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能静育儿方式引争议:家长的眼界,成就孩子的格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凯叔讲故事 Author 凯叔讲故事

荐读(直接点击打开)
1.622分钟几何画板视频教程2.中考数学压轴题按知识点详细分类汇总
3.初中数学延伸课堂资源汇总-动态更新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

号主相关图书购买微店

强烈推荐:中考系统复习

(视频解析与同步训练)

注:本系列内容选自本人已使用多年的中考系统复习讲义内容,共34课时(在下方4个链接中),从知识点复习(解读)到例习题的分析全程视频讲解,可作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提前复习使用,欢迎转发分享.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与同步训练(01-10)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与同步训练(11-20)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与同步训练(21-30)
中考数学系统复习与同步训练(31-34)


作者|桑榆晚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有人说,现代社会,焦虑是标配。

我的邻居最近很焦虑,不仅给孩子报了辅导班,还时不时问我:
报XX辅导班了吗?
没有。
赶紧学啊!孩子跟不上,以后要吃亏的。

想到孩子成堆的作业,我没报。
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孩子突然欲言又止问我:「妈妈,你给我报个英语班吧。」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课代表月考英语拿了第一。——孩子也焦虑了。

很多人焦虑,背后的根源不是竞争,而是——内卷。


啥是内卷?

打个比方,食堂最好吃的米线12点开放,只有10份。
一开始,11:50去排队的人能吃上;后来有人11:40就去排队,之前的人就吃不上了。
为了吃到米线,大家只能越去越早。

在学校也一样,你也熬夜学习,我也熬夜学习,我们成绩都提高了,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
有人想抢跑,就要不断加码。

这就是「内卷」——过度的内部竞争,导致标准被迫提升。



内卷年年有,年年却不同。
以前我们觉得,教育竞争最激烈的是高考
比如在山东河北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多的考生人数、最多的高分学生、最少的高校资源 = 最低的录取率
这里的学生,考出一流大学的分数,进入二流大学的校门。
僧多粥少,学生越来越拼,内卷愈演愈烈。

后来我们发现,小学生也越来越难了。

有的孩子坐在电动车后座也要写作业了👇



有的老师给小学生布置物理题了👇



中国中小学生写作业时长,年年稳坐全球第一,是日本的3.7倍,韩国的4.8倍。


《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

买学区房的,拼财力;报辅导班的,拼精力;学到半夜的,拼努力。
更别说奥数、英语这些辅导班了。

伊能静曾经在节目中自曝,她给孩子报了6个补习班。


除了芭蕾舞、拉丁舞、街舞、钢琴和数学,4岁的女儿还要上烹饪课。



很多网友说:4岁的孩子为什么要学做饭?
殊不知,幼儿园的内卷,也早已经开始了。

在上海,如果一个小朋友想要上优质幼儿园,他的父母需要火力全开,打通每一个关口。


过了户口和片区这道筛选,要排队。家长要有要有耐心,因为要等很久,一般以年为单位。


有的家长,从小孩出生3天起,就开始在浦东某幼儿园排队,最后也没排上。


微博@小圆豆子


运气好排上了,还要抽签摇号。孩子人生中的这第一张彩票,比摇中北京车牌概率还低。

之后的面试与笔试也是「职场」级别:「无领导小组讨论」「隐藏式面试」,每一项都既考孩子,又考家长。
连曾经是中考状元、清华学子、哈佛毕业生,公司估值7000万的知名大V@使徒子,2016年在上海申请幼儿园入学,都被pass了。

微博@小圆豆子
当小朋友还没踏进幼儿园大门时,他眼前已是万山环绕,一山更比一山高。
相比起来,动辄每个月上万的学费,都不算是难题了。


以为这种事只和一小撮精英群体有关?


上海一个学龄前家长群,比海淀家长还狠。
加群实行「申请制」,「入群最低标准」列得明明白白👇


就连一个毕业于清华的海淀妈妈,也被拒之门外👇
来源网络家长群




内卷分年龄,也分地区。
三四线中学「卷」,二线小学「卷」,北上广深幼儿园「卷」,是大部分现状。

而和香港比起来,这些都算小巫见大巫。
香港TVB纪录片《没有起跑线》里,为了应对幼儿园竞争,一个普通家庭的妈妈,6个月就给娃报辅导班了。


光学习好是不够的。

学业要和别人学的不一样才有竞争力。

学多少才够?

别人学10个,你就要学20个。



学到什么级别才够?8级别人也能学到,要上小学就要拿到表演级。


学什么乐器比较好?

普通的乐器别人也能想到。学就学冷门的没人学的乐器,好拿得出手。

看到这些家长的跑」,坐不住了。

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先想想初衷是什么。
就拿报班来说,为了给孩子培养好习惯,可以;如果因为别人都这么做,我们也这么做,那大可不必如此。
有远见的家长,推孩子一把很重要,用对方式推更重要。


内卷更可怕的不是竞争,而是家长被拖垮,孩子失去自我。
张炘炀,曾是中国最有名的天才少年之一。
两岁半,他就花了三个月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父亲发现孩子天资聪颖,不遗余力铺在孩子教育上。
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直接上高三。
年幼的张炘炀频繁跳级,学业能跟上,心理年龄却停滞不前。
十三岁,他开始沉迷电脑。完全没有人际交际能力。再之后,张炘炀逐渐泯然众人。
CCTV《看见》

如果按部就班考学,以他的天分,未来也一定不会差。


提前「抢跑」,一开始看似跑得快,可人生是马拉松,领先一时,未必领先一世。


一个6岁女孩得了抽动症,妈妈找到治疗师帮忙。


治疗师发现,这个女孩年纪虽然小,妈妈却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写字、算题,作业量很大。


可孩子手部精细运动还没发育完全,一来二去,就得上了抽动症。


在治疗师的建议下,这位妈妈停掉了孩子的培训,孩子才恢复了正常。
著名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很多家长都知道。
1929年,美国儿科医生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同卵双胞胎,做了爬梯实验。
一个从46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另一个直到52周大才开始同样的训练。
第一周,晚训练的宝宝爬得慢一些;但没过几天,只练了两周的宝宝爬楼梯比练了8周的宝宝还快一点。

内卷下的超前教育,可能一时见效,但长远看未必有意义。
在不适当的年龄学习,也许反而事倍功半。
心理学家Matthew McKay与Patrick Fanning在他们的著作《自尊》当中描述了一种人:
有的人把自己看作空的壳子,认为自己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取得某种成就之后,他们才有价值。

这就是「空壳综合征」
现在的孩子,焦虑、抑郁、空壳的问题越来越多,受不了压力的也不在少数。

对于孩子来说,优秀才值得被爱是一种悲哀。内心的充盈,是他们面对这个世界最有力的武器。
作为家长,精准的判断力,比「鸡娃」更需要智慧。


前几天,清华大学教授刘瑜做了一篇演讲。

提到现在孩子人人学钢琴的现象,她说:
北京可能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咱们楼上楼下就有四五家,在这种情况下学钢琴,要想出类拔萃,这不是自取灭亡吗?还不如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
看到别的鸡娃妈妈拼命自学,她说:
「我们家孩子以后就让她开个奶茶店得了,结果群里妈妈也都要让孩子以后开奶茶店。奶茶店竞争也这么激烈,我们家的孩子开煎饼店算了。」

清华教授说:自己的女儿,也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更是一段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抛开短暂的功利心,才能收获更长远的结果。

有人说,教育最大的焦虑在于,别人都在「鸡娃」,我不鸡血都不行......其实未必。

朋友家儿子,学习天分不高,爱玩,高考400多分,没到本科分数线。朋友想送孩子去省外一个出名的中学复读,要花几十万捐校才能进。

「去好学校,环境所逼,别人都学,他还能不学吗?」
我说:「他去了一定垫底,跟不上,心态可能会崩,不如去一个更适合的学校。」

朋友听了劝,改送孩子去了本市的好高中,第二年的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找到适合自己的,比随大流更需要智慧。

内卷下的拼娃,可以带来一些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未必真的安全。

你往人最多的地方扎,那肯定是踩踏式的竞争。——这可能是内卷的一个陷阱。

把眼光放长到孩子一生,比看中眼下一点成绩要重要。

父母不应该是开关,把压力直接传导给孩子;

父母应该是容器,托住孩子,容纳孩子。



亲戚家有两个儿子。
一个是05年的高考生,一个是09年的高考生。

大儿子报志愿时,会计学势头正劲,孩子学了会计,后来专业受限,工作遇到瓶颈。

二儿子报志愿时,土木学正是热门,孩子本来按自己喜好报了计算机,大二在父母的安排上转到了土木系,后来也后悔了。

大家都内卷,最可怕的永远不是失败和落后,而是埋头拼劲全力才发现:

世界变了。

清华大学前校长陈吉宁说:清华校园里有很多「A型学生」,但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X型学生」。

比起成绩好的「A型学生」,「X型学生」成绩并不一定拔尖,但综合能力更强,能适合变化,很难被打倒。

最智慧的家长,比起看到变化,更要看到「不变」。

变化的是内卷的社会,不变的是每一个可以让孩子走向幸福的品质:坚定、勇敢、坚持、专注……

满世界都是路,但我们要选择自己的脚步。

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作者:桑榆晚,自由撰稿人,文艺且冷静,用文字陪你。


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

往期推荐


2020仅剩4周,16张偷拍照曝光,第一张就看哭了……

自从把儿子当老公养,我整个人都好多了

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陪出来的(附1-9年级陪伴方法)

女演员炮轰钟南山“你治好过几个人?”:世道变坏,是从好人寒心开始的

一个妈妈的深度反思:养废一个男孩,到底有多简单?

“外卖员一条命值多少钱?”奔驰车主口出狂言遭围攻……结局大快人心!的4大禁忌,父母需牢记!

初中三年数学必考的概念、基本图形、公式、定理汇总(转给孩子)

教育孩子的4大禁忌,父母需牢记!

常见基本图形的变式延伸应用图形——你能归纳为几个基本图形吗?

一位中考失败父亲的独白:后悔到儿子中考失败后才想清楚!

中考数学压轴题按知识点详细分类汇总表V2.0

李玫瑾:自信的孩子,都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深度好文)

明星导演的女儿事件警醒家长!10000句恶评背后,透露家庭教育本质

3年,儿子离家出走17次,我得到了这4条血一样的教训

有多少老师正偷偷爱着你的孩子,刷爆家长圈的偷拍照,看哭了

80%的能力问题,其实都是态度问题:每次差不多,最终差一生

一口气花7万多给孩子补习,不及格后母亲崩溃:父母过高的期望是孩子的痛

人民日报:不管没教养,太爱没规矩,优秀孩子离不开这6条教育法则

学费30万:睡硬床,吃简餐、严格训练,世界最顶级的名校,不过如此……

一个彪悍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长是业主,老师是装修师傅!

有一种万能叫“班主任”!

熊孩子一句话,闺蜜俩反目成仇:再贵的学区房,也比不上教会孩子好好说话

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附学习规划表,转给初中生家长!

致父母:孩子不管不骂不罚,一定会成为熊孩子!(好文)


初中数学各个阶段培优图书介绍与购买
初中数学章节资源汇总(人教版)
《尖子生之路》配套视频完整汇总
《尖子生之路》各册详细目录/3D电子书
初中数学各年级期中期末资源汇总
教学反思与教研提升及中考相关文章汇总
初中三个年级上下学期培优提高系列汇总

中考压轴

解析系列

20中考19中考18中考
17中考117中考2专项训练

质检压轴

解析系列

20九下19九下18九下
17九下19九上18九上
推荐:中考数学压轴按知识点详细分类汇总V2.0
622分钟几何画板视频教程
图书其他画板学习预习超前例题教学

中考真题-《圆》解答题专项训练

《尖子生之路》-中考专题全套视频讲解

关注本公众号

相关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