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思考|PBL教师培训中的三件小事
PBL现在变得非常火热,这种火热体现了全民对于教育的一个巨大重视,以及我们在教育上面,其实正呈现出一种态势:我们发现自己确实需要学习,并且需要快速的更新来适应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帮助我们的孩子面向未来。
PBL (Project-Based Learning 项目式学习)是由学生设计、计划、执行一个完善项目的学习过程,并且该项目最终产出一个面向公众的结果,例如产品、出版物或展示。
它包含七大要素:通过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持续探究、反思、评论与修改,最终产出成果向公众展示,使学生习得重点知识和技能。这个过程需要让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得到充分展现,而真实性要贯穿全程。
前两天在山东潍坊为近60名老师做了两天的PBL培训,过程中有很多反思,所以特地做一个回顾记录和分享。在整个的培训中,我有三个特别重要的体会,来源于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小故事来源于我的一个信念:教给老师一个技能,最好的方式是让老师即时地操练。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请老师来做协作者,也就是我的角色。
我邀请的这位老师,相对年纪比较大一点。在示范了三轮协作主持之后,我请她针对小组的成果展示,进行最后一轮协作主持。过程中我发现,在她主持的半个小时里面,前面25分钟,是完全没有办法给到到小组任何反馈的。而最后的五分钟需要结束这个环节,她鼓足勇气,用“我来总结一下”的方式,试图把大家说的话重新概括了一下,实际上是增加了很多自己的对PBL的理解。
因为这位老师是PBL这个话题的新手,所以这个情况下“总结”含金量不高,甚至还带有不少错误的信息。这个情况放在平时的课堂上,这位老师会被认为是不合格的。因为这个背后有一个假设,我们的老师必须是专家。在这个情况下,一旦出现老师“必须要掌握”的新事物出现时,老师就强打起精神去努力吸收。
且不说是不是“必须要掌握”,老师们用原来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希望专家来带领)来吸收新的事物是不是能行得通就需要打问号。PBL要求学生们通过项目的实践来学习,如果老师们都把个人的实践理解为“过脑子”,又怎么带给孩子实践的智慧呢?
是不是老师一定要成为专家才能带领孩子一点一点的往前走呢?是不是有更理想和更现实甚至更能激发老师们去行动的方式呢?我自己的经验是,除了扮演专家的角色,我们也可以有很多其他的角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从感情上来说,我自己是可以非常坦然接受不确定性的,或者说是接受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不懂”,尤其是这些“不懂”要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而因为有这些接受,我能感受到来自己和伙伴们的真实学习才发生。而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真实的挑战:怎么激发老师用一个更加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一些新的、不知道的事物。
第二个小故事是学校负责教学的主任,在送我去高铁站的路上,给我介绍他的经历。他原本是一位英语老师,因为学校缺科学老师,尤其是缺科学男老师,所以他被安排去做科学课题研究,成立科学课题研究院。他手下带了八个数学老师一起做科学,然后他自己一边开发课程,一边上一周18节的科学课。除此以外,他还要负责八个科学实验室,以及200多人的科学社团的运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位老师会有多需要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是我们一次性的培训,或者我们给到更高端的硬件、软件、更炫酷的技术所实现不了的。老师在说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过往所谓的支持是个什么样的支持,也因此暗地里下决心,要真的支持些什么才好啊!
我想讲的第三个小故事是关于生态的,按照道理说这是一家民办教育集团,相对来说会更加重视应试教育,通过提高成绩来赢得升学率以及家长的信赖。但很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校长说,尽管在学校里他要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需要去实现教育集团的目标,但是他只做了一件事情,来保证整个的教育真实发生,学校的变革真实发生,以及教师的成长真实发生。那是什么事情呢?就是学校的针对教师的所有考核,都不跟学生成绩挂钩。并且他还尽可能的通过老师们的相互调配、合作,来减弱老师们之间的竞争关系。
相应地,老师们合作了,体会到合作的好处了,会合作了,也就不会把这种学习中的竞争性关系带给学生,学生之间也就有了合作的可能性。继而,学习这件事情可以从学生个人那里解放出来,变成人跟人之间,环境跟人之间等的教育,也更加开放的去邀请各种各样的资源,投入到学校里面。以上是我关于这次培训的回顾和体会,希望分享出来能带动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关于我们
未爱教育,致力于打造基于研究的教育创新实验室,通过孵化教育公益产品,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关心品质”的发展,创造有爱的未来。我们以促进教育公益系统性变革为愿景,致力于成为研究、支持和实践更多的“关心”特质的教育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联合一大批的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学校,教育局,企业以及社会人士,打破行业、专业和文化界限,推动协同创新。
联系我们
曹蕾
we chat: 15618365760
mail: leona@wene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