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锦绣诗心:记樊锦诗教授的演讲“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价值”

2016年9月13日晚19:00,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北大文研讲座(01)“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价值”在二体报告厅举行,这次讲座也是北大文研讲座系列活动的首场讲座。本次讲座由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教授主讲,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主持。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在260名观众之外,文研院还设置了隔壁直播教室,满足了120名观众的需求。本次讲座的在线直播还吸引到观众近8000人。




首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邓小南教授代表文研院向樊锦诗教授授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教授的聘书。樊锦诗教授是文研院首位特邀学者,由她来启动北大文研讲座系列活动,自然意义非凡。随后,主持人荣新江教授向观众介绍了樊锦诗教授的人生历程。他表示:樊院长的事迹无需赘言,她1958年入学北大,1963年毕业,之后就扎根敦煌,从事学术、考古、行政和保护等系列工作,是当之无愧的“敦煌的女儿”。而作为一个北大人,樊锦诗教授的这次讲座之行,就好像敦煌的女儿回了娘家。樊锦诗教授的系列活动已经为北大刮起了一阵“敦煌风”。




在热烈的掌声中,樊锦诗教授开始了讲座。在第一部分中,樊锦诗教授详细介绍了敦煌莫高窟产生的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从历史而言,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先民在敦煌活动。在公元前111年,汉王朝采取“列四郡、据两关”的举措,彻底将现甘肃兰州以西的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并采取移民等措施,确立了敦煌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地理而言,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是东西方的中转站,也是知识、宗教和文化的交汇地。此外,印度佛教艺术也对敦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讲座的第二部分主要涵盖敦煌莫高窟的创建和主要内容。据公元698年的唐代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名叫乐僔的和尚“行止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在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次有法良禅师“又于僔师龛侧”,开了第二个洞窟,是为二僧开端。之后莫高窟连续十个世纪保持佛事活动。至14世纪元代以后,莫高窟停止建造。迄今,莫高窟保存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1900年在藏经洞发现的50000余件文献和艺术品更是价值非凡。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介绍了莫高窟的基本情况之后,樊锦诗教授还详细阐释了莫高窟的石窟建筑形制、彩塑类型和壁画分类。




第三部分中,樊锦诗教授简述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主要内容和流散过程。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即今编第17窟),但由于清末战火频仍,列强劫掠,许多文物没有得到良好保护,而流散到国外。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二是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原始情况。

在第四部分,樊锦诗教授以例证的方式介绍了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文物的文化价值。就历史价值而言,莫高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宗教、历史、地理文献,反映了先民的生活状态和经济生活场景。在众多文书和文学作品之外,藏经洞中还包括多种非汉文写本。而从艺术角度入手,敦煌艺术风格的流变和日臻完善也是中国艺术史上丰富的资料。就科技价值而言,敦煌莫高窟记载了众多生产、生活活动,涉及农业、交通、天文学、医学等诸多方面。最后,敦煌莫高窟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典型,樊锦诗教授在这里引用了习近平同志所说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而互鉴而丰富”,正是经过了一千年的创造和交融,莫高窟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思想、艺术态势。

最后,樊锦诗教授简要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她表示,一次讲座很难充分介绍敦煌莫高窟及藏经洞文物的内容及价值,她希望通过展示的图片证明莫高窟是我国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瑰宝。




或许在学术研究之外,观众们从樊锦诗教授身上感受到的更多是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讲座开始时,考虑到樊锦诗教授的年龄,主办方为教授准备了沙发,但是樊锦诗教授坚持站在讲台前进行讲座,并且笑着说:“坐着讲没劲儿”——年近八旬的她就这样足足讲了两个小时。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樊锦诗教授也非常注重调动观众们的积极性,不仅选择了丰富的插图和例证,还专门“讲点儿有意思的”:从自己的上海人身份入手,串联敦煌的经典故事;以婴儿车、刷牙等风趣幽默的壁画图片让观众们感受到更加真实可感的敦煌。观众们也纷纷表示,在听到樊锦诗教授的讲座之后,感觉敦煌文化和与其相关的学术活动并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温暖而有趣的。在此之外,樊锦诗教授一直表现出对北京大学的感激和眷恋,讲座的字里行间都是对敦煌的热爱之情,这种丰富而具有持续性的情感体验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正如荣新江教授总结的那样,樊锦诗教授不仅是北大的骄傲,还在敦煌凝聚了艺术和学术的力量,能够听到这场讲座的人,都是最幸福的人。樊锦诗教授的讲座是北大文研讲座的第一讲,这场高水平的讲座为文研讲座系列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研院此后的系列讲座也将保持一贯的水准,力争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一流的学术支持。

 




撰稿:谢雨新

摄影:吕 莘

责任编辑:徐海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