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学霸村”一夜爆火,博士扎堆,这个村子凭什么这么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新书推荐:打开以下链接阅读详细说明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

得了计算,得数学天下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全书视频预览版

扫码进微店了解与购买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最近,山东有个“学霸村”在网上火了起来。



这个“学霸村”到底有多牛呢?
 
一个不足500户,人口只有1800多人的小村子,出现了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100多个本科生,专科生更多不计其数,几乎走进每一家,每一家都有大学生。
 
可能有人对这个没感觉,但是要知道这是在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和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程度肯定不如城市。
 
而且,我国目前整体的本科概率也只有4%,也就是说,在农村能够有这样的成绩,真的很牛逼了。
 
那,这个村子成为“学霸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风水。因为这块地之前出过一些大官和名人,是一块风水宝地,所以现在成为“学霸村”是因为风水好。
 
还有人说是因为地理优势。因为这个地方交通发达,水路和陆路都很便捷,去什么地方都方便,所以容易变成“学霸村”。
 
一时间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于是,记者就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了这个“学霸村”。
 
面对记者的采访,村里面的村支书一句话就道破了玄机,他说:
 
我们村不比谁家有钱,比的是谁家的孩子优秀,考到哪里哪里的大学。所以村里面一家比一家,正是在这样的“学习攀比”下,村里一个学霸接着一个学霸地出。
 

原来,这就是他们成为“学霸村”的原因。
 
“学霸村”之所以能够成为“学霸村”,是因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崇尚教育的风气。

比如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小巷子,叫“博士巷”。
 

这条小巷总长68米,却出现了9个博士、博士后。

 
在一个农村,区区几十米就出现9个博士,不得不说还是挺震惊的。
 
比如这个住在博士巷的村民刘宝民,他的大儿子是山东科大的博士生,现在在中科院工作。
 
 
老二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毕业。


老三也是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双硕士。
 

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他是如何教育出这么多博士,并且让每个子女都成材的呢?
 
他说,他主要是靠家训和文化熏陶。
 
记者走进他的家里,发现他的家里挂着一幅很大的家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老人解释说:“忠就是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厚就是为人做事要厚道。”
 
 
而诗书继世长,就是:“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
 
老人强调说,“在农村也没有别的什么出路,教育小孩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学文化知识,走出去。没有知识的话,在农村打庄户是不行的。”
 
老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对知识和文化怀着很高的敬意,并且鼓励自己的孩子走出农村,读到博士。
 
一个农民在家里挂这样的家训,并且能够有如此见识,还是挺让人惊艳的。
 
而在“学霸村”,有如此见识,并且鼓励孩子努力读书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
 
记者在村子里面随便一采访,都是“一窝窝”的博士。


这个“学霸村”的学习氛围到底有多好?
 
这里家家户户都悬挂着自己家风、家训的牌子。
 

村子里面随处可见各种古籍典故,走进每一家都可以看到书,你可以闻得到“书香”,连村子的墙壁上,都是各种劝人学习和勉励的故事和名言名语。
 

而且在村里的宣传栏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一排排考上名校的“英才榜”。
 
 
户主是怎样的家风,学子考上怎样的名校,这刊登在一起,真的让人心生敬畏。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村子里面建立了简易的学堂,那些荣归故里的“天之骄子”,一有时间就会给村子里面的孩子讲讲他们的求学历程,更加激发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氛围和冲劲。


这个村,已经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文化,每家每户都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是非常好的读书学习环境。
 
你想想,如果你生活在这个村里面:
 
随意进入一家村民,就听闻他们的孩子考上了某某名校;
 
随意去到村子里面一个地方游玩,就可以看到各种古籍典故;
 
随意和一个人攀谈,就能感受到传递给你关于读书的信念和精神;

你很难不变得优秀,而生活在这里,从小在这里长大,变得优秀和爱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这件事情在网上曝光之后,很多网友都表示羡慕和点赞,还有很多网友调侃说:要把家搬到这里来,赶紧把儿子送到这里去。


这就是氛围和文化凝聚的力量。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最好的学区房其实就是你家里的书房,而最好的“风水宝地”,就是你带给孩子的精神环境和学习风气。
 
很多人都说读书要靠智力,要靠运气和祖上的风水,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环境的重要性。
 
古有“孟母三迁”,你带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和学习氛围,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一生命运的底色。



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把家搬迁到这个村子里,其实不太现实。
 
那既然不能搬去,那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这个“学霸村”对我们普通人教育孩子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就是,这个“学霸村”揭开了教育的本质。
 
它告诉我们,教育靠的不是家里有多少钱,也不是家里有多少权,而是父母和整个环境带给孩子的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一种润物无声的浸入,这是一种价值观和信仰。
 
它就像前人在前面走路,后面的人只要跟着就行,你不需要迷茫,不需要犹豫,前路已经照亮,它的整个过程就是一段春风化雨,无为变有为的变化。
 
所以,虽然我们没有住在“学霸村”,但是我们也可以学学他们,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崇尚学习的家风。
 
我曾经写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我这个朋友,他家的女儿才10岁,但是非常优秀,喜欢弹钢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各科成绩都非常拔尖。
 
这种优秀,不是家长逼出来的,而是她自己主动追寻的,不用家长交代,她就自己放学把作业做完了,非常自律。
 
我曾经问过他:“女儿这么懂事,应该花了不少心血培养吧?”
 
朋友说:“培养?我们没有刻意花心思培养哦,顺其自然。”
 
一开始我不信,但是我后来去到他家之后,深信不疑。
 
朋友是一个儒雅的人,喜欢看书,家里到处都是书,餐厅、卧室、书房、厕所、阳台,随处可见历史哲学社科心理书籍。
 
而他爱人是大学老师,开朗爱笑,做得一手好菜,也是喜欢看书,她比较喜欢情感和艺术方面的书籍。
 
他们家很少看电视,也不爱刷短视频和游戏,吃完晚饭后就出去散步半小时,回家后就聚到一起读书。
 
夜色柔和,灯光旖旎,各自泅泳在自己的人文世界里。女孩有什么不懂的章节就问大人,大人放下手里的书,微笑着耐心解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女儿生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热爱读书真的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像吃饭、呼吸、睡觉一样再正常不过。


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大人是什么样的状态,大人带给孩子的学习环境是什么,在孩子的身上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
 
并不是说,你的文化水平要多高多高,而是说你带给孩子的环境和传递给他的精神非常重要。

当你在孩子面前拿起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的时候,传递和耳濡目染就从此开始。
 
就像在山东“学霸村”,女儿考上同济的博士,而父亲的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是他在忙碌完农活之后,就会拿起一份报纸认真读,并且20年如一日,雷打不动。
 

父亲对于知识的看重,在无形之中深深影响了女儿。
 

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斯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父母就是孩子最开始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你的精神状态和追求,对孩子在无形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我前段时间生了一个女儿,但其实那是二胎,我的大宝是一个男孩,在这里我想写一写他。
 
我白天都在工作室上班,而晚上回家才会和他待在一起,我晚上睡觉前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床上看一会儿书。
 
儿子看到我看书,他也会拿着书静静地坐在我面前,一页一页认真地看。
 
他很喜欢看《米小圈上学记》,没多久整个系列的书就全部看完了,然后他又开始看和文化历史典故有关的《寻宝记》系列,没多久,这个系列的书也全部看完了。


现在他又开始看《蓝鲸的眼睛》、《笨狼的故事》等等书籍...
 

甚至没事抱着一本《作文写作起步》啃得津津有味。


现在他才八岁,但是写日记的时候,常常会蹦出那些令人惊艳的成语或者词汇,考试的时候,他常常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
 
在他的学校,也有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培养孩子和鸡娃的?
 
我说我没怎么去培养,就是自己以身作则,去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习惯而已。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你只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你在做什么,孩子照着做就行。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就像在唤醒孩子体内那一颗颗幼小的种子,让它慢慢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后长出参天大树。
 
而反观我们很多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在孩子面前无节制地看电视、无节制的玩手机刷短视频,甚至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把自己的手机直接拿给孩子玩。
 
这些东西都是有很强的感官刺激,甚至是可以上瘾的,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孩子的感知阈值,这个时候你再让孩子去读书或者学习,他又如何能够静下来?
 
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而有的孩子可以说是从小就生活在污染的环境中,他又如何变得优秀?
 
你带着孩子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别人孩子跟着父母背唐诗宋词;你带着孩子吃各种垃圾食品的时候,别人孩子跟着父母学习怎么做手工面包;你的家里到处是扑克牌和零食的时候,别人家里随处可见的是各种书籍……
 
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们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学习不行,就是一个劲地打和骂,其实他们都忘记了,很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原件出了问题,无论你怎么改复印件都是徒劳。


从事自媒体工作之前,我曾经做过5年的教育相关工作,在一些初中招生工作的时候,我曾经跟着一些老师去家访。
 
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一个班里面的问题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他们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
 
要么父母关系破裂,总是当着孩子面吵架,要么父母不管家里的事情,每天搓麻将,整天睡在牌桌上,要么父母满身戾气,许多负能量,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
 
这样的原生家庭,不要说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连维持一个有爱的家都很难。
 
所以,在这样家庭出生的孩子,拿什么和那些有良好学习氛围的孩子去拼呢?
 
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多父母忘记了,自己才是孩子最真实的起跑线。
 
不同的起跑线之间,差距是你想象不到的。
 
真正的教育,就是比拼父母,拼的是他们带给孩子是一个污染的环境还是滋养的环境,拼的是他们的精神层次和对知识的态度,拼的是他们的信念和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只有父母的“肩膀”足够高,孩子才能站在上面看到一个更宽广更博大的世界。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往期推荐


这些500多分却上不了普高,网友表示不合理

黄河边戏水的那6个娃娃,溺亡细节让人泪目:孩子,我宁愿你没那么善良…

北大秦春华:教育政策的出台要考虑周全

中考考场睡倒一片,是教育资源不平衡吗,不,这类学生谁教都不行

史宁中:学数学要大量做题吗?

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最新修订解读

真敢讲!这位权威专家,把“教育内卷”的真相说的明明白白!

中考757八门满分,这个冲破「二八定律」的江苏女孩给所有寒门子弟提了个醒

中考分流合理吗?

那个立志“土猪拱白菜”的男生,高考成绩曝光

57岁聂海胜“飞天”原因曝光,揭秘教育的三个关键,越早知道越好

暑假带孩子做这10件事,比补课强100倍

看了复旦教授的“学渣”儿子才知道,为人父母都要经历3次认命

让孩子乖乖完成暑假作业的这些“套路”,一治一个准!

初中数学延伸课堂最新图书了解与购买

《尖子生之路之路》共7册

扫码进店购买

《尖子生之路》计算专项

《贯通中考》中考复习》

《中考选填(含大题计算)》

《中考数学压轴必刷题》

1.点击书名了解编写说明、详细目录、样章等.

2.关注本公众号,发送“视频”可得相关图书的视频解析汇总.

3.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查看动态更新,详细分类(已细分100大小类),支持关键词搜索,如同百度,快速方便!

关注本公众号

相关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详细分类汇总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