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一段,Q群上有一个小插曲。

      永泰老师张祖冬精通几何画板,并且热心地教会了不少人,并渐渐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某日,接到一位未曾谋面但却交往已久的山东老师的留言,告之祖冬老师一再邀请她加入一个画板群,让她很为难。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这里打错了一字:……想找几个省的……不是“我省的”




      之所以在此贴出这样一份聊天记录,是发现工作中不少好的想法,因为沟通不畅而形成了阻力,而实际上双方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每个人都想按自己的思路说服他人。特别是在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因为急于矫正忽视共情而导致抵触。有人说得好:共情是沟通的前提,共情也是说服的前提。在沟通中不要总想去说服他人,先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她)的思考和观点,然后再提出我们的建议并阐明这建议的理由。人心向善,凡事形成合力方可有所作为,不论对人、对事。

        另外,推荐一本好书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1895-1986),《一生的学习》(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ife,1953),张南星译, 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教师和家长阅读的书籍,他本人经历了从传统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的历程,是二十世纪破除偶像崇拜的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通过思索了悟到教育的真谛,明确地指出教育有责任帮助个体寻找生活的意义。虽然作者是为印度哲学家,但是与西方学术界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推动了东西方文化合流的“新时代运动”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书的内容包括“教育与生活的意义”、“正确的教育”、“智力、权威与智慧”、“今日世界的危机”、“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校”、“父母与教师”、“性与婚姻”、“艺术、美与创造”。

      希望多读这样的书籍让我们悟到教育的真谛。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思维的草根”,一同为教育尽心尽力尽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