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湘雅医院儿科联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连续发布线粒体病基因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来源:湘雅快讯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团队联合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人类遗传学系黄涛生教授团队连续在国际遗传学领域TOP期刊《Human Molecular Genetics》(5年IF:5.361)和美国基因治疗协会会刊《Molecular Therapy-Methods and Clinical Development》(IF:4.875)以论著形式发表了题为“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AAV-Slc25a46 mitigates mitochondrial neuropathy in Slc25a46-/- mice”和“Systemic Delivery of AAV-Fdxr Mitigates the Phenotypes of Mitochondrial Disorders in Fdxr Mutant Mice”的原创性论文。小儿神经专科羊蠡主治医师为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并列第一单位。该两项研究全新设计了能通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分别将野生型SLC25A46和FDXR基因的编码DNA序列通过静脉通过转导至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各重要脏器,是对于全身型线粒体病基因治疗的又一重大突破。

线粒体疾病的发病率为1/4300,是罕见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之一。多年来,线粒体病一直缺乏针对性的治疗,大剂量的维生素和辅酶联合的“鸡尾酒”疗法能缓解一部分症状,但并不能从病因上对线粒体病进行纠正。目前,越来越普及的二代测序让大部分线粒体病患儿能够找到精确的遗传学病因,因此针对病因的精准治疗才是彻底治愈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联合团队从发现致病基因入手,到建立小鼠模型,再到对小鼠模型进行基因治疗,对引起线粒体动态-融合分裂功能障碍的SLC25A46基因突变相关综合征和引起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功能障碍的FDXR基因突变相关的线粒体感觉和周围神经病综合征,进行了“分子诊断-动物建模-基因治疗”的全方位诊断治疗体系,该治疗体系可沿用至大部分核基因突变相关的线粒体疾病,上述研究是对于全身型线粒体病基因治疗的又一重大突破。


包裹野生型FDXR cDNA的腺相关病毒载体实现了CNS中FDXR蛋白的长期表达,治疗了突变小鼠的周围神经病表型


患有SLC25A46相关线粒体病的Hadley Family捐赠50000美元支持后续研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线粒体疾病、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等神经系统遗传病的诊治。2018年,尹飞教授、彭镜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南六省线粒体病协作联盟,搭建了儿童线粒体病数据库,覆盖50个协作组单位。该团队与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迈阿密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世界著名科研机构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关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


相关文章推荐:
华东师大科学家实现光控基因编辑
开发高效的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器
AAV载体高剂量给药的安全性问题浅析
饶子和委员:推动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化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学术交流研究,不构成任何建议,无商业用途,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