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好几天未能更新内容了,借口找了不少,但没能骗过自己。



     上周末,受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邀请,给福建省2017年初中“壮腰”工程省级培训(初中数学班)开了一场讲座,原本讲座的课题是定为《初中数学的听说读写算画思》,后来在准备的过程中,感觉另一个话题更迫切希望与老师们交流,于是更改课题为《数学的联想与转化》,恰巧下午另有一场面对学生、家长的讲座,我以相同的课题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谈及。两场讲座自我感觉针对老师的那一场效果更理想些。针对学生家长的,没有达到预期,需反省。

应听课老师及家长的要求,将讲座部分PPT呈现于此,敬请指正!


      首先,我以对“职业、事业、敬业、专业”的个人理解引入正题:

      


     希望为师是为“求理”而教,为学不只是“求用”而学,师生不只为考而教与学。多一点理性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


      言归正传,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联想与转化的意识,我们的孩子不乏发现事物特征的眼睛,比如发现了第一题中有三个大数据,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却常常被忽略,缺少寻找关联的思考——这往往是能否破题的关键所在!由具体的数到字母的替换,是由技巧到方法的提升,是数学抽象思维的萌芽。当解完此题时,再度思考此题是如何被编制出来的,让学生试着出几题,限定答案为1或2或3……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此题的结构特征,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根本。

      同样,第二题比较两个根式的大小,每个根号内都有两个巨大的数相乘,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字母取代具体数字是发现规律、突破难点的前提。



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解题思考,需要我们老师有质量的问题引导,通过联想、转化将原本陌生的条件转化为熟悉的信息。用已学的知识方法探究未知的领域。

一再借用刘东升老师一节课中设置的精彩问题



“苹果”中并没有圆,似乎与圆无关。但如果我们善于分析观察,辅助圆将化隐为显!正所谓:

图中无圆,心中有圆。圆梦,梦圆!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思维的草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