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思考|童书展后记:我的孩子需要读多少本书?
一年一度的国际童书展开始又谢幕了。作为忠实粉丝的我3天的展会去了其中的2天,其中有一天是带着女儿去的。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来似乎不是来采集“阅读教育创意”,而是参加一场盛大的童书抢购集市。展商巨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是豪华的装饰,不过遗憾的是过于豪华的装饰如果不配上阅读领域名人出席活动或者是有力的折扣则门可罗雀。那些曾经崭露出头脚的很有意思的教育创新摊位所剩无几,例如跟戏剧、桌游主题的摊位都只有一家,也都是国外公司在国内的分支机构首次来参展。被取而代之的是,各类跟英文分类阅读有关的商业公司。在线英语教育的导购是现场最热情的,时刻都能碰上,带着孩子的时候一个早上得跟几十个导购打交道。
我和女儿尝试在前一天做了攻略,要参加哪些有趣的活动,如果不错的话可以买什么类型的书。遗憾的是,现场孩子是很多,计划中的活动却被同一家喜欢的公司临时取消了2场,第一场说是材料不足,第二场连解释都没有。或许工作人员根本没有空闲来向我们解释,只是尝试赠送我们购书袋,建议我们可以去打折区看看今天最后一天了。6岁的梦泽跟着大肚子的我跑一会儿就累了,好在我们带了充足的吃的,总能找到无人的活动区坐下来慢慢享受美食。
和梦泽同去的那天,我们仅仅买了一本书《儿童绘本插画1000例》,是在等活动开场的时候买的,其实就是个画册,等开场的时候就翻完了,是我觉得实在是很精彩就领回来了。我问梦泽还需要吗?她说不需要了,我彻底愉快的放下了购书的念头。从那一刻到现在,萦绕在我脑海里的是,为什么国际童书展在最近的5年会演变成这样?对我的孩子来说,她到底需要读多少童书?
什么是高质量的传统
过去我对国内绘本是有一些偏见的,但是这次参加了一场讲述由国内的国画名师如何绘制中国本土绘本的讲座有了不少新发现和新困惑。中国本土的画家为绘本画中国风的插画,用中国的绘画艺术来表现中国,相对过去的粗制滥造的画面不能不说是本土绘本的一大进步。然而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绘画的内容是中国的寓言故事,而且选择的基本上都是掩耳盗铃、拔苗助长这一类语文课本上出现的很立意正确的寓言。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很难从这一类的寓言故事中读出中国传统智慧,我不知道是我的理解能力的问题,还是这些寓言是否能成为理解传统智慧的载体。中国特色的画面是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也可以带着孩子进入美的意境,只是搭配这样的内容开启孩子的传统教育,我实在很有疑虑。
类似的疑虑到了少年读物的时候就成了直接的批判,我少年时期写给少年看的书除了长袜子皮皮,长腿叔叔之类的有印象,其他的阅读清单上的名著基本上都不知所云。在这些里面依然不见传统,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和我身边的人在生活方式发生骤变的今天,和传统的链接越来越远的原因了。可是,对于乡土的情感,对周遭依然传统的社会关系以及中国人日常背后的哲学感知是深有感触的。我希望我的孩子透过阅读打开一道成为中国人的门,我又担心一些看似花花绿绿的糟粕让我们误入歧途。
是谁在走进孩子的世界
在表达美方面,西方绘本确实因为走的比较早,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就连邻国日本,也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他们似乎都找到了和我的女儿对话的渠道,不管是设计的童真烂漫的故事,还是带着幽默或感情的语音,女儿很容易接纳并喜欢上。其中获得不少国际大奖的作品也确实奠定了家庭的选书标准,以及女儿心目中的好书标准。例如,小林丰的《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子》《村里来了马戏团》女儿从三岁听到现在,有上百遍,而我们做父母的也因此读了上百遍,她依然喜欢,我们也没有厌烦。
制作一本陪孩子经历一段奇妙的旅程的好绘本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个情感活儿。技术是指儿童的视角进入儿童的世界理解儿童、引领儿童并用他们的方式表达,情感是指对孩子的世界充满真热情、真欣赏和真实的感同身受。相对于那些推认知的教育来说,这样的好绘本的活是特别不好做的。环顾四周,即便假设我们不缺绘画和讲故事的能力,有心性为一本好绘本而努力走进孩子世界并为孩子做绘本的人也是凤毛麟角。我努力搜寻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我也发现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都是自带光环,孩子可以看见它们。而这样的时候,给孩子多一点信任就可以了。
我的孩子需要读多少本书
作为父母,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父母,我也有一个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的愿望:我的孩子爱上阅读,从大量愉悦的阅读中学习。可是,我的孩子到底需要读多少本书呢?今年的童书展成了书籍展销会的时候,却让我强烈地意识到,书是一种商品。甚至可能在经济衰退阶层逐步固化的今天,童书也成了一种便宜的治疗家长焦虑的药品甚至是娱乐产品。
我没有记录过我的孩子读了多少本绘本,但是我清楚的数据是,家里的适合她年龄段的藏书差不多200本,她每天用在阅读、听故事、自己编故事上的时间有差不多1个小时。不管是阅读、听还是编故事围绕的也总是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她没什么愿望拓展阅读量,我会基于自己的观察给她做推荐,推荐失败的经验多多。但是看到她埋首于那些故事的时候,我是安心的,她没有当这些当学习或者娱乐,而是组成她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例如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进步的跳绳,她自己给自己订的每周学会唱一首英文童谣,用不多的旧积木和磁力片搭出心里不一样的世界……
我想,在读多少书上,如果放下对数量的追求,对认知目标的追求,我才可以真正关注到阅读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在这样放下中,我和我的孩子可以透过阅读开启对世界的探索。我相信,这样的探索里,我们会看见奇妙的风景,遇见有趣的人,经历“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