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来信 | 孙萌萌:气候研究与人类社会
近日,世卫组织评估认为,本轮新冠病毒疫情已具备大流行病特征,国际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在此特殊时期,文研院依托国际学者网络,邀请身处海外的学界友人,呈现他们对包括疫情在内的历史上公共危机的思考。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多位学者率先响应,为文研院的读者录制了视频。在视频中,她们从科学史、医学史、数字人文等多学科角度,探讨和分析疫病、灾难的成因和影响,让我们看到国际学术共同体在此危机时刻的团结和友谊。文研院将在“海外来信”栏目下,陆续推出这组视频,希望带给读者国际化的视角。感谢薛凤(Dagmar Schäfer)教授及其同仁的大力支持。
本期视频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的孙萌萌。她将与读者分享恶劣天气以及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人类对于气候的态度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很大变化。在20世纪,天气预测系统和相应的控制方法尚未成熟,当时由恶劣气候给人们所带来的损失并不比流行传染病小。通过技术进步,现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但仍不能精准控制天气。恶劣天气和病毒一样,都是人类无法彻底消除的潜在威胁。孙萌萌认为气候研究不仅仅是实验室里面的自然科学问题,更需要以跨学科的视角来获得实践的智慧。人类对于气候研究的重点在于观测和管理,更在于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存。
讲者简介
孙萌萌于201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系博士学位。现任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博士后。她的研究方向是探索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气候的不同理解和形成原因。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MPI) 是德国一流的科学研究机构,下设80个研究所和研究实验室。其中的科学史研究所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该所致力于探索百年来科学与文化交流碰撞为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新的思考和生产方式。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涉及到文化、艺术、考古和精神遗产等诸多领域。2019年秋季学期,现任所长薛凤(Dagmar Schäfer)教授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并在文研院开设“物质文化史的方法和实践”工作坊,反应热烈。
栏目推荐
疫情下的省思 | 吕植 等:代价沉重的进步:对野生动物保护修法的建言
视频制作:陈洁樱
责任编辑:赵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