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愚蠢的人越是自信 | 一个关于自我认知偏差的原因
人们常说自信不是空穴来风的,只有当你拥有足够的学识和阅历,自信的基因才会逐渐遍布你的血液,自然地融入你的气质当中。
但是,本文将介绍的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恰恰相反的事实,迷之自信确实是存在的。越愚蠢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而越有能力的人却越容易妄自菲薄。
这个效应出自Cornell University的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的研究报告,他们在文中提到“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关于达克效应的报告获得了200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Ig Noble Prize)。
两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设计,系统地针对个体对其能力的自我评价问题进行研究。
他们首先让被试者完成一套标准能力测试题目,然后让其预测自己答对题目的数量,并预测相较于其他被试,自己的能力排名情况。随后,研究者根据能力测试标准进行评分,把被试的成绩从低到高排列。
结果显示,经过重复实验,个体在对自己的实际表现作出评价时,数据表明他们对自己的绝对能力水平的评价比较准确。而在比较个体的实际表现与预测表现的差异时,研究者发现处于成绩排名各个位置的被试者都出现了小同程度的偏差。
其中那些处在能力排名最底端的人表现出的偏差最明显,甚至认为自己的能力排名超过了平均水平。而处在能力排名最顶端的人却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低估偏差。
心理学家指出,能力欠缺者无法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并且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因此被内心的幻象误导,作出了高估自己的判断。
而被试者中的高能力个体之所以会低估自己,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测试题目如果对自己来说是容易的,那么对其他的被试者来说应该也是容易的。
即达克效应的出现是由于,低能力者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偏差(internal illusion),高能力者对外部因素认知的错误(external misperception)。
这个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时候,你在和某些人讲道理时会出现讲不通的情况,不要看那些人一脸倔强,可能实际上他们的内心还相当的自信。为什么有时候,考试结束的学霸们纷纷自我评价不高,不要下意识认为他们虚伪,可能学霸们是真的这样认为的。(本学渣扎心了)
大概看到这里,你也默默开始在内心审视自己了,好不容易才锻炼出来的自信,难道我还是被困在“低能力者”的认知偏差陷阱中?个人认为,想要摆脱,或是远离愚蠢导致的盲目自信,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向高能力者靠拢。
在这个努力提高自身能力过程中,你也会不停地加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了解到整体的氛围是怎样的,而当你最终成为高能力者时,一路过来的经验会自然帮你排除对外部因素的认知错误,因为你早已对他们了如指掌,就像你对自己一样。
什么?你问我怎样成为高能力者?
对不起,这个还真得靠你自己才行。
For More Video
For More 走心
For SISUer
@leosh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