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名里的湖州丨蠡山村:范蠡、西施故事

湖州民政 湖州民政 2024-05-17


地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记忆。

白蘋洲,因《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而得名。

马军巷,一端连着国泰民安的治世,一端连着金戈铁马的记忆。

同岑路,湖州的旧城中心,因清初同岑诗社的《同岑集》重新问世而得名。

……

湖州方舆,镜照本源。即日起,南太湖号联合湖州市地名管理服务中心推出《地名里的湖州》系列报道,我们试图通过对一个个湖州人熟知的老地名的系统梳理,为你讲述地名背后蕴藏的故事和传说,从而连接我们共同的乡愁记忆,推动人文新湖州的建设。



 蠡山(摄/颜军)


蠡山村是德清县钟管镇的一个小村庄,坐落在蠡山山麓。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受尽屈辱。越大夫范蠡、文种献计献策,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称霸。范蠡功成身退,化名鸱夷子皮,带着西施泛舟五湖,曾寓居此山,故名蠡山。据宋嘉泰《吴兴志》记载,“蠡山在县东北十五里,旧传范蠡之旧居”。

据清康熙《德清县志》记载 :“昔范蠡扁舟五湖居此地……山有范蠡庙。”此范蠡祠庙坐北朝南,依山而筑,为院落式结构,祠形似船,清代著名经学家俞樾曾题有“庙貌扁舟”匾额。祠内塑有范蠡、西施像。范蠡携西施在蠡山隐居期间,教当地百姓养鱼种稻、种桑养蚕,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




▲ 蠡山(摄/颜军)


梳妆墩——西施一曲醉仙女

在钟管镇干山片西施兜东北的蝴蝶漾口,有个四面环水,约半亩田面积的土墩,名为“梳妆墩”。据传,这个“梳妆墩”的由来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是美人西施梳妆弹唱的地方。

当时西施随范蠡逃出越国都城后,来到蠡山附近的村子里暂住,朔日的清晨和望日的黄昏,只要天气晴朗,她都要在这里梳妆弹唱,看日出,赏月亮。

这年八月十五,范蠡因事外出逾期未归。西施心中惦念,懒于茶饭、梳妆。太阳落山后,她带了两个侍女,荡了一叶扁舟,穿过菱香渡,登上了梳妆墩。西施坐在石凳上,膝前摆着琴,背后是香气怡人的丹桂,两位侍女分坐两旁。这时,明月渐升渐高,瑞光千道,银辉万里。西施望着月亮,想起了故乡苎萝山的半岭松风,想起了浣纱溪上的碧波清流,想起了初会范蠡的柔情蜜意,笑意浮上了桃腮。她正了正身,纤纤玉指撩拨琴弦,悠扬的琴声随风飘扬,使水乡更加宁静,使玉蟾更加光明……伴随着琴声,西施又轻婉地唱起了浣纱歌。歌声甜糯圆活,融合在乳色的月光之中,柔如梦,清似纺……两位侍女在这般如梦之境中不知不觉地偎依在西施膝边睡去。西施却只是神甜意畅地弹奏着,吟唱着,几乎忘记了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谁知西施的琴声一传传到了天河边,天河清清,碧波粼粼,那里有七位仙女,正在嬉戏。她们被这曼妙的琴声打动,兴冲冲地抖开一方七彩天丝帕,寻声飘落而降。她们来到梳妆墩上,随着西施弹唱,翩翩起舞,五色的神绢上衣袖上下舞动,金色的仙绫飘带左右盘绕,好不美好。沉醉于弹唱中的西施被这幅情景所惊动,抬起头来朝她们嫣然一笑。仙女们见她这似花模样,一个个忘记了舞蹈,细细地端详。月光下的西施,美得不可方物,让这些个仙女都看得愣住了神。

这时天上隐约传来了缥缈仙乐,仙女猛地省悟过来,该返回天庭了!慌乱间,一众仙女重新踏上七彩天丝帕,向西施招手致意,隐没在广袤无垠的浩瀚长空。仙女走后,西施才如梦初醒,侍女却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这时再懊恼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 蠡山(摄/颜军)


蠡山庙——庙似扁舟寓深情

蠡山庙里有一块匾额,题“庙貌扁舟”四字,取“蠡山庙的形貌好像一叶扁舟”之意。说像,真像,庙的前楼似舫头,四角起翘,整个庙宇顺着山势建造,前后狭长。远远望去,仿佛一叶扁舟,在碧波万顷中浮荡。

那又为什么要把蠡山庙造成扁舟一叶的形象呢?故事还得从头讲起。

西施是个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女子,她在赴吴国之前,一一允顺了越王勾践之命。勾践问她自己还有什么心愿要遂,西施说,此去若大功不成,一定为国捐躯,以身报国 ;若大功告成,得报国仇,得雪国耻,自己的终身要归范蠡。范蠡也表示心同此愿。勾践当场应允。

吴王夫差为了迎接绝代佳人西施美女,在姑苏城西灵岩山(又叫象山或砚石山)上为西施造了仙阁琼楼似的馆娃宫。吴王陪着美胜仙子的西施,常在宫中日夜相连地寻欢作乐。对西施总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可西施身在吴国心在越,对吴王只是假意奉承,心里却时刻不忘国耻。每当西施独自一人在宫楼或在琴台上眺望着烟波浩渺的太湖,总不时长吁短叹。太湖的南岸,便是越国的湖州。太湖的水啊,既隔开了两国,也联结了两国呐!

西施朝思暮想,定下了心计 :她借口要提炼香水,差人在太湖边的山上种上了香草。这香草有些像蓬,种子是她从越国带来的。这个种香草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香山。到了香草丰美的季节,西施对吴王说要到香山去采香草,问吴王怎样去法。吴王说 :“要去,得先到木渎,再乘船到胥口,才能到达香山。”西施长叹一声说:“王妃出行要绕这么多路!你身为吴王还有什么威势?”吴王夫差被西施的激将法一激,就叫侍卫取来弓箭,紧拉弦,满张弓,“唿”的一箭,那羽箭直朝香山方向飕飕飞去。于是夫差立即下了一道王令 :“按羽箭飞行的线路开一条河!”王命如山倒!不消几个月时间,河开成了,笔笔直的,取名叫采香泾。直到今天,还完完整整地躺在灵岩山西麓,那粼粼闪闪的波浪直与三万六千顷太湖贯通。

有了这条通向太湖最为便捷的水道,西施暗暗高兴,并秘密派人通知了范蠡,叫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数年之后,越国民富国强,攻吴不备,越国军队狮威虎猛,攻打吴国势如破竹,吴国被打得濒临灭亡。在一个月光如水的静夜,西施乘吴王商议军机的时机,盗取了通行信符,驾着龙舟驶出采香泾,登上范蠡接应她的一叶扁舟——船上有楼,船头前楼是飞檐,船尾后楼是翘角——接着就南泛太湖到达湖州,再从湖州往南方向开航,穿过了三十三道汊,转过了九十九道湾,便到了当年范蠡送西施回马的地方,开进了一个冷僻清静的兜浜。从此,就双双在这里共享田园归隐的乐趣。

范蠡、西施在这里开荒种田,养鱼饲鸡,连邻近的农人也富裕起来。后代的人们,为了纪念范蠡、西施,寄托对驾一叶扁舟归隐在此的他俩的深情怀念与敬仰,就按他们当年乘坐的扁舟的形象,在蠡山造了这样一个“庙貌扁舟”的蠡山庙。

据老辈讲,有时月色朦胧的深夜,蠡山庙不见了,而有人却在太湖的浩渺烟波中,见到了像蠡山庙似的一叶扁舟,在随波荡漾。还隐隐听得琴箫相和,流韵悠扬……老辈人说 :“那是西施在弹玉虎箜篌琴,范蠡在吹紫竹凤凰箫呢!”

蠡山村的故事还很多,清康熙《德清县志》就有蠡山八景之说。如今,这个古老的村落已列入浙江省传统村落、浙江省千年古村落,地名也极具有春秋时期的文化色彩。


来源:市地名管理服务中心

 往期推荐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媒体关注 | 中国民政:湖州: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 “享老”

区县动态 | 长兴县:依托项目扶持 夯实水库移民共富家底

基层动态 | 旧馆街道:引入慈善力量,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提高老年人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湖州民政

记得点击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