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尖子生培优系列——一次函数(7)
声明:“初中数学延伸课堂”的所有文章,版权所有。欢迎并感谢朋友们分享和转发,但未经许可,不得在任何公共场合使用、开发及转载,违者必究!
建议阅读:
(直接点击打开).
(按照文提示操作,查找本公众号的相关文章,如同在“百度”中查找资料,只需输入关键词,就会找出一系列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标题与内容中含关键词的文章)全部查找出来,非常方便,试试看!)
几何画板教学视频免费教程(622分钟):关注公众号(扫描上述二维码)后,输入“1”就可得到学习地址(需手机注册——免费).至2018.5.20日止,观看情况如下:
(已超过9000小时的播放量.若您已在学习中,记得给个评价.本人开设的QQ现场直播群(178733124)正在进行中。如果您觉得会给您的教与学带来益处,请将本公众号分享.)
【例1】某中学的小明和朱老师一起到一条笔直的跑道上锻炼身体,到达起点后小明做了一会准备活动朱老师先跑,当小明出发时,朱老师已经距起点200米了,他们距起点的距离s(米)与小明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不完整).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2)朱老师的速度为 米/秒;小明的速度为 米/秒;
(3)小明与朱老师相遇_______次,相遇时距起点的距离分别为______米.
【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结合横纵轴所表示的量的意义,即可找出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分别算出朱老师以及小明的速度;
(3)根据函数图象即可得到结论.
【解】(1)观察函数图象可得出:自变量为小明出发的时间t,因变量为距起点的距离s.
(2)朱老师的速度为:
(300﹣200)÷50=2(米/秒);
小明的速度为:
300÷50=6(米/秒).
(3)小明与朱老师相遇2次,相遇时距起点的距离分别为300米或420米,故答案为:300米或420米.
【反思】理解坐标系中横、纵轴所表示的量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例2】已知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如图甲所示的边框按从B﹣C﹣D﹣E﹣F﹣A的路径移动,相应的△ABP的面积S与关于时间t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AB=6cm,求:
(1)BC长为多少cm?
(2)图乙中a为多少cm2?
(3)图甲的面积为多少cm2?
(4)图乙中b为多少s?
【分析】(1)根据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从B到C用的时间为4s,可以求得BC的长度;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可以得到a的值;
(3)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得到AB、AF的长,CD、DE的长,从而可以求得图甲的面积;
(4)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得到BC、CD、DE、EF、FA的长,从而可以得到b的值.
【解】(1)由图象可得,点P从点B到点C运动的时间是4s,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cm,故BC的长度是:4×2=8cm,即BC长是8cm;
(坚持写解题文章也不容易,您的点赞给予我的是信心,您的分享给予我的是动力。别忘了,给作者一个鼓励,点个赞哦!)
下面还有,继续……
【练习】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AB=10 cm,BC=8 cm,点P从A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a秒时点P的速度变为每秒b cm,图②是点P出发x秒后,△APD的面积S1(cm2)与y(秒)的函数关系图象:
②当点P从C点运动到D点:
所需时间是:10÷2=5(秒)
所以c=8+4+5=17(秒)
因此答案为:a=6,b=2,c=17.
(2)∵长方形ABCD面积是:
10×8=80(cm2)
∴当0≤x≤a时,
1/2×8x=80×1/4
即:x=5;
当12≤x≤17时,
0.5×8×2(17﹣x)=80×1/4
即:x=14.5.
∴点P出发后5秒或14.5秒,△APD的面积S1是长方形ABCD面积的四分之一.
(别忘了给作者一个鼓励,点个赞哦!)
特别说明:进入公众号,回复“1,2,3…14,888”中的任意一个”数“,可查找到相应资料.
强烈推荐:
《顶尖中考微专题》例、习题视频讲解(共1487分钟)—与书配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