可见;文献随便引用,就连A是个大分子,跨膜扩散比较慢这样的常识也非要引用课题组发表过的文章,实际上被引用的那篇文章根本就不是要表达那个意思。
明明引用的文献B,一看后面的文献对应的却是C。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从头到尾,没有一篇是按照杂志的要求写的。
最让人惨不忍睹的是,参考文献部分出现很多乱码,有些文献根本都没写全。这样的文章能放过?
尤其是参考文献部分让我对这位大牛大跌眼镜。仔细看文章的三位作者,第一作者是大牛的博士生,第二作者兼通讯作者是大牛的出站博士后,第三作者才是大牛。
我怀疑大牛根本没看文章就直接投出去的,不然那么多明显的错误,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给老板说参考文献的问题,老板说我们不能因为参考文献就拒稿。那好,看文章的内容。
大段抄写他们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的那篇文章,就连那个图都几乎完全一样。
仔细想想,发现他们这次研究的溶质是新颖,可问题是:它们在Forward osmosis上没有任何应用前景,也就是说根本不可能在现实中得以应用。
研究一些不可能应用到实际中的物质的工作机理,有意义吗?
文章没意义没新意,表达还有那么多漏洞,我建议老板拒稿。老板也同意,完全不给大牛面子(那个大牛前不久还给老板发了一篇他自己今年发在Science上的文章)。不过老板拒稿的另一个理由却是:拒了省得麻烦,如果弄个大修改,修改后还得返回来看(倒~)。
老板建议写上几条意见把稿件拒了就得了,我觉得既然我审稿了,就把我能发现的问题都一一列出来,也算是跟文章作者的一种沟通吧。总之,希望对作者能有所帮助。
于是给编辑写了一封拒稿信,并详细列出了大小十多条问题。
第一次审稿见识到了,大牛也是平凡人,有时候挂他们名字的文章也许更差。
所以,挂名要谨慎,挂名就要负责任,否则可能因一篇文章就搞坏自己的名声……
本文来自赵帅飞科学网博客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荐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3.中国科学院大学排第二!最新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百强出炉(2017年11月)!
4.他是今年中科院新晋的最年轻院士:持之以恒,做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