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 衡:长三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政策建议

​权 衡 长江产经智库 2021-06-30



权 衡 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编者按:5月30日,长江产经智库举行双月论坛研讨会,聚焦“长三角如何以一体化和高质量服务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邀请国内研究长三角问题的知名学者进行联合分享。现将部分嘉宾发言内容整理刊发,本期编发的是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研究员演讲的主题“长三角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政策建议”。





一、发挥三省一市的差异化优势与合作发展潜力




前不久长三角市地主要领导座谈会的会议精神,我的理解关键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整个国家要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当中,长三角怎么样来率先更好地服务好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此,首先要当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这也是我们过去讲的长三角地区要发挥好开放创新与稳定增长的重大作用,这样的长三角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更加强调和突出。另外一个,就是在开启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当中,长三角怎么样更好地走在全国的前列。从这次会议的四省市领导的讲话精神来看,也还是能看到三省一市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从上海方面讲,主要是强调双循环,在整个长三角这个地方服务新发展格局,应该要把双循环,特别是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文章做足。江苏方面主要是考虑定位在长三角和国家大循环的一个重要的节点,在现代化建设当中当好践行者和探路者。浙江还是强调打牢固高质量之基,走好现代化之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尤其强调了共同富裕在整个新发展格局当中的重要的作用。安徽提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国家层面强调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建高水平的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共同体。这次会议重点非常突出,尤其是从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讲,在国家整个“十四五”的总体布局中,我们长三角这个地方,要先行一步,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探路和经验。这是与往年会议主题相比不一样的地方,也是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方面。我的体会,就是三省一市必须着眼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加快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发挥各自差异化优势,实现一体化合作发展的目标。




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服务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四个维度




长三角这个地方,无论是经济的地位、作用以及所处的位置来讲,应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但是,如果按照高质量一体化的要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对高质量和一体化要有准确和全面的把握,我个人理解至少有四个维度理解:

第一,高效率和高效益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我们今天讲的,应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高地,而且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讲高效率高效益地发展,这是我们讲的高质量一体化的一个关键的维度,长三角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带头作用。

第二,协调可持续一体化发展。这对于整个长三角的这个地方讲,我觉得城乡协同、产业的协同、区域的协调、生态环境保护,这些方面都需要可持续发展,最终使得内需和市场规模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所以说可持续发展,也是今天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维度。长三角同样需要在这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第三,科技创新的一体化发展。现在从外部环境讲卡脖子技术,内部讲形成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好,核心是讲科技的自立自强,这次长三角会议上提到了科技创新的共同体,推进科技的自立自强,实际上就是要突出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加强国内产业链、价值链的畅通,特别是中国的产业链、价值链与外部的产业链、价值链要畅通无阻,这方面科技创新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重要。

第四,市场体系的一体化与制度规则的一体化。这方面我们过去经常讲,最早讲长三角一体化,最核心的是市场体系的一体化。今天我们讲建设高标准的要素市场,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包括以高水平开放为代表的规则、规制、标准、管理,长三角地区也要形成这样的一个开放发展的高地。

这样的话,我觉得今天我们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这四个维度方面的内容,恰恰和高质量以及一体化是一致的,这就是我想讲的一个就是我们把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内涵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要理解清楚,这点是我们在理论上的一个考虑。




三、长三角对标全球先进城市群的差距与着力点




如果把这些维度放在国际大的城市群的这个背景下来考虑的话,与全球六大城市群比较,包括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巴黎城市群,亚洲东京城市群,美国纽约城市群和芝加哥大城市群,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要发挥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要解决如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亟待提升劳动力生产率。长三角城市群劳动生产率在全国来说已经很高了,但是在世界级城市群里面还是比较靠后的。要构建新发展,要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要尽快地提升,这是第一个考虑。

第二个考虑要讲的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能级。整个长三角按照人均GDP看,对比六大城市群,我们是16840美元,其他基本上在4-6万,这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能级差距比较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尽快提升,这样方可发挥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第三是我觉得是城市化水平还要再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城镇化率与全国比较应该讲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与东京城市群等比较,我们还有提升的可能性,有20%的提升空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包括长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因此城市化水平仍然有亟待提升的空间。

第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升生态质量。比如,从PM2.5的排放看,长三角跟全国比还是不错的,但与五大城市群所在国家比,那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生态高质量发展,也是高质量一体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第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我们看世界500强企业的集聚以及世界100强大学的数量集聚,和美国东北的城市群比,和日本的城市群比,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这决定着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发展格局的增长新动能问题。

第六个是要亟待城市群竞争力水平。我们从几大全球城市群对比来看,一些重要的指标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等这些指标来看,长三角的大多数城市排序都不是很高;发达国家的所谓全球城市在这些方面排名还是比较高,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七个要解决的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强度和经济密度。无论是GDP的总量,还有我们讲的地均GDP,长三角地区与大珠三角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上海经济密度同样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是我们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的效率可以提升的重要来源。

第八个方面就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从营商环境的排名来讲,几大城市群中,珠三角营商环境指数排在第一,长三角排第二,在一些具体指标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地优化和提升。




四、上海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做好龙头带动作用




首先是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体现的是打造内循环的中心节点,还有一个是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内循环的中心节点,主要功能是赋能长三角,今天我们讲的一个是服务,一个是辐射以及赋能长三角,这个我们讲在中心节点可以起到更多地带动作用,助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样的一个顺畅循环可以推动我国和长三角地区国民经济更加畅通。战略链接,主要是强调内外的国际国内的两个链接作用,最重要的是发挥上海已经基本建成的五个中心,做到国内外生产要素的链接,特别是国际产能的链接、国际市场的链接、国际规则的链接,特别是围绕两个载体,一个是临港新片区对外的集聚和辐射,还有一个就是虹桥国际开发枢纽对内的辐射。要形成两个扇面的集聚、辐射和带动,通过战略链接的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起到带动的作用。

具体在“十四五”规划当中,上海对自己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有这么四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一条是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在新发展格局当中,做出上海的新贡献,具体就通过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的作用,发挥对内、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形成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

第二个就是上海市城市空间体系的重构。上海在6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之外围布局了五个新城,比如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临港新城,每个新城50—100万人口规模的建设。这些新城过去叫郊区新城建设,郊区新城的考虑是主要分解中心城市的一些功能,这次将新城定位于独立的中心节点,也就是枢纽型城市。我想这五个新城建设,对增强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辐射、带动会有新的增长和贡献,五个新城是非常重要的考虑的点。另外一个强调南北转型,我们讲主要是上海的宝山,就是原来宝钢在的地方,以及现在的金山两个石化基地,这两个地方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还有一个“两翼齐飞”,就是指东面的临港新片区的对外开放,西面的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应该说,整个上海的中心体系的结构优化和完善,空间新格局如果能形成的话,也会促进国家的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建设。

第三个是上海完善自身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海初步形成了总部经济、服务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等的五型经济,我个人理解,总部经济也有开放经济,也有流量经济和创新经济,是相互交织的,带动了上海的都市型经济发展,是得上海经济出现总部型特征、创新型特征、开放型特征、流量型特征以及服务型经济特征,最终形成并具备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征。这些都会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能。

最后一个上海也有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要求。郊区还有一个乡村建设,跟全国一样,要考虑到实施乡村振兴,我们今天讲开启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上海同样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往期 推荐


徐 鸣|生态文明:打好长三角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底色

张月友:中国没有过早去工业化

孙国民:浙江农村宅基地改革的探索与建议


版权声明: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法律服务。需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研究院所有内容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对于不遵守本声明和/或其他侵权违法行为,本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江苏省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以南京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平台为核心,优化组合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和专家资源,以中国沿海地区高度开放、发达的实体经济为背景,深入研究探索中国实体经济的走势、趋向与政策,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总结经验,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