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五四先驱 • 赓续精神血脉

贵州改革 2022-03-30

102年前
他们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
选择流血
选择抗争
选择牺牲
那时的青年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而如今的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1914年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8月23日
日本对德宣战
出兵中国青岛


1914年11月14日
德军投降
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今天的中国
绝不是换一个皇帝
一个总统
就能改变的

1918年11月
一战结束
历时4年3个月
14万华工浴血奋战为中国赢得战胜国身份


“我有个预感
中国要出大事了
有关巴黎和谈啊?
是的”

1918年12月25日
政府派团出席巴黎和会


“你们凭什么
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


“我们中国政府
拒绝接受这个
可耻的和约”
1919年6月28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同学们
历史的重要时刻
就要到了”
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爆发

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一夜之间
举国上下群情鼎沸
1921年
李大钊领导北京教师讨薪运动
遭军警袭击

“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
我们就跟他们决战到底
决战到底!!!”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爆发

飞夺泸定桥
是中国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1935年5月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
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
沿大渡河左岸北上
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冒着大雨
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
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
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
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
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
踩着铁链夺下桥头
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狼牙山五壮士
为转移群众和掩护主力部队
七连六班5个20多岁的年轻人: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
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
他们打光了所有的子弹
扔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最终无障可凭,无路可退
他们选择把生命交给祖国的山河

“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
我国青年学子责有攸归
应担负起为国雪耻之重任”

1931年至1945年
抗日战争爆发

“为了新中国
前进”

1946年6月至1949年
解放战争爆发
“中国是我的中国
也是你的中国
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50年至1953年
为期三年的
抗美援朝战争
“那一年
俺们都才十七八岁
俺们这些人
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一声令下
你们
跟着党
跑到了这大戈壁滩上”
1955年9月
全国第一支青年垦荒队
挺近北大荒
“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
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但是我认为
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
起爆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点火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报告北京
报告祖国
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
1975年5月27日
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我们是中国人
代表中华民族
“再不赢就没机会了”
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的话
你们后悔一辈子
中国队高点强攻17比15
1981年11月16日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夺冠
“中国队胜利了”
这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
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在一起
欢迎志愿军忠烈回国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无尚光荣”
“当代中国青年
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共同前进的一代”
生逢盛世
肩负重任


青春向党

奋斗强国

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



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

那年的五四,那时的青年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今天,让我们回到102年前,重温爱国青年的足迹,以此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国情怀,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毛泽东:以《湘江评论》为平台  支援北京学生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湘江评论》创刊号。(资料图片)

五四运动爆发时,开国领袖毛泽东年仅26岁,此时的他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不到一年,刚刚结束了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返回长沙不久。五四运动的消息很快震动了全国各地。5月中旬,北京学生联合会派邓中夏回湖南联络,向毛泽东、何叔衡等介绍了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商量改组现在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以便发动湖南学生响应北京的爱国运动。

毛泽东一直站在运动的前哨,成为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了开展湖南的革命运动,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维护他们的革命热情,也为了发表自己的政见,湖南学生联合会和毛泽东觉得,在长沙办一个刊物很有必要。由此,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的创刊号出世了。“创刊宣言”由主编毛泽东亲自撰写,用较大一号的字排印,几乎占整个第一版的篇幅。这篇文章的立意新颖,热情奔放。在当时“世界革命”呼声和“人类解放”运动的影响之下,毛泽东曾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这一时期,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先后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他写道: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红旗军东驰西突,扫荡了多少敌人,协约国为之改容,全世界为之震动。


周恩来、邓颖超:创办革命团体觉悟社 推动五四运动发展

周恩来、邓颖超(资料图片)

当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天津时,正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和女子师范的同学们一起,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投入到这场伟大的运动中。周恩来1919年4月从日本回国,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回到天津,以校友的身份经常到南开去。周恩来无论是在南开学校大学班入学前还是入学后,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伟大的爱国运动中去。他和他的战友邓颖超、马骏、郭隆真等在天津开始了坚决持续不断的战斗,有计划地展开宣传、组织和斗争。这场爱国运动锻炼了他们,他们推动运动向前发展,形成波澜壮阔的局面。

邓颖超通过组织爱国团体,讲演、办平民学校、演话剧等多种形式,宣传爱国思想,启发民众。周恩来创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传播先进思想。五四运动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天津。在1919年5月7日,天津学生就举行了示威,很快的组成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周恩来回国后,还未入学便投入到了这场热烈的学生爱国运动中。他表示“有恒心,有胆量,方能成功”,充分表现出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起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和对救国真理的探求。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于1919年9月16日正式成立,它的第一批社员包括马骏、谌志笃、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邓颖超等男女20人。觉悟社是五四运动中天津影响最广泛、作用最突出的进步学生组织。觉悟社的成立,标志着天津学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天津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再次推向高潮。在以觉悟社社员为核心的天津学联和各界爱国团体的领导和组织下,发动了天津更大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


蔡和森:组织在京的湖南学生投入运动 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资料图片)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共同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之后,蔡和森同志在留法期间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活动方针,得到广泛赞同,产生很大影响。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筹备旅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同志组织在京的湖南学生,投入了这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形成高潮。1920年初,蔡和森同志怀着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在法国感受着异国文明的冲击和思想潮流的激荡,“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参与领导勤工俭学学生的正义斗争,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成为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他与陈独秀和毛泽东同志通信探讨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成为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正式成立。蔡和森同志虽未参加成立大会,但他对于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尤其是在建党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达: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行者 掀起宣传社会主义的浪潮

李达在书房。(图片来源: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

1919年5月4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正在日本留学,这一年他29岁。6月,他得知五四运动的领袖陈独秀被捕,立即赶写了《陈独秀与新思想》一文寄回国内发表。他在文中充满信心地写道:“顽固守旧思想的政府能捕得有‘新思想’‘鼓吹新思想’的陈先生一个人,不能捕得许多有‘新思想’‘鼓吹新思想’的人。纵使许多人都给政府捕去,那许多人的‘精神’还是无恙的。”

五四时期,全国掀起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李达积极投身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中,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旗手。1919年6月18日和19日,李达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公开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两篇文章。文章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原理,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的必然性。他指出“社会主义有两面最鲜明的旗帜,一面是救济经济上的不平均,即消灭经济上的剥削,一面是恢复人类真正平等的状态”。这两篇文章引导了许多五四青年投身社会主义运动。

为了及时而系统地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李达还抓紧时间翻译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至1920年夏天,他分别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本书。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1921年5月前后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在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著作非常缺乏,不少先进分子包括某些早期共产主义者还缺乏直接阅读外文书籍条件的情况下,这三部译著的出版,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王尽美:山东学生联合会的领袖人物 在齐鲁大地播下革命火种

王尽美(图片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王尽美开始接触革命党人,涉足革命活动,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领山东的学子与北京等地的活动遥相呼应,成为山东学生联合会的领袖人物。这个时候,王尽美与另一位中共早期的创始人邓恩铭在济南共同开展工作,结为革命挚友。随着五四运动的广泛开展,全国各地的学生组织已经与北京各院校的学生会建立联系,进行联合斗争。王尽美作为山东学生运动的领导人物前往北京等地交流工作,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认识了李大钊,最终在革命实践活动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

作为早期的革命先驱,李大钊非常关心山东的党组织建设工作。王尽美、邓恩铭在李大钊具体指导下积极准备,于1921年春天在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齐鲁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1年,王尽美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会议,向大会报告了山东建立党组织的详细情况,并结合工作开展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


邓中夏:参与火烧赵家楼行动 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

邓中夏(资料图片)

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转入哲学系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从1920年4月起,邓中夏长期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主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建立工会,为北方工人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推荐阅读
    ●贵州“五一”假期前3天旅游大观
    ●贵州大山深处的90后养蜂女孩
    ●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

来源:共青团中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微编:黄   勇“贵州改革”微信2021年第124期(总第1598期)

▌2021年5月4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